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幼虫腐臭病(简称美腐病)是蜜蜂毁灭性的传染病,是由幼虫似芽孢杆菌幼虫亚种(Paenibacil-luslarvaesubsp.larvae,简称幼虫似芽孢杆菌)使蜜蜂幼虫受到感染死亡。1只病虫就可以产生25亿个芽孢,它的芽孢在恶劣环境下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干燥条件下至少可以存活35年。美腐病的发生除了幼虫似芽孢杆菌的感染以外,与蜂群的抵抗力有很大关系。抗生素只能杀死幼虫似芽孢杆菌的营养细胞,不能杀死芽孢,美腐病暴发和流行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世界各国都把美腐病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不断地研究改进诊断方法。1诊断通常是根据子脾和幼虫的表面症状做出…  相似文献   

2.
美洲幼虫腐臭病(以下简称“差幼病”)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幼虫病,西方蜜蜂尤其是意大利蜂容易感染。此病多发生于春末和夏秋季节。当个别蜂群染病后,若不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由于蜂具的混用,特别是摇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同外文献报道了新发现的两种蜜蜂细菌病。 1.未封盖子粉状病——导致弱群中幼虫大批死亡的一种蜜蜂幼出传染病。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已有记载。病原菌是尘埃芽杆孢菌(Bacillus pulvifaci-ens Katznelson),属革蓝氏阳性芽孢杆菌,大小为1.0×1.54×0.6-1.2微毫米需氧菌,在35——37℃下生长,芽孢椭球面为心形。在培养基中培养10天形成淡褐色或淡橙色的球状菌落,尘埃芽孢杆菌在  相似文献   

4.
正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细菌传染病,我国的中蜂发生较为普遍,病情常十分严重,影响春繁和秋繁,而且病群几乎年年复发,难以根治。1病原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致病菌是蜂房蜜蜂球菌,其余为次生菌,如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及其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2症状患病幼虫1~2日龄传染,经2~3天潜伏期,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腐烂的尸体具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为深褐色,易取出或被工蜂消除,  相似文献   

5.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1,52(1):34-34
美洲幼虫腐臭病,又称美洲幼虫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是一种危害较严重的蜜蜂幼虫病。有效控制美幼病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发现感染此病的蜂群;二是及时销毁被污染的蜂箱或蜂具。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是焚烧受污染的蜂箱,但这种方法代价较高。用伽马射线杀菌消毒也是可选择的方法,但伽马射线在商业上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氧化乙烯,但使用起来较危险,该物质有毒且致癌。在新西兰,热蜡浸泡法被用来预防和控制美洲幼虫病,即将受感染的蜂箱和蜂具浸泡在高温石蜡液体中。尽管这种方法还没有进行科学测试,但已在新西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董平  董捷  仇志强 《蜜蜂杂志》2007,27(4):29-31
4疾病防治4.1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4.1.1美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的顽固性传染病。由于能够形成芽孢,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病菌从消化道侵入幼虫体内,进入血淋巴大量繁殖,引起幼虫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7.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蜜蜂病害之一,病原体是幼虫芽孢杆菌。在蜂蜜中检测幼虫芽孢杆菌的有效方法很少。本研究将微生物培养法和PCR法结合,改进了对病原菌的培养和分离,再用PCR法进行定性鉴别,从而降低了检出限,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蜜蜂细菌性幼虫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蜜蜂细菌性幼虫病主要是美洲幼虫腐臭病(简称美腐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简称欧腐病),此外还有一种称为粉状鳞片病的幼虫病,很少发生,对它的研究了解不多。1在蜜蜂病虫害防治上的误区在蜜蜂病虫害防治上有一些误区,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误区之一,在蜜蜂病虫害防治上,有些人往往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简单地理解为对蜂群普遍饲喂抗生素,认为既可以防治蜜蜂幼虫病,又可以防治成蜂病。抗生素确实可以抑制和杀死细菌的营养体,但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漏网的细菌或芽孢会产生抗药性,一旦暴发幼虫病,再用抗生素难以治愈。而且蜂产品中残留的抗生素对…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3欧洲幼虫腐臭病(简称欧腐病)欧腐病也是蜜蜂幼虫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2日龄以下的小幼虫,但是病程延长时封盖幼虫也有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与美腐病混淆。它的病原菌不形成芽孢,较易治愈。3.1流行病学欧腐病多发生于春季群势弱、饲料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缺乏以及保温不良的蜂群。中蜂容易暴发欧腐病。3.2病原切希尔和切尼(1885)[1]从欧腐病病虫分离、培养出了蜂疫芽孢杆菌(Bacillusalvei),认为它是病原。怀特(1912,1920)[2]否定了他的结论,认为病原是一种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后定名为蜂房杆菌(Bacilluspluton)…  相似文献   

