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鲳Psenopsis anomala作为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翎鲳和中国鲳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银鲳亲缘关系较远,同为鲳科的鱼类聚类后再与作为外群的刺鲳相聚。系统进化树显示,银鲳为3种鲳属鱼类中较早分化出的种,刺鲳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较鲳属鱼类更为原始的类群,与形态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3种鲳属鱼类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采自东海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翎鲳(P.punctatissimus)和中国鲳(P.chinensis)3种鲳属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603bp的基因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4.2%、22.3%、25.9%和17.6%。所得序列共定义12个单倍型,中国鲳只有1个单倍型,银鲳3个单倍型,翎鲳8个单倍型,在这12个单倍型中共检测到109个变异位点。3种鲳密码子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且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向性高度一致。银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大(0.165~0.168),与翎鲳的遗传距离次之(0.151~0.162),翎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0.065)。由进化树可知,翎鲳和中国鲳的进化关系最近,它们与银鲳的进化关系较远,银鲳是最早形成的种。分子水平自然选择的检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银鲳和翎鲳线粒体COI基因差异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国东海海域鲳属鱼类的分类、遗传关系和系统进化,以其了解鲳属鱼类以及与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又为鲳属鱼类保护生物学和系统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92-399]  相似文献   

3.
余秀英 《齐鲁渔业》2006,23(9):28-28
布氏鲳骖(Trarchinotus blorhii)又名蛳鼻鲳骖、金鲳,属鲈形目、鲈亚目、够科、鲳骖属?布氏鲳鸥具有肉质细嫩、细刺少、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易于圈养、经济效益很高的养殖晶种,为丰富福州市海水养殖鱼类品种并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2001~2004年我们在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开展蟹池内网箱套养布氏鲳终的试验生产,现将其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唇(Hemibarbus labeo),属鲤科,属,俗称为重唇鱼,遍布全国各大水系,辽宁地区的主要繁殖栖息地为鸭绿江、太子河、浑河、英那河及碧流河等[1]。唇是辽宁地区土著鱼类中著名的优良品种,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2]。由于水资源环境不断变化,唇的传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野生唇资源锐减,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使之成为值得人工养殖的食用鱼类,并且在形态特征、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池塘驯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3-7],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鲳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寻找有效的种间鉴别分子标记,并剖析其系统发育信息,从而为鲳属鱼类的分类学、进化遗传学和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鲳属5种鱼类(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灰鲳P.cinere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翎鲳P.punctatissim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有的鲳属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鲳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 551 bp到18 062 bp之间,其基因组结构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一致;比较特别的是,银鲳和镰鲳具有两个tRNAMet结构,珍鲳出现ND1基因重排以及两个重复的D-loop结构。2)银鲳与镰鲳的D-loop区出现重复CSB3结构,灰鲳与翎鲳D-loop区出现重复TAS结构。3)ND2基因条形码及其微型条形码均可将鲳属鱼类区分开,可作为有效的鲳属鉴别分子标记。4)东海区的银鲳与镰鲳应为同一物种,灰鲳可能为翎鲳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水产学报》2013,37(1):16-25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 ~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 ~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分化的原始单系群;无齿鲳科和方尾鲳科为单系群,它们与非单系群的双鳍鲳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鲳科为并系群,内部存在与地理区系相对应的2个分支,提示了该科鱼类早期的分化模式.同时,也对16S rRNA基因在鲳亚目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瑷河中收集野生唇鲳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鲋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卵形鲳鲹(Trachinotu sovatus)属鲈形目,鲹科,鲳鲹亚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短鳍鲳鲹、金鲳、红三、红沙等。该鱼肉无刺,肉质细嫩,味鲜美,体色艳丽,具有鲹类的特殊香味,历来被列为名贵食用鱼类,经济效益显著,因而深受养殖者的欢迎,卵形鲳鲹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存,卵形鲳鲹养殖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彭志东 《内陆水产》2007,32(9):14-15
卵形鲳鲶Traehinotus ovatus(Linnaeus)俗称金鲳、黄腊鲳、黄腊鲮。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鲶科、鲳鲣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大的个体有5kg-10kg,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分布于印度洋、澳洲、日本、美洲热带及温带的大西洋海岸及中国的黄海、渤海、东海、南海。是国内近十几年来开发的一种优质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0.
孙鹏  彭士明  尹飞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1,33(4):398-404
通过对CO Ⅰ和Cytb序列的分析,研究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翎鲳(P.punctatissimus)3种东海区重要鲳属鱼类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在62个鲳属鱼类样本中分别检出CO Ⅰ和Cytb单倍型21个和27个,发现变异位点125个和176个.东海区的3种鲳属鱼类种...  相似文献   

