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5亚节,雄蜂鞭节有4亚节。触角上着生有板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和Ⅲ型)、指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板形感器Ⅰ型仅分布于雄蜂棒节,雌蜂未见分布,毛形感器Ⅱ型和Ⅲ型仅分布于雌蜂触角,雄蜂未见分布,雌蜂的毛形感器总数量显著多于雄蜂。【结论】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共有6种类型感器,雌、雄蜂的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2.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相似文献   

3.
荔枝蝽卵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建德市寄生于板栗栗绛蚧Kermesnawai上的栗绛蚧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sp.进行了采集和观察。该蜂1年2代,成虫分别出现于4~5月和6~7月,第1代产卵在栗绛蚧成虫,第2代产卵于栗绛蚧2龄以上若虫的体内。采集建德市板栗Castaneamollissina林中被寄生栗绛蚧成虫于室内饲养,羽化出啮小蜂在衢州市板栗林中释放。结果表明3a内试验林栗绛蚧种群每10cm枝条从22 00头降低到1 83头,板栗产量从300kg·hm-2上升到2250kg·hm-2。表2参7  相似文献   

5.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生物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MiwaetSonan)是严重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gernariHope)的重要天敌,此蜂的桑天牛卵内产卵寄生,寄生率高达50%,经调查发现本寄生蜂的新分布区比记载的[2]由长江流域向北拓宽到长城以北,对长江与长城之间的广大经济林区,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较详细地记述了这种寄生蜂的分布、寄生、形态及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6.
以小菜蛾重要的幼虫-蛹跨期寄生蜂菜蛾啮小蜂为研究对象,在(25±1)℃条件下研究了1,2,3,4龄初和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寄生后,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各个虫龄小菜蛾的啮小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羽化后成蜂寿命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虫龄被寄生小菜蛾羽化出的啮小蜂的性比只在3龄末和4龄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4龄末小菜蛾育出的雄蜂比例最高.菜蛾啮小蜂对各虫龄小菜蛾幼虫产卵寄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但相比2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3龄末小菜蛾幼虫仍是较适合的寄主,寄生3龄末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啮小蜂个体最大.  相似文献   

7.
黑胸大蠊是湖北省蜚蠊科中最主要的种类。蜚蠊卵啮小蜂是黑胸大蠊卵荚内寄生蜂,该蜂在湖北年发生3 ̄4代,以预蛹或蛹在卵荚内越冬,翌年初夏开始羽化出蜂。在卵荚内发育历期各代不尽相同,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气温升高发育历期渐短,成虫寿命6 ̄10d。该蜂对黑胸大蠊卵荚自然寄生率31.31% ̄72.30%,平均为49.46%。成蜂雌雄性比为1:0.84 ̄1:0.10,平均为1.0.33。蜚蠊卵啮小蜂对黑胸大蠊的  相似文献   

8.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昆虫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水曲柳受害树皮、混合物1和混合物3对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受害树皮和白蜡窄吉丁幼虫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健康树皮和健康叶片等对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是寄主挥发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在雌蜂寄主搜索、定位和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椒窄吉丁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8%乐斯本乳油、35%赛单乳油、2.5%功夫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分别稀释10、25、50、75倍后,采用涂干法防治花椒窄吉丁.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稀释10倍时防效可达89.58%,35%赛单乳油有轻微药害,40%氧化乐果乳油残效期长,建议防治中使用10倍的48%乐斯本乳油.  相似文献   

10.
竹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梨茎蜂及其天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梨茎蜂及其天敌梨茎蜂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梨茎峰啮小蜂的寄生情况,发现其寄生率在逐年提高,到2006年,寄生率已达到35.00%。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菜粉蝶蛹期主要寄生蜂——黄金小蜂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该蜂在信阳一年发生13代(室内),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一头寄主中最多可出蜂173头,最高平均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芽处。每头成蜂均可多次与不同异性交尾。每雌可在两个以上寄主上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对该蜂世代重叠、孤雌生殖及自然环境中的年生活史尚需进一步探计。  相似文献   

13.
从患病加州鲈鱼(Micropterus salmonides)体表分离到的斑替枝孢(Cladosporium bantianum)菌株,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p H对斑替枝孢菌株生长速率的影响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再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为感染对象,用该菌进行回复感染,对其致病性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斑替枝孢在p H 5~11均能生长,p H为9.0时生长最快;在温度为5~35℃时均能生长,以20℃时生长最快,菌落最为致密。在实验室条件下,单一菌株对草鱼和鲤鱼不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木蠹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云南木囊象在云南丽江林区1年完成1个世代,蛀食云南松枝干,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防治主要采用;成虫未羽化前清理枯死木,并集中烧毁,成虫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400倍液及20%大力士1:4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5.
以甜樱桃品种红灯和布鲁克斯为试材,对其开花生物学特性、新梢生长特性及叶片生长规律进行调查,为甜樱桃保护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阿拉尔地区温室栽培条件下,2011年甜樱桃的全株花期10~14 d,2个品种的初花期集中在3月初,盛花期集中在3月中旬;新梢及叶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生长趋势,其中于4月24日、5月8日叶片纵径、横径生长量分别达到最大,之后缓慢生长,5月31日叶片停止生长.红灯和布鲁克斯的物候期基本一致,尤其是花期基本一致,这为温室栽培条件下2个品种间相互授粉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2个品种适合在阿拉尔地区进行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从芝麻叶斑病病叶及种子上分离得到一真菌,经鉴定为芝麻链格孢〔Alternaria sesami(Kawamura)Mohanty & Behera〕。通过接种试验,确认该菌为致病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对 pH 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湿度近100%时,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②菌丝在30 ℃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 ℃下萌发速度最快;③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在5~30℃均可生长,孢子在8~32℃均可萌发,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24℃,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0%,不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爱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pH5和pH6.24。抑菌测定表明,灰克、福美双、速克灵、扑海因和多菌灵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蜚蠊卵啮小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胸大蠊是湖北省蜚蠊科中最主要的种类。蜚蠊卵啮小蜂是黑胸大蠊卵荚内寄生蜂,该蜂在湖北年发生3~4代,以预蛹或蛹在卵荚内越冬,翌年初夏开始羽化出蜂。在卵荚内发育历期各代不尽相同,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气温升高发育历期渐短,成虫寿命6~10d。该蜂对黑胸大蠊卵荚自然寄生率31.31%~72.30%,平均为49.46%。成蜂雌雄性比为1∶0.84~1∶0.10,平均为1∶0.33。蜚蠊卵啮小蜂对黑胸大蠊的发生危害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其生物防治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