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培育出数种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水稻,可有效杀灭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产量.由于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转Bt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截至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证实转基因水稻存在饲用安全性问题,但仍需对其长期饲用结果进行持续监控.作者现就转Bt基因水稻的发展、潜在风险和安全评价方法,营养价值、毒理性,对动物生长、免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的残留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培育优良转基因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转基因水稻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植株获得相应的抗性。但在转基因水稻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之前,需要作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在动物试验中,一般沿用实质等同性原则,即如果转基因作物与其有长期食用史的非转基因亲本之间没有关键性的差异,则认为此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在受精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从而使外源基因进入子代的基因组中。作者就精子结合外源基因的机制,精子与外源基因结合的方法、影响精子转染外源基因和生产转基因动物的精子因素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发展起来的输精管内注射转染法、曲细精管微注射法和睾丸直接注射法等精子载体转基因新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是用试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伴随着精原干细胞分化成精子,通过受精最终使外源基因得以表达。近年来,随着对精原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在建立转基因动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作者从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携带外源基因的原理等方面阐述了其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制备的理论机制,同时介绍了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在制备转基因动物方面,特别是转基因羊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外源性目的基因整合到动物染色体上,使其在体内整合和表达,获得表达外源基因动物的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育种、基因功能研究、药用蛋白生产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其主要方法包括逆转录病毒感染法、显微注射法、体细胞核移植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介导法等。本文旨在对动物转基因的各种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甄别各自的优缺点,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转基因动物是通过向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中导入外源基因,有目的地对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进行修饰、改造、培育新的品系。若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外源基因就能随生物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目前,已经有转基因小鼠、兔、绵羊、山羊、猪、牛、鸡和鱼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转基因动物是目前社会上讨论广泛、倍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也存在很多争议。当前,农户是否愿意饲养转基因动物、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动物培育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培育研究是近十年来人们开辟的一个崭新的热门研究领域,是外源基因转移从细胞水平到机体水平的一大飞跃。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应用转基因技术,已将来源于人、动物、细菌和病毒等许多种不同的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大鼠、兔、羊、牛的生殖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相应的转基因动物,使得动物的基因操作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前发展。转基因动物已经成为考察发育和发育的基因调节机理、致癌基因的作用和免疫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细胞反应的有效工具。它还可以用来进行动物新种培育以及肿瘤和遗传性疾病防治。一、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法1.DNA 的显微注射将外源 DNA 经显微注射直接导入受精卵的雄前核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转基因技术。将注有外源基因的受精卵移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精子载体转基因技术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在受精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从而使外源基因进入子代的基因组中。相对于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感染法、胚胎干细胞法等方法而言,它的主要优点是利用精子的自然属性克服了人为机械操作给胚胎造成的损伤,提高了转基因效率,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而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点技术。现就精子结合外源基因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发展起来的精子细胞输精管内注射法、曲细精管徽注射法和睾丸直接注射法等精子载体转基因新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所谓转基因动物是指基因组整合有外源基因,并且能将外源基因稳定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动物制备技术的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法、干细胞嵌合体法、体细胞克隆法和病毒载体法四种主要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11):40-45
旨在通过测定转基因动物中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来阐述外源基因的整合机制及对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本研究以MYF6(Myogenic factor 6)转基因小鼠及FAT-1转基因牛为试验材料,采用TAIL-PCR(热不对称交互式PCR)、hiT AIL-PCR(高效热不对称交互式PCR)及本试验室改进的hiT AIL-PCR法,对转基因动物进行了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的检测及测序分析。本研究检测到3个MYF6转基因小鼠和一个FAT-1转基因牛的外源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片段,还获得了大量的未能整合到染色体上的PCR片段。通过对以上片段的测序分析,我们发现重组质粒并不一定是在酶切位点断裂,重组质粒可以发生随机断裂,首尾相连等,外源基因整合如宿主染色体,可以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整合,也可以进行随机插入。同时,发现并分析了在转基因动物检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整合位点的分析,能够明确转基因动物的遗传背景,能够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杂交方式获得高效表达乙肝病毒基因转基因小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普遍存在转基因效率低、表达水平不高并且外源基因遗传不稳定等问题。根据传统育种原理,笔者在已经得到的转基因动物基础上,寻找比原代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更高的后代,不仅可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以节约成本,缩短获得高效表达转基因动物的时间。本研究是以繁殖周期短,易操作,较经济的小鼠作为试验模型,对已整合有人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的小鼠进行近交和远交的方法进行选育,并对选育的后代进行外源基因的整合检测以及对小鼠血清中表达的外源基因进行定量检测,表明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从而为以后的转基因动物研制提供了实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ceptor 4,MC4R)基因是影响猪生长肥育性能的主效基因之一,是参与调控体重、采食和能量平衡的关键信号物质。动物转基因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生产珍贵蛋白、基因治疗、器官移植、动物品种改良和建立疾病模型等方面。目前人们已经获得了如羊、牛、小鼠、猪等多种转基因克隆动物。确定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和整合位点是对后续外源基因功能探讨和表型研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将MC4R基因转入猪PK15细胞中,挑单克隆,通过3对特异性引物对转染细胞做PCR扩增检测出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初步建立了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动物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动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用转基因动物做模型,研究外源基因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调控作用,说明外源基因对动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及其胴体的组成均有影响。与此同时,还可以导入新的代谢体系中的主要基因,使动物本身获得对某些必需物质的合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另一部分是日粮的营养成分对动物某些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从基因表达水平说明营养成分对动物某些物质的合成、代谢的调控作用。这两个方面都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营养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动物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表达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转基因动物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全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医学及畜牧育种等方面得到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效益.笔者主要对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动物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30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这项技术是继连锁分析、体细胞遗传和基因克隆之后的第四项技术。转基因动物是通过向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中导入外源基因,有目的地对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进行修饰、改造、培育新的品系。若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外源基因就能随生物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目前,已经有转基因小鼠、兔、绵羊、山羊、猪、牛、鸡和鱼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  相似文献   

17.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主要就是将外源基因或体外重组的基因结构转移到动物受精卵内组成新的融合基因。使其在动物体内整合和表达,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征或性状的动物,并能将新的遗传信息稳定遗传给后代,获得转基因系或转基因群体,或者将外源基因在特定调控元件作用下在某些宿主组织中进行独立的复制,并在一定时间内表达外源蛋白。前者是永久性地表达,又称为整合表达,这种表达可以遗传,对改变动物的性状意义重大。后者是暂时性表达,不能遗传给后代,只在当代表达,这种表达为动物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和基因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动物转基因的技术及其应用韦平广西农业大学530005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是体内细胞带有外源基因的动物。整入动物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则称为转基因(Transgene)。严格地讲,只有部分组织细胞的基因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嵌合...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应用于畜牧业、渔业和医疗领域中。综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概念、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现状,转基因动物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和步骤、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以及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新品种培育、医学疾病模型研究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反刍家畜还处在起始阶段,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就当前基因工程技术对改善、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简述。1 转基因技术1 1 核显微注射法 核显微注射法是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机性)造成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