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果菜》2012,(1):48-49
核心提示:芦荟又名龙角、狼牙掌等,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起源于非洲大陆,世界上野生芦荟有300多种,其中原产南非的有250多种,马达加斯加约40个种,其余10多个种分布在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除上述地区外,亚洲南部的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一、芦荟的形态及生理特征芦荟属(Aloe)植物约有300多种,均为多年生肉质多浆草本植物。共同特征是叶片肥厚多汁,披针状剑形,边缘有硬齿或刺,成长株为莲座状。有的种类无茎,有的茎短由叶片包裹着,有的茎部叶片脱落而成光秃状。有些种类高达数米至20米,有些种类不足10厘米。总状花序高出叶层上,其上着生红、橙红、黄色花朵。  相似文献   

3.
酒是我们祖先血性才情的象征,它通达神灵,和合天地, 激发胆魄,运行必智,曾为点燃多少古今文武豪气而功过千秋。 酒分白酒、黄酒、果酒、露酒四类。白酒酒性燥烈,缺乏柔和;黄酒醇厚,缺乏鲜爽;果酒甜美、缺少醇绵;露酒富于风味,而失之生硬。酒体物质融台度差,各有缺欠。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酒,历来都有酒为“水之外形,火之性格”的说法。“绿金香”芦荟酒问世,一改酒的旧概念,它以生津止渴、健胃、通便降血糖、抗菌、抗溃疡、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再生机能之奇效,被列为新生代生态名饮。 “绿金香”芦荟酒,采用美国库拉…  相似文献   

4.
芦荟     
《吉林蔬菜》2012,(3):54-54
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它有着明显的食疗和医疗效果,被人们誉为"神奇植物"、"家庭医生"。中医认为,芦荟性寒,味苦;入肝、心脾经;具有消热通便、杀虫疗疳、生肌治疗和抗菌消炎等功效。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研究证明:芦荟中少量的熊果甙有抗溃疡的特性。芦荟素、芦荟泻素可以调节胃的自律神经,还有抗炎、  相似文献   

5.
芦荟     
芦荟,多年生常绿草本。叶深绿色,呈尖舌状。叶由茎出,莲座状簇生,狭长披针形,肉质肥厚多汁,边缘有刺状小齿,四季青翠。夏秋之交,冬春之间,叶丛中抽出花穗,花呈红色、橙黄或赤色斑点,也偶有白色小花。 芦荟原产热带非洲,二千多年前古埃及人誉为“万应灵药”。唐中叶入我国,由中唐诗人刘禹锡用芦荟治癣始扬名。二战中日本一些被  相似文献   

6.
以库拉索芦荟叶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愈伤组织培养细胞结构分化状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培养物中芦荟素的含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芦荟组织培养细胞分化程度与芦荟素等有效成分产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以叶为外植体,MS NAA1 mg/L 6-BA 0.5 mg/L培养基适于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细胞分化程度很低的愈伤细胞中芦荟素含量很低.细胞高度液泡化、分化程度高的愈伤组织中芦荟素含量较高.植物生长调节物通过影响芦荟愈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进而影响芦荟愈伤组织中芦荟素等有效成分的产生.芦荟素含量与愈伤组织中细胞结构分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芦荟保健品研制与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芦荟的神奇保健功效进行了阐析,研制了几种芦荟保健品的简易制作方法,对芦荟的应用开发和科学利用给予了启示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蔬菜的营养功能与保健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博  谈平 《上海蔬菜》2010,(1):76-77
蔬菜是指以柔嫩多汁器官或整个植株供人类食用的草本食物,有些木本植物的嫩茎、嫩芽以及某些食用菌类、藻类等也常被称作蔬菜。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有机酸、芳香物质等营养成分,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增强人的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古人云:“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根据相关国家的医学机构研究表明,每人每天至少要食用400-500g的蔬菜。现将蔬菜的营养功能和保健价值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芦荟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美国“翠叶”芦荟(A.barbadensis Mill)为试材,研究芦荟的组培快繁,结果表明,无菌材料的获得以MS+BA3+NAA0.2为最佳。快速快殖阶段以MS+BA1+Ad5+NAA0.2+50g/L蔗糖为最佳,既有利于芽苗增殖,又有利于芽苗长高。生根培养用1/2MS+BA0.1+IBA2-3,10~15d内可长出3~4条根。  相似文献   

