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营养元素组成对作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流失会对土壤肥力和水质产生负面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测定花生-棉花轮作农田条播耕作(ST)和常规耕作(CT)小区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样中钙(Ca)、铁(Fe)、钾(K)、镁(Mg)、锰(Mn)、钠(Na)、磷(P)、硫(S)、硅(Si)和锌(Z...  相似文献   

2.
重庆缙云山酸沉降背景下针阔混交林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峡库区缙云山小流域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等水文过程中的pH值及Na+、K+、Ca2+、Mg2+等离子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pH值为5.31,呈酸性,已属于酸雨范围(pH<5.65)。相对于大气降水,针阔混交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离子含量均大幅增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Mg、Cu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K、Zn和Mn均大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中Ca元素含量最高,为16.416mg/L,Mn元素含量最低,几乎检测不到。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a>K>Na>Mg>Zn>Fe>Cu>Mn。地下径流中,Ca元素是含量增加最多的养分元素,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a>K>Na>Mg>Zn>Cu>Fe=Mn。(2)Cu元素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均出现了负淋溶,其余各元素浓度均有所增加。如果林木长期处于酸雨逆境下,将会导致部分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并最终造成林木营养亏损且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3.
《土壤通报》2014,(6):1410-1415
采用ICP-MS和AAS测定了95批当归药材及其产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和7种其他无机元素含量,研究药材与产地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归药材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是Fe、Mn、Mg、As、Cr及Ni,土壤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是Zn、Mn、Pb、Cr及Ni;当归药材中,无机元素Mn与Zn、Cr、Fe、Cu,Ni与Fe、Cd、Sb、Zn,As与Sb、Pb、Cr、Mn,Cu与Mg、Pb、Zn,Cr与Fe、Pb,Mg与Sb、Zn,以及Ca与Na呈显著正相关,而K与Na、Pb、Cd呈显著负相关;当归对土壤中的Na有富集作用;无机元素Sb、Ca和Na在当归药材与土壤中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中药当归含有丰富的有益无机元素,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极低,符合相关标准,在国际贸易及GAP种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东部山地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黑龙江省东部山地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试验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和原子吸收法对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pH值的变化都不甚明显,变异系数都较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溶解氧含量降低,浊度和电导率明显增加,氧化还原电位逐渐降低,Na、Ca和Mg离子总平均浓度逐渐升高。穿透水和树干径流中K、Ca元素的淋溶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且树干径流各元素的净淋溶和淋溶系数均高于穿透水。地表径流对水质的酸化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树干茎流、穿透水、林内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N、P、SiO2、K、Ca、Mg、Cu、Fe、Zn、Mn共1O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SiO2〉Zn〉NH4-N〉K〉NO3-N〉Fe〉Mg〉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林内穿透水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树干茎流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K〉Ca〉NH4-N〉SiO2〉Mg〉NO3-N〉Zn〉Mn〉Fe〉P〉Cu;林内穿透水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K〉Zn〉SiO2〉NH4-N〉NO3-N〉Mg〉Mn〉Fe〉P〉Cu。树干茎流中SiO2、Fe、Zn,穿透水中Fe为负淋溶.其余各元素浓度有所增加,在这2项中,除NH4-N、K外,树干茎流中NO3-N、P、SiO2、Ca、Cu、Fe、Zn、Mn养分元素的富集作用均小于穿透水。  相似文献   

6.
开发矿棉为人工培养土的综合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周加顺 《土壤》2002,34(6):289-292
本文综合大量研究资料论述了VAM对植物吸收P、N、S、B、K、Ca、Mg、Na、Zn、Cu、Mn、Fe、Al、Si等矿质元素的影响,并对VAM在减轻或避免重金属毒害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对库尔勒香梨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对20年树龄库尔勒香梨设置不同氮、磷、钾的施肥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梨中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元素Ca、Mg、Fe、Na的含量相对较高,Zn、Cu、Mn的含量相对较低。与不施肥的处理相比,施肥能明显提高香梨Ca、Mg、Fe、Zn、Cu、Mn、Na的含量。香梨中Ca含量的施肥效应P>N>K,Mg、Fe、Zn、Cu含量的施肥效应N>K>P,Mn含量的施肥效应K>N>P,Na含量的施肥效应N>P>K。  相似文献   

8.