11.
更正     
邓思明 《海洋渔业》1984,6(5):204-204
银鲳属鲈形目、鲳亚目、鲳科、鲳属。俗称镜鱼、平鱼(河北、山东);车片鱼、长林(江苏、浙江),白鲳(福建、台湾、广东)。  相似文献   

12.
卵形鲳鲹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属鲈形目、鲹科、鲳鲹亚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金鲳等。  相似文献   

13.
津南区地处九河下梢,具有 丰富的微咸水和地下浅层半咸水资源。2003年我们进行了卵型鲳的引进与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外形特征及分类卵型鲳(T rachinotus ovatus)别名鲳,属鲈形目、科、鲳属,卵型鲳鱼体为鲳形,高而侧扁,长为高的1郾7 ̄1郾9倍。尾柄短  相似文献   

14.
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属鲤形目,鲤科,[鱼骨]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栖息于乌苏里江的唇[鱼骨]是黑龙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俗称重唇、重重,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流水中,湖泊中较少,摄食以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和虾等为主,一般体重1~1.5千克,较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目前唇[鱼骨]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在南方地区鱼体重量达到50克以上,黑龙江地区100克以上即可上市,价格在40元/千克,高出鲤鱼4~6倍。  相似文献   

15.
银鲳     
名称:银鲳学名Stromateoides argenteas(Euphrasen)属鲳科、鲳属。江浙一带俗称车片鱼、长林;山东、河北称为镜鱼、平鱼;广东叫白鲳或昌鱼。  相似文献   

16.
<正>金鲳学名长鳍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属鲈形目、鲹科、鲳鲹属,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生长迅速,半年可达0.5千克。近年金鲳人工育苗已获成功,并成为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重要品种,取得了良好养殖效果。近年来,鉴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疾病较多,利用金鲳食量大、消化快、市场售价高等优点,将金鲳与南美白对虾混养,可提高养殖金鲳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南美白对虾的发病率。为摸索  相似文献   

17.
银鲳全人工繁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产》2014,(4):35-35
<正>2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专家对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银鲳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银鲳全人工繁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历时近10年的时间,在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我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下:阐明了银鲳亲鱼性腺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细胞学特征、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以及关键营养素的需求,描述了鲳鱼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受精生物学过程,丰富了银鲳繁殖生物学研究;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近海鲳属鱼类(银鲳、灰鲳、翎鲳、中国鲳、珍鲳)的种质资源特性,为我国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亲本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确立了银鲳及灰鲳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3-2002年南海区3省市渔业公司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拖网的生产资料和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底拖网主要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结果表明,底拖网渔获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渔获经济种类有20多种,以蛇鲻属(Synodidae)、大眼鲷属(Priacanthidae)等底层鱼类为主,占总渔获物的70.9%。经济鱼类资源渔获率有明显的年间变动。底层鱼类资源除蛇鲻属和大眼鲷属外,其他种类如石斑鱼属(Serranidae)、鲱鲤属(Mullidae)、红笛鲷(L.sanguineus)、黄鳍马面纯(T.xanthopterus)、刺鲳(Psenopsis anomala)等波动很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头足类资源则相对稳定。分析认为捕捞是引起经济鱼类资源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卯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的蛋白需求量,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设计6种试验饲料,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2%、35.56%、41.48%、47.86%、51.70%和54.70%。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中进行,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m×1.0m×2.0m),每个网箱放养初始体质量(24.39±0.23)g的卵形鲳鲣30尾。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卵形鲳够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试验鱼SGR及FER均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蛋白水平高于41.38%时,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47.86%组的卯形鲳够获得最好的SGR和FE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卵形鲳鳢鱼体蛋白质量分数也显著增加(P〈0.05)。根据折线模型确定卵形鲳够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为45.75%。  相似文献   

20.
金鲳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Tmchinotus ovatus),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短鳍鲳鲹等。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温带、热带海域,为暖水性鱼类。在我国的东海、南海和黄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沿海均有一定资源量。但由于近年来的滥捕,产量锐减。金鲳鱼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鲜美,历来被列为名贵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