10.
郑平 《花卉》2011,(7):43-43
芦荟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可食用的新资源食品,让不少人热衷于采摘自己种植的芦荟自制饮料、烹饪菜肴、制作面膜.以增强免疫力,排毒润肠,美容养颜.  相似文献   

11.
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芦荟学名为Aloe,属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全世界约有300余种,相当一部分具有观赏价值.其中,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等品种含有的芦荟素等物质具有药用价值而被用作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芦荟的栽培管理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芦荟是上海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中新发展起来的种植业之一 ,发展速度较快 ,并逐渐走向规模化、系列化 ,今后必然会发展成为农、工、商、贸一体化的大型产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于1974年从广东引进中华芦荟 ,作为中草药及观赏花卉种植。20世纪末上海市动植物引种中心引进菜用芦荟品种推广种植。近年来 ,随着对芦荟研究的深入和市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不少单位开展了芦荟引种研究 ,目前本市引进的芦荟品种主要有 :(1)美国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2)木立芦荟AloearberescensMill;(3)中华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  相似文献   

13.
中华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 (Aloespp .)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原产非洲等地。因其含有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配糖体、活性酶类、粘液素等 ,故在用来观赏的同时 ,还用于治多种疾病以及作保健药用。  生产上主要依靠掰取吸芽来繁殖芦荟 ,但由于芦荟苗期生长缓慢 ,故仅靠常规吸芽繁殖难以满足短期内扩大繁殖规模的需求 ,而利用组织培养 ,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繁育大量芦荟苗 ,供生产发展之需。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本所组培室进行。1 .1外植体的获得  试验材料为中华芦荟 (Aloeveravar.chinensis)盆栽…  相似文献   

14.
李德勇 《蔬菜》2000,(9):20
目前,芦荟市场走俏,需要大量的种苗供应。采用无性繁殖,简单易行,速度快,品质优,效益好。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其在江苏省的繁育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如下。 一、插枝繁殖 从茎的中央切断,把要埋入泥土中的5~6cm之处的叶子剥落,把枝干倒挂在阴凉通风处约1个星期,让其干燥,这样,茎叶的荷尔蒙便会集中在切口处,促进迅速发根;而如果在切口尚未干燥的时候就匆忙插条的话,会造成发根推迟或根部腐烂。干燥后,即入土栽植;如株干短重,不易固定,可在切口上方16.6~20mm处用牙签钉个十字,或捆在一截木棍上栽植,以…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引种芦荟中 ,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有机地应用于芦荟栽培中 ,使芦荟生育期明显延长 ,并显著地提高芦荟产量。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以引种美国库拉索芦荟为主。试验设施为竹结构大棚和专用装配式镀锌管大棚 ,每年 1 0月至翌年 5月以塑料薄膜覆盖为主 ,6— 9月换成 50 %—60 %遮光率的遮阳网 ,若 5月和 1 0月出现有异常高温天气时 ,通过打开棚膜的棚裙通风降温 ,必要时在棚顶加盖暂时性遮阳网降温或喷雾降温。2 设施栽培效果2 1 早春棚内温度回升快 据 1 995年观测 ,棚内温度从 2月中旬开始 ,就可以稳定在 1 5…  相似文献   

16.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岩 《北方园艺》2000,(5):56-56
芦荟属百合科多年生肉质的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等地,在我国南部热带地区也有栽培,目前已推广至北方,可进行盆栽或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7.
<正>木立芦荟原产于南非,在日本栽培多年,百合科芦荟属,拉丁学名(Aloe arborescens Mill)性喜阳光,温暖,温润的环境。耐旱,不耐寒,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任何沙质土壤。东北地区一般在室内或温室栽培。木立芦荟较其他芦荟品种较耐寒。基本都是盆栽芦荟,科学栽培管理,水,土,肥,气,热等环境对盆栽芦荟正常生长是非常重要的。1盆栽芦荟的土壤要求适宜盆栽芦荟的土壤。应能满足  相似文献   

18.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别名油葱、霸王蕉、草芦荟、龙角、奴荟等。它原产于非洲东南部及地中海沿岸一带,目前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种植,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芦变的形态特征、实用价值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l芦艺  相似文献   

19.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现被广泛用于制药、化妆和食品,是重点开发的一个新型蔬菜品种,现将其植物学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概述芦荟扦插繁殖的技术要点,对盆栽芦荟养护管理中施肥,浇水、越冬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