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巨桉栽培区设立了60个标准地,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进行分析,以了解巨桉人工林养分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叶片的养分交互作用较为复杂。N可促进P、K、Ca、Mn等的吸收,但易受到Fe、Zn、高Ca、高Mg的拮抗,而且高N抑制了Mn的吸收;P可促进K、Mg、Mn等的吸收,但易受Zn、Fe、高Mn、高K、高Ca、高Mg的拮抗,而高浓度的P将抑制K、Zn、Fe等的吸收;K对其他养分元素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K限制P的吸收;Ca、Mg之间可相互促进吸收。同时,低浓度的Ca和Mg有利于Fe、Zn的吸收,高浓度的Ca和Mg将对N、P、Fe、Mn、S、B等养分产生拮抗,限制吸收;S可促进Zn的吸收,但易受高Ca、高Mg拮抗;Cu、Zn、Fe、Mn之间主要以拮抗为主。B相互作用较少,对其他养分几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技术,本试验以辽河水系和长江水系4个不同产地(盘锦、洪泽湖、兴化和梁子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第三步足为试样,研究了Na、Mg、Al、K、Ca、Mn、Fe、Cu、Zn、Sr、Ba、Tl等12种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华绒螯蟹间Na、Mg、Al、K、Mn、Fe、Cu、Sr、Ba、Tl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与各产地关联较大的元素分别为:盘锦,Fe、Mn、Al、Na、Cu、Ba、Zn和K;洪泽湖,Mg、Sr和Tl;兴化,Ca、Mg、Sr、Tl、K和Zn;梁子湖,Fe、Mn、Al、Na、Cu、Ba。判别分析所得到的4产地正确判别率达100%。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元素"指纹对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均具有实用潜力,为今后的大范围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7,(6):1409-1414
为探究花岗岩发育的江西油茶林红壤(以下简称江西红壤)与紫色岩发育的福建油茶林土壤(以下简称福建紫色土)在养分状况上的差异,以高粱作为指示植物,采用常规分析、吸附试验和盆栽试验法比较分析了两类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红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福建紫色土;两类土壤的元素组成中,均以S元素最为丰富,而P、K、Ca、Mg及硝态氮养分元素含量均较低。除Mn和Zn外,其它养分元素含量均为江西红壤≥福建紫色土;两类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均最强,江西红壤与福建紫色土分别对Mn和B的吸附最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P、Ca是江西红壤的主要限制因子,Fe、Cu、K、Mo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N、P、Ca、Mg是福建紫色土的主要限制因子,Mg、Zn、Fe、S、K是其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与土壤中化学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农业生态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生态与土壤的N、P、K、Na、Ca、Mg、S、Fe、Mn、Cu、Zn、B、Mo、V、Co、Ni、Cr、Pb、Cd、Hg、Se、F、Tl、Ba、Te、Ta、Sr、Ti、Si及稀土元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养分输入源,观测并分析降水化学对于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养分元素浓度显得极为重要。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明显发生了变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含量排序为Ca〉K〉Mg〉Fe〉Mn〉Zn,其中Mn元素的增长倍数最多,但6月份Mn和Zn元素浓度都出现负增长。树干茎流各项指标均增长很多,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Mn〉Fe〉Zn。枯落物水中K和Ca元素浓度增加最大。(2)大气降雨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853;K和C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158,0.163。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Fe元素3.115,Mg元素为1.288,Fe元素为2.139。(3)经过淋洗后水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均有所增加,穿透水、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K、Ca增加较多,Fe、Zn的淋溶量较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HCl、柠檬酸、EDTA这3种提取剂对Pb、Cd、Cu、Zn污染土壤的漫提试验,研究了土壤清洗洗脱重金属的效果,并探讨了土壤清洗导致K、Ca、Mg、Fe、Mn这几种营养元素的流失和有效性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清洗能有效地洗脱土壤中的Ph、Cd、Cu、Zn,伺时也造成了土壤中K、Ca、Mg、Fe、Mn的流失,降低了其中部分营养元素的有效性。EDTA对重金属的洗脱能力大于HCl和柠檬酸。HCl漫提造成的K、Ca、Mg的流失量大于柠檬酸和EDTA,柠檬酸浸提造成的Fe流失量大于HCl和EDTA,EDTA漫提造成的Mn流失量大于HCl和柠檬酸。HCl和柠檬酸浸提降低了土壤K、Ca、Mg的有效性EDTA浸提提高了土壤K的有效性。降低了土壤Ca的有效性。在高浓度时(50mmol/L),EDTA显著地降低了土壤Mg的有效性。HCl漫提导致土壤K的有效性下降比柠檬酸严重,高浓度的EDTA浸提导致土壤Ca的有效性下降比HCl和柠檬酸严重。HCl、柠檬酸、EDTA浸提都能提高土壤中Fe的有效性.且EDTA的效应大于其它2种萃取剂;在低浓度时,3种提取剂都能提高土壤中Mn的有效性,且以柠檬酸的作用最为明显,当提取剂浓度增加时,Mn的有效性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4.
