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田间治疗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氯霉素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其效果理想,多数病鸭在24h后逐渐康复,平均治愈率84.7%,其中,前驱期病鸭161羽(I组),12h康复率88.2%,24h达在00%,症状明显期病鸭125羽(Ⅱ组),12h有明显好转,36h基本痊愈,晚期病鸭63羽(Ⅲ组),治愈9羽,治愈率14.5%。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实验性感染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气管、腹腔、嗉囊及脚蹼四种方式注射鸭疫巴氏杆菌实验性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 ,以确立最佳感染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理想的感染菌量 ,结果表明 :以 0 .15~ 0 .2 0ml(3× 10 8cfu/ml)肉汤培养物脚蹼内注射获得理想的实验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7年8月以来,在我市养鸭户中不断发生鸭的以下痢和神经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经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兽医门诊及其化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1流行情况据中心门诊统计,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先后在1...  相似文献   

4.
以氟苯尼考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或鸭败皿病。该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近几年江西省大部分县市均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缩颈,眼鼻有分泌物,拉黄绿色稀便,全身发抖,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发特点为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2002年10月,笔者应用氟苯尼考对一典型病例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潍坊地区病死鸭的脑、肝和血液中分离到3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32株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呋喃妥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和链霉素等敏感性较低,为潍坊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鸭疫里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能运动,无芽胞。国内至少已鉴定出8个血清型,其中以1型和2型引起的发病最多。多种抗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都有效,但因鸭场大量使用抗菌素和该菌本身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常用的药物无法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当较大规模的鸭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时,应采集病料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无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幼龄鸭,各种品种的鸭均可感染。20~30日龄为发病高峰期。7周龄以上鸭较少发病,成…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小鸭的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沉郁、不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抽搐等 ,病理剖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10 1只鸭子发病 71只、死亡 18只 ,发病率 70 3%、死亡率 17 7% ,经及时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现报告如下。1 病因应激、天气变化、饲料及饲养环境改变致使抵抗力下降而发病。2 发病经过2 0 0 2年 6月昆阳镇一养殖户购入 10 1只 16日龄北京肉鸭 ,放入水稻田中饲养 ,6月 1日下午有一只精神不振 ,6月 2日天气突然变冷 ,到傍晚约 70 %精神不振、食欲不…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市陆续出现一种雏鸭生长不良、瘦弱、脚软或拐脚,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由于该病所造成的损失较大,望广大养鸭户应注意该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就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诊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学检查总结为急性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0.
鸭菌消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和同一鸭场隔3个月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RA)菌株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等的第三性有显著差异,新兽药鸭菌消对RA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7mm,对人工感染和临床病例治疗试验结果,治愈率分别达95.0%和91.2%,比氯霉素、氟哌酸、青霉素的平均治愈率高46个百分点,在各地推广应用200多万羽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北京某发病鸭场的病鸭,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从病鸭脑脊液、心血、肝中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进行增菌、灭活,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灭活疫苗,给雏鸭1日龄进行一免,每只0.5 ml,1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1 ml。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保护率可达9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氟甲砜霉素对鸭大肠杆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氟甲砜霉素对鸭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氟甲砜霉素及对照药氯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用氟甲砜霉素,氯霉素进行混饲给药5d的疗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氯霉素对大肠杆菌O78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mg/L,8mg/L,100,200,400mg/kg氟甲砜霉素混饲给药对鸭大肠杆菌病的有效率分别为30.3%,93.9%,100%,400mg/kg氯霉素的有效率为93.9%,试验各组之间鸭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试验性氟中毒对肉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肉鸭氟中毒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形态学改变,选用8日龄的天府肉鸭16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常规饲料中添加0、350、450和550 mg/kg的氟化钠攻毒,攻毒后每隔8 d,每组扑杀5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对试验性氟中毒肝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和标记,光镜下观测24、40、56日龄肉鸭肝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结果显示,在肉鸭氟中毒模型中,DAB着色的阳性细胞呈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肝细胞凋亡的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肉鸭氟中毒时以肝细胞早期和中期凋亡为主,随着摄氟时间的延长和摄氟剂量的加大,肝细胞由凋亡逐渐发展为坏死。表明过量氟在体内毒性作用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NDV的抑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0日龄SPF鸡胚,对藏药“十三味红花丸”进行了人工感染NDV的抑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藏药药液(1g/mL)用2倍、4倍和6倍稀释,对鸡胚感染NDV的保护率分别达100%、90%和80%,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80、70和60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鸡胚囊液NDV血凝效价明显高于NDV强毒+藏药药液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试验结果表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NDV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从mtDNA水平探讨我国家鸭的遗传多样性及家鸭与野鸭间的亲缘关系.运用DNA测序方法,测定了不同地域、水域和表型性状的9种家鸭(北京鸭、高邮鸭、巢湖鸭、绍兴鸭、连城白鸭、吉安红毛鸭、文登黑鸭、云南麻鸭、建昌鸭)80个个体、4种媒鸭(西湖野鸭、钱江野鸭、枞阳媒鸭、媒头鸭)26个个体和斑嘴鸭8个个体,共计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667 bp序列.9种家鸭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250 00~0.607 14和0.000 38~0.001 18;9种家鸭、媒鸭、绿头鸭和斑嘴鸭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015;39种单倍型系统发生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表明,9种家鸭主要属于A1亚簇(绿头鸭单倍型簇).我国家鸭遗传多样性中等丰富,母系起源主要是绿头鸭,极少量个体含有斑嘴鸭血统.  相似文献   

16.
17.
番鸭及其杂交鸭胴体中常量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番鸭以及与家鸭的杂交后代(半番鸭)为试验素材,测定鸭的部分屠宰性状和肝脏,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结果:番樱杂交鸭活量,屠体重,全净膛重和肝脏重均高于其亲本番鸭及其它组合的杂交鸭,其腹脂率低于番鸭和番金杂交鸭,番樱杂交鸭肌肉水中分和粗脂肪含量高于番鸭和其它杂交组合,表明利用樱桃谷肉鸭作母本生产的半番鸡,其屠宰性能和肉质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浓度复方中药“禽康散”和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分别以不同方式接种到鸭胚尿囊膜后观察其对DPV感染的鸭胚保护率;用MTT法测定“禽康散”对鸭胚成纤维细胞(DEF)的安全质量浓度和增殖的影响,及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禽康散”对DP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禽康散”在10日龄鸭胚内对DPV具有显著的杀灭和阻断感染的作用.“禽康散”对DEF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为2-4 g/mL,在2-4~2-8 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DEF有显著的增殖和抑制DPV感染DEF的能力,且与加药方式和药物质量浓度有一定关系.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禽康散”对DEF具有增殖作用,并对DPV在鸭胚内和细胞水平上均有较好的杀灭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