10.
吴艳艳 《中国蜂业》2009,60(6):52-52
美洲幼虫腐臭病(AFB)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类幼虫芽孢杆菌(Pacnibacillus larvae)引起的蜜蜂幼虫病害。由于它的芽孢能长时问存活,因此该病难以防治。以往常用土霉素防治,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已出现抗四环素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目前危害蜜蜂幼虫生长的主要细菌病,为了控制其在蜂群间传播,可以用药物有效防治它的发生,病原的检测与鉴定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就如何检测和鉴定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幼虫芽孢杆菌作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患美洲幼虫腐臭病蜂群的处理[加拿大]科尔特,D.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AFB)是由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laruae)引起的。它是所有蜜蜂幼虫病中最严重和影响最大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它将在蜂群内和蜂群间蔓延,造成蜂群衰弱及蜂群死亡。而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3.
陈傲  孙杰  缪晓青 《中国蜂业》2013,(Z2):28-31
美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AFB)是目前危害蜜蜂幼虫生长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其致病菌为拟幼虫芽孢杆菌原(Paenibacillus Larvae)。本文介绍了它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目前检测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和防治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美洲幼虫腐臭病致病菌幼虫芽孢杆菌孢子生活期长,其生活力能维持很长的时间。充满孢子的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残余物鳞片粘附在巢房壁上,并难为蜜蜂所清除,使抗菌药物土霉素或磺胺噻唑只能杀死幼虫芽孢杆菌的营养体而不能可靠地从病群中消灭此病。环氧乙烷在气体易穿透孢子的实验室条件下,杀死纯化的美洲幼虫腐臭病孢子效果高,但环氧乙烷对受美洲幼虫腐臭病鳞片污染的蜂具进行消毒时,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5.
文彬 《中国蜂业》2007,58(7):26-26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常发生于蜜蜂幼虫和蛹的细菌性传染病,因其最早在美洲大陆发现而得名,别名臭子病、烂子病,简称美幼病。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和采集力,重者造成全群或全场蜂群覆灭。  相似文献   

16.
杨立涛 《中国蜂业》2006,57(6):20-20
美洲幼虫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严重危害蜂群的蜜蜂幼虫腐烂病。上世纪70年代末由转地放蜂的蜂群传入山东招远。起初没引起养蜂人的注意,治疗不及时,致使有的蜂场全场覆没,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7.
孙烨 《中国蜂业》2007,58(4):20-21
让养蜂人最头痛的是幼虫病,患病蜂群不死不活,如治疗不及时会使整个蜂场垮掉。蜜蜂幼虫病有多种,包括美幼病、欧幼病、囊状幼虫病等,黄曲霉病、白垩病也危及幼虫。幼虫病的治疗十分棘手,病原菌存在于巢脾深处,药物难以到达,所以幼虫病不易防治。  相似文献   

18.
王志  薛运波 《中国蜂业》2005,56(3):23-23
一、非生物因子与蜜蜂病敌害的发生 1.温度因子 (1)高温与蜜蜂病敌害的发生:温度高于35℃时,易发生慢性麻痹病,并会借助于受病毒感染的花粉、巢脾、蜂机具以及盗蜂、迷巢蜂在群间迅速传播.持续的高温天气或丧失调温能力的蜂群,往往造成对卵和幼虫的高温伤害.高温有助于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芽孢杆菌及急性麻痹病病毒粒子的增殖,有助于败血病及黄曲霉病的传染.  相似文献   

19.
引言美洲幼虫腐臭病(AFB)是一种蜜蜂幼虫病,可造成蜂蜜生产、蜂数和蜂群的重大损失。此病系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as larvae)引起,可由受该菌孢子污染的蜂具在箱、群之间传播。用γ射线照射受污染的蜂具,可杀死上面的孢子,对养蜂业极为有益。为此,本文特谈谈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是近几年来国外文献报道的蜜蜂的两种新传染病,以引起国内养蜂者的注意。一、粉状鳞片幼虫病——蜜蜂幼虫的传染病。该病由于大批幼虫裂解和死亡而引起群势减弱。在美国和某些欧洲国家发现了这种疾病。病原(Bacllius Pulvifaciens)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需氧菌,生长温度为35°~37℃,椭圆形的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过10昼夜形成圆球形的浅褐色和浅橙黄色的菌落。Bac·Pulvifaciens在葡萄糖、甘露醇、海藻糖培养基上产酸,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分解干酪素,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有病的蜂群是传染源。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