沈壬水  黄钺 《土壤》1980,12(6):220-226
土壤全量分析中Si、Fe、Al、Ca、Mg、Ti、Mn、K、Na的测定,如采用偏硼酸锂融熔法或HF高压釜法熔样和采用笑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则全部元素都能顺利而快速地测定[1,2,3]。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pH和DO降低,TURB和TDS明显增加,化学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树干径流除了Cu外其余各化学元素含量均明显增加。穿透水和树干径流中各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枯透水各化学元素的变异系数低于其他水样,只有Mn元素变化较大。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的K、Ca淋溶量较大,Cu、Zn淋溶量较少,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穿透水的淋溶序列为Mn>K>Mg>Cu>Fe>Ca>Na>Zn,树干径流的淋溶序列为Mn>Mg>K>Fe>Ca>Cu>Na>Zn,而枯透水的淋溶序列为Mg>Mn>K>Fe>Ca>Cu>Na>Zn。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质化学元素分析表明降水经青海云杉林林冠层作用后各化学元素总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幅最大的元素为Zn,其含量高出降水5.580 mg/L,各化学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为Zn>Ca>K>Mg>Fe>P>Mn>Cu>N;降水经灌木林冠层作用后各化学元素中Ca元素的增幅最大,高出降水含量1.737mg/L,各元素含量变化顺序为Ca>K>Mg>P>Fe>N>Mn>Cu>Zn;白大板流域径流中Mg、Ca、K的增加幅度较大,分别为158.16 mg/L,85.965 mg/L和9.266 mg/L;Fe、P、Cu的增幅较小,分别为0.335 mg/L,0.033 mg/L和0.013 2 mg/L.  相似文献   

17.
安徽明光地区白浆化土壤溶液的元素组成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安徽省明光地区白浆化土壤为例,分析土壤溶液元素的组成与迁移特征。认为土壤渗漏液呈微酸性,与相应土层基本接近。渗漏液中测出的元素有H+、K、Na、Ca、Mg、Si、AI等,而Fe、Mn、P含量很少。以Si的浓度占绝对优势,在28.8532.79mgL-1之间。土壤溶液元素的垂直变化规律可以用元素的淋淀系数来表示,K、Na、Ca、Mg、Si的淋淀系数大于100,表明这些元素被淋失。Si淋淀系数在100104之间,表明可能淋出土体或部分在底部淀积。AI的淋淀系数全年都小于100,表明土壤溶液的AI发生淀积。深入研究渗漏液元素成分对认识土壤矿物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川牡丹岩土环境背景以及微生物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的作用,为了解营养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规律及微生物在元素迁移体系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CP-OES测定四川牡丹生境母岩、土壤以及种子的大量(P,S,K,Ca,Na,Mg,Al)、微量(Fe,Mn,Cu)营养元素含量,同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组成和结构。[结果](1)四川牡丹生长土壤以弱碱富钙为主要特征,元素组成基本保留了母岩特征;(2)元素从母岩到土壤中的迁移富集系数排序为:CaNaSPMgKAlFeMnCu,植物吸收系数排序为:PSKCuMgCaNaMnFeAl;(3)碱土金属淋溶率和铝铁率对土壤细菌的多样性(Alpha)影响显著,但对真菌的影响不显著;(4)P,Mn的迁移主要受母岩控制,而Ca,Mg,Fe,S等元素的迁移富集受到了微生物的影响。[结论]细菌和真菌在元素迁移体系中的作用相似,主要参与Fe,S,Mg,Ca的相关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20 a树龄库尔勒香梨设置不同有机物料(生物黑炭、羊粪)的施肥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梨中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Ca,Mg,Fe,Na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Zn,Cu,Mn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施用有机物料能明显提高香梨Ca,Mg,Fe,Zn,Cu,Mn,Na元素的含量,且随着有机物料施入量的增加,其提高效果越明显,施肥效应表现为:羊粪>生物黑炭.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3种植被草丛、灌草丛和刺槐林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群落类型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草丛>灌草丛>刺槐林,总覆盖度草丛>灌草丛>刺槐林.3种植被类型Zn,Mn,Na,Mg,Fe差异不显著.在灌草丛中,Mn,Na,Mg,Fe含量均为下层多于上层,差异均不显著,Zn则上层含量多.但在草丛植被类型中,Mn,Zn,Na含量下层多于上层;Mg,Fe含量上层多于下层.Zn,Mn,Na,Mg,Fe等因子均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关系.Mn与其它元素,Fe与其它元素(Na为显著相关),Mg与Na均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