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1,(22):56-57
<正>河北省育出两个小麦矮秆新种质近日,河北省科技厅邀请有关专家对石家庄农科院和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培育的小麦矮秆新种质"石矮1号"和"石矮2号"进行评议。专家组认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粒宝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粒宝宝"在小麦生产上的使用技术,为该产品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和小麦创高产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粒宝宝"在小麦始穗期处理使小麦叶色变深,促进小麦的生长;小麦株高比喷等量清水小麦增加0.3 cm,比空白对照增加0.4 cm;小麦增加明显,比喷等量清水的小麦增产5.02%,比空白对照小麦增产6.11%;在小麦始穗期,"粒宝宝"的使用浓度为稀释400倍。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育出两个小麦矮秆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创造小麦矮秆新种质是培育超高产品种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对我国小麦育种实现新突破和小麦生产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石矮1号"和"石矮2号"是集多个重要优点于一身的小麦矮秆新种质,极具研究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优质小麦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魏益民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分析与研究"课题在京通过成果鉴定,为优质小麦的育种、区域规划,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弱筋小麦“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弱筋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表明,肥料对小麦产量影响为氮>磷>钾,对弱筋小麦品质影响最大的是氮素;弱筋小麦要高产必须氮、磷、钾齐全,在高氮的水平下,重视磷肥使用;搬经镇地区弱筋小麦生产氮、磷、钾最佳配比为1.00∶0.25∶0.86。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灌浆期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小麦DH群体168个品系为材料,在2年3点种植,研究灌浆期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清蛋白含量呈现"始高—快降—慢降"的变化;球蛋白含量呈现"始高—快降—慢降—略升"的动态规律;醇溶蛋白含量呈现"始低—慢升—快升"的趋势;麦谷蛋白含量呈"始低—稳升—稳升"的规律。各个蛋白质组分含量在2年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为改善小麦品质和培育优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研究永远在路上,康振生教授团队"里程碑式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6日,陕西宝鸡地区的小麦正值扬花季,漫山遍野的小檗在蓬勃生长中。康振生为来自中国工程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以及陕西、甘肃、四川、湖北等省市研究所和植保站的院士专家介绍小麦条锈病在小檗上有性生殖情况。参会专家们经过现场观摩考察、听取报告、质疑讨论,一致认为康振生教授团队在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引领了世界小麦条锈病研究的新方向,"接地气贡献大"、"是突破性的发现,将有力推动植物病理学研究"、"应尽快将研  相似文献   

8.
<正>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中国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12月26日在陕西杨凌农科城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名片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兼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等职务。一直从事教学和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潜心研究小麦40载,被誉为"郭小麦"身为大学教授的郭天财和庄稼汉一  相似文献   

10.
晋中晚熟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辰明  孙敏  黄磊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57-116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5个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特征,花后15 d最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积累规律亦一致,在籽粒灌浆始期小麦籽粒清蛋白的含量较高,随籽粒发育成熟逐渐下降;籽粒球蛋白含量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过程中始终最低,花后15 d达到最低,而后有所回升;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皆随籽粒发育成熟逐渐升高。研究旨在明确晋中晚熟冬麦区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差异的生理机制,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近20年江苏省小麦和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的相应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时序变化情况,探讨了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根据总产变化情况经历了波动增长、快速下降、恢复增长和稳定增长4个发展阶段;与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相比,江苏省小麦具有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江苏省市域小麦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其中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强南弱"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比较优势"极化效应"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小麦综合优势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小麦专家,对焦作市修武县小位村的小麦品种"周麦27号"7.33公顷(110亩)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打验收。专家组现场称重,得出小麦品种"周麦27号"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821.7公斤,创造了冬小麦单产新纪录。"周麦27号"是2012年、2013年河南省重点推广的新品种,现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小麦精密播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精密播种技术的定义、目标、内容的探讨,结合小麦精密播种技术研究现状,分析认为目前小麦精播农艺研究滞后,是小麦精密播种技术研究迟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提出了"等效播种方式"、"最佳播种方式"和"播种方式的精密度"3个新概念,为小麦精播农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后结合我国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就我国小麦精密播种技术发展思路和小麦精播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5号"平均667米~2产达到654.11千克,再次创下了陕西省有史以来在同一块地、种植同一小麦品种实打验收的最高纪录,是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本报讯日前,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小麦专家组鉴定,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针对盐碱地新研制的高效化肥品种"功能性复合肥",在山东无棣"渤海粮仓"小麦示范地块,亩产创收431.4公斤,远高于其他示范区内小麦的平均产量。据悉,科技部"渤海粮仓"农业科技工程组研究的课题之——区域粮食作物专用高效肥料研究与应用由中化化肥承担相关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该课题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淡水资源短  相似文献   

17.
2014-2018年,济宁市围绕解决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用种量偏大、化肥农药使用量偏多等问题,通过实施小麦绿色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重大项目,研究集成了"一选二改三减四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即选用优质高产广适品种;改白茬旋耕为秸秆双还田深耕、改"双窄"播种为"双宽"播种;减量化播种、减量化施肥、减量化用药;坚持适期抢播、坚持抗逆应变管理、坚持测墒补灌、坚持农艺农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该项配套技术在济宁市累计推广应用1 471.8万亩,小麦亩增产3%,累计增产小麦2.4亿kg,实现节本增收10.9亿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阿克苏地区小麦种植业也出现了产大于需、品质差、种植小麦效益低的问题。根据2004~2006年阿克苏地区实施小麦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阿克苏今后小麦发展的总体结构优化调整对策和发展优质小麦的关键技术:一是调整小麦种植面积,确保稳定在6.7×104~7.7×104hm2,以保证地区粮食安全;二是迅速淘汰劣质小麦品种,种植邯郸5316、新冬22号和中优9507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三是推广应用合理密植、基肥深施以及"前氮后移、前水后用"的小麦科学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精播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小麦精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难点,指出过去我国在小麦精播技术研究中偏重于小麦精播机研究,忽视了精播农艺研究,致使小麦精播机的研究失去了方向和目标。今后,应先搞好小麦精播农艺研究,再确立小麦精播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认为小麦精密播种技术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小麦精播技术研究的艰巨性,在注重小麦精播机研制的同时,不应放弃对"中间模式"(即介于传统播种机与单粒精密播种机之间的播种模式)的研究,搞好"中间模式"研究对当前小麦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延津县不断巩固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西北农业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和指导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和"订单+现货和期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1延津县小麦的生产概况1.1延津县农业基本情况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中国黄淮海小麦优势区核心区,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秋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