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是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畜禽群都需要进行免疫接种。但有些畜禽群免疫后,其机体内却并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极低。究其原因——免疫失败。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造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影响动物免疫效果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兴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93-93,95
在动物免疫监测结果分析上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批次疫苗接种同一畜禽,两次产生抗体效果不同。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不同畜种,免疫抗体监测效果不同(如口蹄疫A型、O型双价疫苗接种牛和羊);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同群畜禽,产生抗体效果也不同(如Ⅰ系新城疫疫苗接种同群同舍同批禽);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不同区域畜禽,区域动物产生抗体差异明显。有的抗体监测甚至没有抗体,通过免疫效果分析,对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做如下几方面的探讨,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畜禽强制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的基本方针,免疫工作到位与否是当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国家对强制免疫病种的接种工作极为重视,但为什么免疫效果仍不满意?当前畜禽群真实的抗体合格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4.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霉茵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  相似文献   

5.
人们为了使畜禽预防某种传染病,可以人工给畜禽导入抗体(免疫血清)或抗原(疫苗)。给予抗体而使畜禽获得免疫的,称为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在现代应用上已逐渐减少,比较常用的有破伤风抗毒素。此外,抗猪瘟血清,抗猪丹毒血清,抗禽出败血清,抗新城疫血清等,也用于已感染群或受威胁群未免疫的动物作紧急预防注射用,以迅速产生抵抗力,度过强毒可能侵袭的危险时期,减少发病损失。被动免疫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但在生活实践中,接种了疫苗未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免疫期内仍发生这种传染病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造成畜禽免疫失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免疫后的畜禽采血进行各类抗体监测发现,实践工作中,虽然基层防疫人员确实对畜禽按规定实施了各种免疫,可是监测抗体效价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免疫效果不佳的事情时有发生.根据几年来的基层工作实践,现将监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免疫即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使畜禽获得相应的抗体,从而能够抵抗疾病的过程.在实际生产中,虽然很多养殖场对畜禽已经进行了免疫接种,但是畜禽仍然患上某种疾病,这可能是由于免疫失败所引起的.引起免疫失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疫苗质量问题、免疫操作不规范、药物的滥用等.现分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广大养殖...  相似文献   

9.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技术措施。畜禽免疫失败,就是畜禽虽然已经接种了某种疫苗,但在规定的免疫期内仍发生这种传染病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造成畜禽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霉菌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  相似文献   

11.
造成畜禽疫病防制中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母源抗体、疫苗等.其中,疫苗对畜禽疫病防制效果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加强免疫,恢复畜禽生产根据本地前期免疫工作进度,结合受灾后的实际情况和抗体监测结果,针对尚未免疫或抗体不达标的畜禽,督促开展补免和紧急免疫工作。同时,要发挥村级防疫员队伍力量,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灾后畜禽生产恢复工作,做好生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有疫苗保存不当、母源抗体干扰、应激反应、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提高畜禽疫苗免疫效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做好畜禽疫苗免疫工作是防控重大动物疫最有效措施之一。畜禽免疫失败指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生畜禽虽然已接种了某种疫苗,但在规定的免疫期内仍发生这种传染病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主要有母源抗体干扰、疫苗本身质量、疫苗选择或使用不当、动物群体中感染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在生产实践中,要充分分析影响免疫效果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免疫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007年和2008年贵阳市免疫与非免疫、不同饲养规模以及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免疫猪群PCP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6%和78.5%,非免疫猪群为50.3%和38.0%;在非免疫猪群中,规模养猪场的PCP阳性血清检出率,为60.2%和52.6%,农村散养户为25.0%和12.5%;在不同生产阶段非免疫猪群中,育肥猪群PCP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2%和47.4%,断奶仔猪群,为30.3%和23.5%.调查结果表明,贵阳市不同猪群中已普遍存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  相似文献   

16.
1畜禽动物机体因素 母源抗体水平。新生动物可以从母体、初乳、或卵黄(禽类)中获得一定量的母源抗体,这些母源抗体对于防止疫病早期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过早疫苗免疫接种,进入体内的疫苗就可被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中和,可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接种时一定要注意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有条件的,通过抗体监测手段获得畜禽群中总体母源抗体的水平,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接近临界值时再进行免疫接种,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如一些无条件检测的猪场,猪瘟免疫可采用20-25日龄(4头份)和60-65日龄(3-4头份)两次免疫的方法。母猪的免疫应选在哺乳后期或断奶时,不要在配种期或怀孕期注苗,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仔猪免疫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后备公、母猪应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次免疫,经产母猪可于断奶时免疫一次,剂量均为4~6头份猪瘟细胞苗。  相似文献   

17.
详细论述了规模养猪场制定蓝耳痛免疫策略的方法.首先应用蓝耳病抗体ELISA试验方法,进行猪群抗体水平检测,然后结合猪群在临床上有无繁殖障碍问题,进行猪群的感染状况评估,正确选用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正在基层从事动物免疫工作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批次的疫苗接种同一畜禽产生的免疫抗体监测效果不同;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不同畜种,产生的免疫抗体监测效果不同;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同群畜禽,产生的免疫抗体监测效果也不同;同一批次的疫苗接种不同区域的畜禽,产生的免疫抗体监测效果也有很大区别,有的监测时甚至没有抗体。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几点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供参考。1影响因素1.1疫苗问题(1)疫苗的质量:这是免疫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接种过疫苗的畜禽不一定都能产生免疫效果.本文通过对当涂县乡镇2013年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后的抗体抽样检测结果的分析,主要从疫苗因素、防疫人员个人因素、畜禽机体因素等方面,探讨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畜禽养殖的生产实践中,免疫失败或缺乏免疫保护是影响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畜禽免疫失败,基层防疫员若没有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畜禽抗体水平自然无法提高。文章从免疫程序着手,结合药物的使用、动物、疫(菌)苗、免疫操作及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总结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