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扇贝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之一,1996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783.5万t,其中贝类产量412.7万t,扇贝产量达90万t,占海水养殖产量的11%,贝类产量的22%[1]。同年,世界扇贝的产量约98万t,可见我国扇贝养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海洋贝类主要有底播和浅海筏式两种养殖方式,其中贝类筏式养殖以其养殖种类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点,逐步发展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扇贝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扇贝养殖业开始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3.
<正>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北部水域。虾夷扇贝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细菌及有机碎屑等。虾夷扇贝寿命较长,可活10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进并繁殖。虾夷扇贝为我国重要经济贝类,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为底播增殖。此种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  相似文献   

4.
湛江北部湾养殖墨西哥湾扇贝的形态增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志刚  王辉  符世伟 《水产学报》2007,31(5):675-681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在湛江北部湾水温18.2~30.8℃、盐度27.8~30.4、透明度1.5~5.7 m、水深9.7 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4.3×104L-1、采用"秋冬春"养殖等条件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形态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各形态性状生长过程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平方复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P<0.001),根均方误差RMSE平均0.897,各形态性状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01)。通过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求出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并得出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极限值为壳长53.8 mm、壳高54.6 mm、壳宽27.1 mm、铰合线长28.4 mm、闭壳肌长26.1 mm、闭壳肌直径16.2 mm;快速生长区间及生长拐点则分别是壳长1.5~5.7个月及3.6个月、壳高1.4~5.9个月及3.6个月、壳宽2.0~6.4个月及4.2个月、铰合线长0.7~4.8个月及2.8个月、闭壳肌长1.9~6.5个月及4.2个月、闭壳肌直径1.6~5.5个月及3.5个月;绝对增长速度为壳长>壳高>壳宽>闭壳肌长>闭壳肌直径;相对增长速度性状间存在差异并随生长逐渐趋于0。研究发现主要经济性状壳宽及闭壳肌长出现生长延缓、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形态性状生长速度受温度及生长阶段共同调控等现象。提出了根据壳宽及闭壳肌生长适时收获,及把快速生长期安排在水温最适合生长的季节以最大程度挖掘生长潜能的新观点。研究结果可为墨西哥湾扇贝养殖生态研究、选择育种及养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养殖过程中各项成本(扇贝成本、劳动力成本、养殖设备成本等),讨论筏式虾夷扇贝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的经济效益。2013年5月9日—2014年4月9日,在一龄虾夷扇贝养成至二龄贝期间,设置10枚/层、15枚/层、20枚/层、25枚/层和30枚/层5个密度组,测量统计扇贝壳高和累积死亡率等指标评价其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不同养殖密度生长测量结果表明:低密度养殖组别(10枚/层、15枚/层)平均壳高大于高密度养殖组别(20枚/层、25枚/层和30枚/层)(P0.05),低密度养殖组别累积死亡率低于高密度养殖组别(10枚/层15枚/层、20枚/层25枚/层30枚/层)(P0.05),一龄至二龄养成期间,低密度养殖在壳高性状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同养殖密度生长指标结合经济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在一龄虾夷扇贝总量一定和养殖浮筏数量一定两种经济模型下,10枚/层密度组的经济效益最高;综合分析表明:筏式虾夷扇贝低密度养殖在生长性状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转变当地养殖企业及个体户"多养多收益"观念,引导低密度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海湾扇贝 ( Argopecten irradians)原产于北美的大西洋沿岸 ,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是扇贝科优良的养殖品种之一。1 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将其引入 ,1 983年育苗取得成功 ,1 985年开始推广 ,目前已成为中国近海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 [1] ,其人工育苗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本文归纳了几种理化因子对海湾扇贝育苗的影响。一、温度温度是影响海湾扇贝受精、胚胎和早期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1 .温度对亲贝性腺发育的影响Orton[2 ]认为 ,影响生殖最重要的外界因子是温度 ,海湾扇贝的性腺发育与水温有关。关于温度对海…  相似文献   

