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吊竹梅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花叶竹壳菜、水竹草、紫背鸭跖草。吊竹梅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的功能,可用于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菌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崩漏、白带、瘭疽、毒蛇咬伤等症的治疗。一、形态特性吊竹梅株高50厘米左右。茎基部匍匐,上部斜生,分枝力特强,节间长5 ̄7厘米,节上易生根。茎圆形,紫红色带细绿条纹,稍肉质,无毛或有疏毛。叶无柄,单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叶长3 ̄8.5厘米,叶宽1.5 ̄3.5厘米,边缘全缘,先端短尖,基部鞘状,鞘的顶部和基部均有疏毛,叶面紫绿色夹杂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  相似文献   

2.
吊竹梅别名吊竹兰、斑叶鸭跖草,Zebri—napendula为鸭跖草科,吊竹梅属。  相似文献   

3.
吊竹梅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花叶竹壳菜、水竹草、紫背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的功能,可用于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菌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崩漏、白带、瘭疽、毒蛇咬伤等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紫鸭跖草细胞中铜的分配和化学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从Cu在组织细胞中的分配特征和结合形态的角度揭示紫鸭跖草超积累Cu的机理。[方法]利用差速离心技术研究Cu在紫鸭跖草中的亚细胞分配特征,并运用化学试剂顺序提取法和酶解法研究Cu在紫鸭跖草根和叶中的赋存形态。[结果]根部Cu的分布位点主要是细胞壁,占根部全Cu的1/3以上;而叶部以叶绿体中的Cu占叶片全Cu的比例较大,约为1/4。在高浓度Cu处理或处理时间延长的情况下,根细胞中Cu向细胞壁的分配增多,向质体中的分配减少;而叶细胞中Cu向叶绿体中的分配增多,向细胞壁的分配减少。叶片中Cu主要与氨基酸、小分子色素、蛋白质、多糖等结合;而根部Cu主要与纤维素、膜结合蛋白等细胞壁物质结合。[结论]Cu在细胞内的分配和存在形态可能是紫鸭跖草超积累Cu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鸭跖草在铜胁迫下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以期探明紫鸭跖草耐铜机理。[方法]以超积累铜植物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电泳和层析等方法,分析其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量、表达时间以及表达时铜的最低浓度,同时对该特异性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铜胁迫下紫鸭跖草诱导表达特异性蛋白质的最低铜浓度为 50 μmol/L,表达的时间是第 4 周,其分子量为 89.4kDa。[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紫鸭跖草耐铜特性与其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紫鸭跖草对铜盐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在不同CuSO4浓度条件下培养紫鸭跖草,研究紫鸭跖草在Cu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紫鸭跖草抗氧化体系的SOD,APX,GPX和CAT酶活性根部始终高于叶部.在高于250 (mol/L Cu处理时,APX,GPX和SOD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在低于250 (mol/L Cu处理时,只有CAT活性一直随Cu浓度的增大而下降.根部和叶部GR活性在100~250 (mol/L Cu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他浓度Cu供应水平.GSH含量在250 (mol/L Cu处理时较高;根部脯氨酸含量与Cu供应水平呈线性正相关,而叶部脯氨酸含量与Cu供应水平呈线性负相关.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研究表明,紫鸭跖草在小于50 (mol/L或大于250 (mol/L Cu供应时分别受到Cu缺乏或中毒胁迫.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紫鸭跖草在较大浓度Cu供应时生长良好.说明紫鸭跖草相比普通植物,对Cu具有较高的生理需要量.  相似文献   

7.
鸭跖草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鸭跖草进行种子发芽、出苗和抗逆性试验,初步明确了鸭跖草的生长发育规律,鸭跖草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0~15℃;出苗的适宜深度为3~8 cm,深度20 cm以上不出苗;出苗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40%;鸭跖草在4叶期以前抗逆性较差,4叶期以后抗逆性增强;鸭跖草前期生长较慢,从第4、5叶龄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为紫鸭跖草的栽培繁育和园林绿化应用上适宜光照强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MINI-PAM-Ⅱ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100%光照、65%光照、30%光照及5%光照4种光照强度处理对紫鸭跖草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其对遮光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光照处理下紫鸭跖草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60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30%光照和65%光照较5%光照和100%光照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紫鸭跖草的Fm’、Fv/Fm和Fm/Fo均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遮光处理提高其光化学效率;紫鸭跖草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抑制程度依次为100%>5%>30%>65%。100%光照下受到严重光抑制,30%光照和65%光照较适宜紫鸭跖草生长,65%光照下紫鸭跖草的观赏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营养液对吊竹梅、紫竹梅和鸭跖草3种植物进行水培研究,结果表明,配方B最适于紫竹梅的水培,而配方C则对吊竹梅的水培最有效,A配方对鸭跖草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鸭跖草最易于进行水培繁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药用植物鸭跖草的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鸭跖草的木质部为六原型,韧皮部与木质部排列,根皮层中分布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其内皮层具凯氏带。茎中维管束散生,许多近表皮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分散的或成束的多个晶体,茎中央薄壁组织中含有粘液细胞和单宁细胞。叶为两面叶,叶肉组织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细胞一层,叶中含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  相似文献   

