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省黄骅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平台,通过解译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地类呈现"二增五减"的变化规律,园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 268.95,4 873.54hm2,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耕地、水域和盐碱地3种土地生态类型贡献较大,土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20a间减少了7 257.40万元。黄骅市土地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服务价值量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是水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量化其生态服务价值,对于生态资产评价、生态补偿办法制定、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生态服务价值量化的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市场理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基于能值转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评述了流域生态服务价值量化评价及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变化及影响,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基于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动态变化分析,采用当量因子法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生态风险模型揭示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并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1990-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草地占地面积最大,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②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上升3.08×108元,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研究期间生态风险以中、低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79 %,生态风险总体均值下降了0.12,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向良性态势发展。③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价值-高风险区面积逐渐减少,低价值-低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加,无明显极值。[结论] 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结合,能够较好地刻画昆明市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为环境保护和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管理参考,有效防范生态风险,使昆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向良性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都江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该区域环境保护与合理城市开发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都江堰市1995,2007,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使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谢高地2002版价值当量,经当量修正,敏感度指数检验后,评估都江堰市19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变化趋势。[结果](1)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以森林、农田为主(共80%以上)。1995—2014年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较大,生态用地减少。(2)1995—2014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629.46万元。森林是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系统(占83%以上),其次为农田、水体、草甸、未利用地。水源涵养、废气处理是都江堰市最突出的两项生态服务(共56%以上)。(3)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1—2035年土地覆被面积,结合精度检验预测此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增加136.6万元,年均增长0.17%。[结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以交通为代表的建设用地增加,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生态用地减少,而增加森林、水体等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土地覆被类型是维持与提高区域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彭越    宋戈      王盼盼    王学伟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302-306,325
选择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以1991年和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利用修正后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宁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进行估算。研究表明:1991—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草地、水域和其它用地减少的“2增4减”的趋势;20 a间宁安市生态服务总价值从149.14亿元下降到144.04亿元,减幅为3.42%,大量林地和草地转化为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低的耕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评估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对加快宁安市的生态建设,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服务价值是反映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劣和整体生态效益大小的重要概念与指标。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特点和生态系统类型特征,选取适合研究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参数,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地面观测、气象数据、统计资料等数据,建立了基于遥感定量测算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与评估模型,对研究区单项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0年10年间,随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11.92%,湿地减少了11.75%,总价值减少了5.74%,虽然林地、水域和滩涂的生态服务价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未能改变研究区总体生态服务价值不断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其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徽省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内2000—2010年不同时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以及不同年份各单项功能生态服务价值。[结果]研究区林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000,2005,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量分别为:532.31,537.59和531.35亿元;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贡献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9个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原材料生产提供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水文调节。[结论]研究区内的生态服务价值呈现相对稳定态势,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建设用地是生态服务总价值增长的主要牵制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考虑强调人为活动影响的生态足迹与强调自然资源影响的生态服务价值2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以江西省为例,遥感解译得到1990、2000、2008年 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以土地利用/覆盖为主要数据,结合其它辅助数据,分别计算了江西省3个时期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以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评价了江西省3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江西省虽然从自然资源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上看仍然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人为活动扰动已经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评估显示了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不利趋势。原因在于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速率较生态赤字慢,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为活动影响。该研究可为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公路修建,通过改变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导致其生态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基于Costanza等人率先研究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与评估法,结合中国学者对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估算结果,评估了西汉高速户县—勉县段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修建占用的4种土地类型主要是农田、园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是1 116.41,6.84,125.21,125.77hm2。由于绿化、恢复植被等措施,建成后的林、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55.26和21.40 hm2。高速公路建成后,农田、园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消失,同时林、草地面积的增加,使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功能价值增加量最大;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气候调节、栖息地和娱乐功能。耕地、园地面积消失,使食物供应、生物控制和传粉功能减少量最大。减少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生物控制、食物供应和传粉功能,分别为89.67%,72.51%和61.84%。总体上,公路建成后,土地总的生态功能价值较以前呈减少趋势,减少了3.72×105元/a,每1 km平均1 400元/a。高速公路给区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远大于其对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晴  赵旭阳  刘征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3):242-249,255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为今后研究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稳定、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方法。[方法]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该2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并对2期土地利用图进行变化速度、内部转移矩阵、空间叠加分析,了解近10a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应用谢高地和Costanza的研究经验,结合研究区实际,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并作敏感性分析。并从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流向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功能响应进行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林地和低矮灌木及草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结论]研究区10a间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明显,土地利用整体趋势呈平衡状态,土地利用方向基本合理;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显著,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山西省现代服务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指出了平台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阐述了现代服务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多层服务支撑体系,并在此体系的指导下详细设计了平台的软件逻辑结构和平台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庆县柑桔产业及专业镇信息化现状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区域性、针对性的柑桔创新服务平台解决方案,打造了基于德庆柑桔专业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面向专业镇柑农、协会、柑桔合作社、农技站、农资店、经销商等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的几种知识服务模式,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最理想的知识服务模式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运用各种模式,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陈英 《计算机与农业》2012,(8):77-78,81
探讨了关注图书馆细节服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开展细节服务的相关内容及实施细节服务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以适应现代技术发展、创新服务方式,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创新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6.
将个性化服务作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实施的一个切入点进行阐述,介绍了国内外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成功案例,针对我国现行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状况,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建设,云南生猪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通过SWOT法分析了云南生猪产业信息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构原则、建构内容、服务方式对云南生猪产业信息服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介绍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物模型系统Web服务集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作物模型系统的多样性和异构性,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作物模型系统集成方法。通过分析作物模型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功能体之间的交互特征,以面向服务架构的技术为基础,探讨作物模型系统的服务切分,并采用“契约先行”的 Web 服务开发技术实现了服务封装。文章详细描述了基于 Web 服务契约优先方法的建模过程,并采用相关工具实现了 Web 服务契约文档和服务代码框架的自动生成,通过引用作物模型 Web 服务组件的方式,实现了模型系统的内部业务逻辑,完成了小麦管理知识模型系统基于Web服务的复用集成。试验结果表明,该作物模型系统集成方法采用统一的模型服务契约,提高了系统集成的复用开发效率,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问题。研究结果为作物模型系统集成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图书馆服务工作过程的分析,建立以服务中形成的关系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揭示在服务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物、人与人的几种相互关系,指出这些关系是否处于和谐发展状态,对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价,找出差距,理顺关系,进一步优化服务过程,使服务工作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