7.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属于草食性鱼类,分布广泛,北至我国的黑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青、鲢、鳙一起统称为“四大家鱼”,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1]。目前我国草鱼的年产量在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排名第一,据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草鱼养殖总产量为5670000t,约占中国淡水鱼养殖总量的20%[2]。由于江河、湖泊的环境变迁,捕捞过度等原因,近些年来草鱼自然资源量锐减,个体的经济性状指标也有所下降。目前养殖的草鱼主要是通过从江河中捕捞的野生草鱼直接作为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由于缺乏人工选育改良,加之有些苗种生产单位不注重亲本留种规程,造成了养殖草鱼的种质退化,主要表现为抗逆性差、生长性能下降[3-4],制约着草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待培育生产性能优良的草鱼养殖新品种,促进草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封琦  王建国  王权 《河北渔业》2012,(11):30-31,36
<正>目前,我国的河蟹养殖模式一般都是土塘养殖模式[1]和一些特殊的多级轮养、稻田养殖模式等。这些养殖模式很难养出大规格的河蟹,就目前的市场(河蟹产量饱和,小规格的河蟹价格低廉)来看,利润并不可观。大棚养殖是现阶段全国领先的技术[2],温室摆脱了外塘养殖的局限,可在早春培育大规格蟹种,主要是利用日光温室的保温与增温作用达到使水草提前生长,使蟹种提前  相似文献   

9.
李卫东 《河北渔业》2012,(11):39-40,45
<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1990年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1],但由于病害、种质、环境、养殖模式等原因,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平均单产仅有150~300kg/hm2,对虾养殖行业亏损严重。"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7代选育获得的第一个人工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2],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势,目前在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已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0.
海湾扇贝属瓣鳃纲、珍珠贝目、扇贝科种类,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原产美国东海岸。现主要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开展人工养殖,因其生长快,产量高,成为我国沿海主要养殖品种。目前虽工厂化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但实际生产中,仍有一些育苗单位育苗失败,笔者现将2012年海湾扇贝育苗生产记录整理出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温度、盐度和光照周期对刺参生长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陈勇  高峰 《水产学报》2007,31(5):687-69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产于我国北方海区,是一种名贵的水产品,肉质肥厚,营养丰富,为海参之上品[1]。长期以来,由于滥捕滥采,自然资源日趋衰减。近年来,随着刺参人工育苗及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刺参增养殖业从海区底播增殖、池塘养殖、虾池混养到陆地工厂化养殖,发展很快[2-6]。一些学者对刺参的生理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7-9],但关于环境因子对刺参的生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报道不多[10]。笔者观测了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周期这3个环境因子对刺参生长及行为的影响,旨在确定最适合刺参生长的环境条件,为推动刺参的增养殖业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扇贝养殖规模占世界首位,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和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 是4 种主要养殖扇贝种类。本文主要概述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微卫星标记开发现状以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物种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为微卫星标记在扇贝类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杂交育种技术在海水养殖贝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同时也是海水养殖大国。2001年海水养殖产量达1.13×108t,其中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量的80%以上[1],贝类养殖在整个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贝类只是进行单一的野生品种的养殖,很多养殖品种一直处于野生状态。长期近亲繁育、累代养殖,导致了近交衰退,种质逐年下降,表现为生长缓慢、经济性状下降、抗逆性降低等等。再加上病害的发生、养殖海区环境恶化等因素,致使近些年几种重要的养殖贝类均发生了大规模的死亡事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仅1997、1998年的扇贝死亡,山东省…  相似文献   

