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却极其有限,迫于生计压力对坡地的盲目开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归纳、分析和讨论,对坡地治理、梯田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整治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毕节地区为例,对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整治工程的状况、效益和农户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整治工程不仅在拦蓄径流和泥沙、防止水土流失、保肥保土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对作物的增产也有明显作用;农户认为坡耕地整治工程效益是显著的。针对坡耕地整治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研究建立适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实际的坡耕地整治工程设计指标体系,搞好工程布局,探索坡耕地整治工程的优化和配套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喀斯特坡地改为梯田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坡地橘园和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0—7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1年 (376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梯田橘园平均土壤含水量(32.64%)与坡地橘园(33.05%)差异很小,梯田橘园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43.35%)显著高于坡地橘园(34.24%),两者土壤水分均呈现旱季变化相对平缓、雨季波动较为剧烈的变化规律,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下层有明显差异,而坡地橘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2)不同雨量的降雨事件中,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总体增长幅度较坡地橘园大;停雨后24 h内,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的衰退速度较坡地橘园慢,但停雨后1周内,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衰退速度总体较坡地橘园快。(3)梯田橘园与坡地橘园的平均相对可利用水分分别为0.37与0.38,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梯田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的保水效果相对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喀斯特地区坡改梯措施的保水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庄浪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截至2009年,庄浪县累计修建梯田6.57万hm2,占原坡耕地总面积的95.6%,全县18个乡镇和293个村的梯田化程度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梯田化标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治理措施单一、小型蓄水保土配套措施不完善、梯田主干道路与生产路设置不合理、埂坎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小型水土保持工程综合配套结合起来、改造老式低产梯田与完善梯田道路网络结合起来、坡改梯工程实施与涉农资金和技术有效投入结合起来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坡改梯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后不同年限的作物产量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梯田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马铃薯产量均以5年以上梯田最高,其次为3~5年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修建3年后能够达到增产效果,5年以上的梯田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梯田修建初期,种植小麦和玉米均会出现减产现象,但种植马铃薯不会减产,在配套相应的培肥措施的条件下,修建当年种植马铃薯就能达到增产效果,因此马铃薯可作为宁南山区水平梯田修建初期种植的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旱作农业隔坡梯田灌溉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包括坡面径流试验、土壤含水量观测试验、坡面径流集水试验、节水灌溉试验,并利用观测数据分析了隔坡梯田的灌溉效益。结果表明,隔坡梯田具有明显的阻拦泥沙、保持水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养分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效益,并提出了最佳平坡比,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集水灌溉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山区梯田撂荒的影响因素,科学指导山区梯田的建设,该研究以位于山区的林州市、沂水县、寻甸县、华池县为研究区,在每个县选取若干采样区,以遥感解译结合实地调研的方式识别出山区撂荒梯田,并从山区梯田工程设计的角度对其撂荒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研究区内梯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其中华池县、寻甸县、林州市和沂水县的采样区平均撂荒率分别为4.11%、7.68%、24.03%、9.46%;2)梯田的田面宽度是影响山区梯田撂荒的主要因素;3)在以沂水县和林州市为代表的石质山区,地面坡度与土层厚度是制约梯田宽度的主要因素,梯田的宽度随着地面坡度增加而变窄,随着土层厚度的变薄而变窄;在以华池县和寻甸县为代表的土质山区,地面坡度是梯田宽度的主要限制因素。该研究可为山区梯田的优化提出科学理论指导,并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旱作农业隔坡梯田灌溉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包括坡面径流试验、土壤含水量观测试验、坡面径流集水试验、节水灌溉试验,并利用观测数据分析了隔坡梯田的灌溉效益。结果表明,隔坡梯田具有明显的阻拦泥沙、保持水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养分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效益,并提出了最佳平坡比,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集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赣榆县神泉河小流域,对25°以上坡面实施退耕还林和封禁治理,25°以下坡面修水平梯田并开挖环山截洪沟,在沟道中建拦蓄工程和提(引)水工程,同时发展各类经济林果,进行节水灌溉与"四旁"绿化防护,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砂岩山丘区坡改梯规划设计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进行以坡改梯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是砂岩山区“旱农”开发的最佳途径。按照目前旱作农业开发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以及群众自力更生承包治理的承受能力。坡改梯必须坚持施工方便、省工、省料、进度快的小型工程设计标准。通过在泰安市砂岩山丘区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小型梯田可省工50%,节省材料费40%,治理速度提高近1倍;较坡耕地水保效益提高75%以上,保肥效益提高85%以上,汛期土壤含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近年来贵州省内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4个典型在建水利水电类建设项目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对项目扰动地表、弃渣及水土流失等情况进行同类项目横向比较及同一项目(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年际变化定量分析,总结出水利水电类建设项目在建期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以为该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徐燕  龙健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57-159,175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性能的内在因素。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壤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缓解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大面积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极差,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  相似文献   

14.
植生工程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山边沟、草沟、梯壁植草、草路、生态经济果园、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等技术,它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于一体,是协调人类、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工程,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实施了"红壤坡地植生工程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使推广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实现了水土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发挥了示范样板和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程文仕  乔蕻强  刘志  黄鑫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4):257-261,268
[目的]对甘肃省庆阳市2012—2013年实施完成的15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以期为庆阳市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投影寻踪方法(P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RAGA-PPC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15个土地整治项目中宁县和正宁县的两个项目的综合效益为优,西峰区项目为良,合水县等的11个项目为中,华池县城壕乡项目最差。[结论]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益整体较好,但是还需要在制定和优化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内容和管理时更加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6.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是不同项目分类治理的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最主要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防治效果、水土流失危害3个方面为基础,构建了水土保持评价模型,并对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点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要大于线状项目,点状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波动性比线状项目要小;点状生产建设项目中房地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其次为电厂项目,最后为矿场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波动性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电厂项目、矿场项目、房地产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水保工程项目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一期工程区内,选取新型大垄、垄向区田(3°和5°)、3°垄沟深松、改垄、梯田、地埂、草地、林地共8个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地块作为试验小区,以传统3°和5°顺坡垄作为对照小区,开展全年水土保持监测,并以此进行了田块尺度上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保工程措施总体优于水保耕作措施,在耕作措施中新型大垄密植水保效果最佳。各项措施水土保持效益排序为:草地>林地>新型大垄>改隆>梯田>地埂>深松>3°区田>5°区田。新型大垄、区田和深松措施水保作用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燕山水库工程为例,在分析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价该水利工程的影响范围、程度等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该评价方法可以克服以往水土保持生态影响评价中单因素评价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坡改梯效益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科学研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成效,该文通过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淮海586个抽样项目区综合效益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经济、社会、生态及综合效益各指标均提升显著(P0.05)。平原项目区、高产田项目区、中产田项目区、优质农田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水平的6.5%、6.8%、4.2%、14.2%。山地丘陵项目区、低产田项目区、非优质农田项目区综合效益分别低于全区平均水平8.3%、6.0%、5.3%。针对下一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本文提出3点建议: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规划布局;加强农田建设资金整合,统筹协调管理;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该研究对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和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