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薯6-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薯食用及食用加工型新品种,通过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其母本是冀薯5号。200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正> 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一般亩产马铃薯1500~2000公斤、甘薯2500~3000公斤。 1 品种选择 马铃薯用特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甘薯用高产、高淀粉脱毒薯冀薯98、SL-19、豫薯12、豫薯[3等,或高产食用型脱毒薯冀薯4号、冀薯6-8、苏薯8号等。 2 土质选择 选择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切忌在黏土地套种两薯。  相似文献   

3.
冀薯99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1作物种类甘薯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冀21-2/Y-6特征特性该品种为食用型,中短蔓型,茎色绿,叶形三角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纺锤形,红皮浅黄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高。  相似文献   

4.
<正>南薯010是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橘红肉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南薯010萌芽性好,出苗早、整齐,单薯萌芽数10~14个;蔓中等长,茎蔓中等粗,茎叶生长势较强,基部分枝数6~8个;结薯整齐集中,薯块长纺锤形,薯形美观,单株结薯5~6个,商品  相似文献   

5.
1991~1992年,我国有五个甘薯新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遗字513是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育成,抗黑斑病,较抗茎线虫病。鲜薯、薯干和淀粉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8.7%、28.3%和32%。鲁薯6号是山东省农科院育成,该品种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抗旱、耐瘠、品质中等,比徐薯18鲜薯增产40.2%,薯干增产13.3%。皖薯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该品种高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比徐薯18鲜薯增产5.3%~10.9%,薯干增产7.7%~17.7%。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甘薯有效的脱毒和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主要探索适宜甘薯快速繁殖的培养基,并针对茎尖培养、高温处理及药剂处理3种方法对甘薯病毒的脱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薯25茎尖培养脱毒试验中7种病毒脱除率为28.6%,京6脱毒率为0。烟薯25在40℃条件下分别处理2 h或8 h,可有效脱除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及甘薯卷叶病毒(SPLCV);京6在40℃条件下处理2 h、4 h、8 h,SPFMV病毒全部脱除,SPLCV病毒脱除率均为85.7%;烟薯25盆栽苗于35~40℃,处理30 d可有效脱除SPFMV。茎尖培养与药剂共同处理,SPLCV病毒脱除率为100%;培养基MS+2.0 mg/L 6-BA+1.0 mg/L KT适宜烟薯25、普薯32、济薯26扩繁。  相似文献   

8.
孟令文 《新农业》2012,(1):28-29
辽薯31: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2003年以川山紫为母本、京薯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后代选育而成的紫甘薯新品种。2010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30天(栽植到收获),蔓长2米左右,分枝7~8个,蔓紫色;绿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薯茎线虫的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薯肉内茎线虫的影响,以方便实验教学的分析观察。方法:采集回来新鲜、表皮无伤的病薯置于干燥的房屋内晾上72h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个大小不等病薯,用洁净的保鲜膜将薯块裹严,分别置于4℃、10℃、16℃3个温度下,保存到2、4、5及6个月时用显微镜观察病薯内茎线虫活虫状态。结果:在2个月时观察薯块及其茎线虫,发现处于3种温度下的薯块内茎线虫保存完好,虫体活跃。在第4至6个月时,处于3种温度下的甘薯表皮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色及浅粉色病菌孢子堆,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甘薯腐烂严重,腐烂的甘薯内有线虫,已死亡;无腐烂的甘薯内茎线虫保存完好。结论:甘薯茎线虫病薯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保存时间为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易县是甘薯生产大县,目前甘薯种植面积4 666.7 hm2左右,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十年来,易县农业局依托国家现代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甘薯抗病虫品种的引进和筛选、高效低毒农药的筛选鉴定,以及截断甘薯茎线虫病传播途径的技术研究,并将多年试验结果总结归纳成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现将示范结果报告如下。1示范品种与技术1.1示范品种。徐薯25、徐薯27、冀薯98、冀紫薯1号。该4个品种是从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引进的上  相似文献   

11.
徐薯27是一个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1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从徐薯18自然开花放任授粉后代中选出。2007年起参加山东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增产幅度较大,综合性状表现好,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地上部茎叶全部淡绿色,薯蔓短,茎偏细,叶片小,心形无齿,分枝多,通风透光好;结薯早,整齐而集中,单株结薯数3-5个,大、中薯率高,薯块长纺锤形,  相似文献   

12.
正一、选种根据用途、土质和品种本身特性选取抗病高产的适宜品种。在唐山迁安地区一般选用品种:1、冀薯4号,是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结薯早,可早上市30天,耐肥性好,不疯长、食味面甜,有香味。2、冀薯6—8,是食用型高产品种,抗旱抗病害,增产潜力大,熟食味中等,耐贮藏,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3.
正新栗是以浙紫薯1号为亲本,通过芽变选种而育成的鲜食与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6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栗甘薯萌芽性好,出苗量多,苗床及大田长势强,茎蔓长,气生根多;叶片心形带齿,叶片、茎、叶柄均为绿色;薯块长纺锤形或纺锤形,表皮光滑,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川南地区甘薯生产现状,选用适宜本地区推广种植的甘薯品种茎尖为材料,在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分化芽苗、脱毒鉴定、增殖培养生根、驯化移栽及脱毒薯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取茎尖生长点0.3—0.5min在MS+6-BA1.0—1.5mg/L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培养,90d诱导分化率50%以上,脱毒率为70%;脱毒苗在MS或1/2MS培养基中快繁周期为30-32d,繁殖系数6.8-7.0,驯化移栽成活率为95%,生产应用每公顷增产38.4%以上,脱毒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1选用适宜品种 甘薯可分为食用型、淀粉型和兼用型品种。现推广的食用型品种有:济薯21、徐薯23、冀薯99、苏薯8号等;淀粉型品种有:  相似文献   

16.
化学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甘薯茎线虫病发生严重的生产田块上种植商薯19和苏薯9号,比较了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5%涕灭威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效果.从病薯数、病薯率、病情指数和鲜薯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施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7.5 mL/m2,可以达到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最佳效果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选用良种生产鲜食甘薯可选用苏薯8、北京333和一窝红等。生产淀粉加工甘薯可选用豫薯7、徐薯18、冀薯98等。以上品种应选用脱毒生产种的无病种苗。2施肥整地  相似文献   

18.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莱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9.
叶子龙 《福建农业》2007,(10):11-11
宁薯6号系宁德市农科所用湘薯75—55与岩粉1号配组育成的甘薯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安市农科所2006  相似文献   

20.
《农家科技》2011,(5):7
<正>"济薯18号"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并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叶色绿,茎紫,分枝5~6个,长1.5~1.8米,生长势强。薯形长纺锤,皮光滑,外形美观,商品率高达90%以上。鲜薯产量高,结薯整齐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