11.
徐嘉科 《新农村》2005,(12):12-12
竹叶菜是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多汁,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长5~6厘米,表面有毛,叶面绿色,背面绿白色;5~10月开花,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后40天左右种子成熟,朔果,3室,每室有种子1~2粒.种子黑褐色,千粒重5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观察和对鸭跖草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初步明确鸭跖草的生物学特性,在黑河地区鸭跖草5月中旬开始萌发,5月下旬鸭跖草进入出苗盛期。鸭跖草最适萌发温度为15℃;最适发芽土壤含水量40%;最适发芽深度5~10cm。  相似文献   

1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inn.)对Cd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鸭跖草的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恢复正常,茎、叶、地上部生物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恢复正常.鸭跖草各部位的干重在土壤Cd浓度为8 mg/kg时最大,在60 mg/kg时达到最低,在100 mg/kg时与未污染情况时相当.植物体内的Cd浓度和提取量随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当土壤中Cd浓度为100 mg/kg时,鸭跖草根部、茎和叶的Cd浓度和提取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81、35、34 mg/kg,Cd提取量分别为98、30、30μg/株.研究结果表明,鸭跖草是Cd的耐性植物,可应用于Cd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技术或矿山废弃地的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14.
白花鸭跖草为鸭跖草的新变种。利用白花鸭跖草种子开展试验,通过对比发现,白花鸭跖草除花色外,与普通鸭跖草没有差异。白花鸭跖草种子具有萌发孔,且种子萌发方式兼有子叶出土型与子叶留土型特点。白花鸭跖草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但可以通过低温层积、GA3处理打破休眠,最适低温层积天数为4℃层积10 d,GA3最适浓度为15 mg/L。2,4-D对白花鸭跖草萌发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虎舌红又名老虎舌、红毛毡、毛凉伞、紫金牛等,属紫金牛科常绿矮小半灌木。高10~30厘米,地下匍匐根状茎。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通常3~4片集生于茎梢形成轮生状,叶柄短,叶片椭圆形,长3~7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叶缘有细锯齿,正背两面疏生腺点,长满细毛。叶正面紫  相似文献   

16.
以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细竹蒿草(Murdannia simplex)、牛轭草(Murdannia loriformis)和铺地锦竹草(Callisia repens)4种鸭跖草科植物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遮荫处理,测定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探讨遮...  相似文献   

17.
小叶万年青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等功能,可用于咽喉肿痛、咯血、结膜炎、菌痢、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等症的治疗。一、形态特征小叶万年青株高约30厘米,茎基部匍匐,上部斜生,分枝力特强,节间长5厘米左右,节上易生根,茎椭圆形,叶长5 ̄10厘米,叶宽2厘米左右,边缘全缘先端略尖,基部鞘状,鞘的顶部和基部均有疏毛,叶面叶背均绿色。花粉红白色、细小,合生于一圆柱状的管上,长2厘米,花微香。二、生长习性小叶万年青喜阴湿的环境。耐热又耐旱,生长适温为15 ̄30℃,低于15℃生长较缓慢。在肥沃的沙壤土、碎渣土、垃圾土…  相似文献   

18.
中药鸭跖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具有祛风行水、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寒热瘴疟、水肿尿少、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等症。阐述了鸭跖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使新型高效、副作用小的中药鸭跖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达到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鸭跖草防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跖草为一年生晚春杂草,分布范围广,抗药性强,防除难度大。本试验讨论了鸭跖草防除的时期和方法。结果表明,防除鸭跖草应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结合人工防除。土壤处理施用禾耐斯 广灭灵 赛克,株防效达73.4%,鲜重防效达89.7%;乙草胺 广灭灵 赛克的株防效达68.4%,鲜重防效达86.5%。人工防除时应在土表含水量低于13%,且天气晴朗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5%、35%、65%、100%4种光照处理,研究紫鸭跖草的外观形态结构变化和色素含量变化,寻找最适宜紫鸭跖草生长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分别在光照处理30、60 d时,65%光照下紫鸭跖草形态指标较其他3个光照处理的形态指标好,茎围最粗,单朵花花苞期最短,开花朵数最多,花青素含量最多,叶片为深紫色,其观赏价值较高;而全光照和5%光照下植株生长不好,表明5%和100%光照抑制紫鸭跖草的生长。由此可知,65%光照更适宜紫鸭跖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