14.
持续发展虾夷扇贝的健康增养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以其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是冷水性双壳贝类。日本是虾夷扇贝生产大国,2003年生产量达6.01×105t,作为单一品种,在鱼虾贝藻中产量位居第一[1],这是近30年来大力发展虾夷扇贝健康增养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虾夷扇贝主产地北海道、青森县、宫城县等海区曾经发生大规模死亡。如青森县陆奥湾是全日本虾夷扇贝产量最高的养殖基地,1973~1975年死亡率分别为30.7%、55.7%、56.9%,损失惨重[2]。面对这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刺参与栉孔扇贝复合养殖系统中,16种需要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类化合物在养殖刺参和栉孔扇贝与栉孔扇贝粪便及养殖环境中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的分布特征。采用索氏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测定PAHs含量,并运用特定比值,包括荧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蒽+屈)、芘/苯并[a]芘和低环与中高环PAHs组分的丰度比(LMW/HMW)等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经过检测和分析,取得以下研究结果:在16种需要优先控制的PAHs类化合物中,一共检测到15种不同的PAHs化合物,仅二苯并[a,h]蒽未被检测到。PAHs总含量最大的为悬浮颗粒物,其次依次为扇贝粪便、扇贝体组织、刺参体组织和表层沉积物。所有样品中的PAHs以中高环组分占据优势,且多以4~6环为主,低环与中高环组分的丰度比均小于1。混养模式下,刺参体组织中多环芳烃受两方面来源即表层沉积物及扇贝粪便的双重影响。通过多环芳烃绝对含量和相对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煤和汽车尾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污染源是样品中PAH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正>鳄龟别名鳄鱼龟、小鳄鱼龟、肉龟、美国蛇龟、平背鳄龟等,产于美国[1],1997年我国开始引进。鳄龟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卵多、含肉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普遍处于庭院分散养殖和集约化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湖南和浙江、广东、江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2]。尤其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及其规模的扩大,造成养殖水体环境逐渐恶化和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和溶解氧过低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扇贝新品系"紫海墨"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选育效果提供依据,在同一海域养殖、相同管理模式和相同养殖周期下,对新品系"紫海墨"F4与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养殖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闭壳肌质量和壳质量等7个性状及各阶段成活率进行生长特征和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紫海墨"F4从10月13日养殖至翌年4月28日,壳长从1~1.5 mm长至50~60 mm的成品时,累积成活率为51.32%,显著大于墨西哥湾扇贝的29.18%(P<0.01);养殖周期内,两个养殖群体同一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新品系"紫海墨"F4的生长速度高于墨西哥湾扇贝;经过6.5个月的养殖,新品系"紫海墨"F4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分别比墨西哥湾扇贝提高了19.50%、19.84%、16.23%、56.30%和20.20%。  相似文献   

18.
栉孔扇贝一种球形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02,26(2):180-184
栉孔扇贝是我国北方沿海贝类养殖的重要经济种类 ,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随着近年来病害的不断加剧 ,养殖期栉孔扇贝的大规模死亡现象频繁发生 ,极大地威胁着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国内围绕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因子及病原学的探讨已引起养殖界各方的高度关注[1-4] 。2 0 0 0年我们对山东省内主要扇贝养殖海区开展了系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病贝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 ,在病害高发期的病贝体内大量发现一种球形病毒样颗粒。在此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完成了该病毒粒子的分离和纯化 ,现将有关结果报…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是珍贵的海水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扇贝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殖扇贝约2.7万hm2(40万亩),产量约110万t。但1997~1999年我国连续3年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70%-8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该养殖品种的优良性状,做好栉孔扇贝选种育种工作,对栉孔扇贝亲贝提出质量要求和进行质量参数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进行了虾夷扇贝吊耳养殖试验研究。吊耳养殖分为一针四贝及一针二贝2种模式,经过6个月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与笼养方式相比,吊耳养殖扇贝的壳高增长率、单贝质量、贝柱质量、台产量、台产值等指标具有较大优势,存活率、肥满度、出丁率等指标互有优劣。在吊耳养殖模式下,虾夷扇贝壳高的生长优势明显,其中一针四贝模式的生长优势最大。本试验中吊耳养殖扇贝的总体生长情况优于传统的笼养方式;综合对比2种吊耳养殖模式,一针四贝模式的养殖效果好于一针二贝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