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化学感应(chemosensing)是指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功能与内脏迷走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监测到管腔内容物后,释放信号分子,激活神经纤维或其他靶目标,产生生理效应。本文综述了胃肠营养化学感应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阐述了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感应机制及其在激素分泌、摄食和黏膜防御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EECs)是胃肠道黏膜特化的上皮细胞,其数量超过机体其他部位所有内分泌细胞的总和,构成了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胃肠道至少有20多种EECs,其所分泌的胃肠激素在调节胃肠生理功能、能量平衡和摄食行为、胃肠化学感应、营养物质代谢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EECs的分类、EECs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仔猪EECs分布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EECs的化学感应作用、EECs与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与胃肠化学感应等方面的进展,从而为实施改善仔猪肠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营养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子识别对食物的消化、摄取量的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受到激素/中枢神经通路的介导。但是,有关于胃肠道的味觉识别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舌上皮组织的特异性味觉受体细胞的化学感应机制在内分泌细胞中也发挥作用,用来感知肠腔内容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4.
动物肠道内消化代谢产生的各种营养素或其他化学物质,能够通过肠道内分泌和营养素感应系统发挥生理效应。作为肠道内分泌和营养素感应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肠道内分泌细胞通过表面的感应受体(氨基酸感应受体、脂肪酸感应受体和葡萄糖感应受体等),识别感应肠道内各类营养素,不仅调节营养素吸收和代谢,同时能够分泌脑肠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通过由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肠神经系统构成的脑肠神经网络,参与调控机体摄食行为及其他生理功能。本文就动物肠道内分泌系统、脑肠轴以及营养素感应受体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物胃肠道中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细胞构成了"胃肠道内分泌系统"。饲粮中的蛋白质在动物胃肠道被分解为氨基酸后,能够被内分泌细胞膜上的氨基酸感应受体所识别,介导激素的分泌,调控胃肠道生理活动。位于肠上皮细胞的氨基酸转运载体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和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CN2)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氨基酸代谢。本文就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系统、氨基酸感应受体与转运载体以及氨基酸感知信号通路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胃肠的黏膜层内,不仅存在多种外分泌腺体,还含有10种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胃肠激素在化学结构上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分子量大多在5 000以内。1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用细胞免疫的方法已经证明,从胃到大肠的黏膜层内,存在有40多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散地分  相似文献   

7.
脂肪酸是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长链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植物油中,短链脂肪酸则主要由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肠道内分泌细胞(EECs)是胃肠道特化的一种上皮细胞,构成了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肠道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各种途径调节EECs分泌胃肠激素,在胃肠道的生理功能、营养代谢、摄食行为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脂肪酸对畜禽肠道EECs的作用,旨在为其调控畜禽肠道健康、生长发育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细胞交流的方式——群体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菌和真菌中普遍存在着被称为群体感应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介绍了群体感应概念、机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系统分析了禽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不仅广泛存在于鸡的胃肠道,也在其他组织器官有分布.另外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在鸡消化道内出现的时间也不同,五羟色胺、胰多肽、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细胞出现较早,蛙皮素和神经降压肽次之,脑啡肽最后出现.对于其他禽类,北京鸭和中国白鹅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在胃肠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但它们与鸡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产生可扩散的化学信号分子(自诱导物),当化学信号分子到达一定浓度时引起的感应现象,目前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综合分析群体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的种类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腐败的原因及群体感应系统对鱼类腐败的影响,旨在为鱼类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及寻求新的防腐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海南鸦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南鹏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形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海南鹏的胃及小肠各段都有嗜银细胞,其中胃和前肠分布最多,中肠、后肠逐渐减少。银染细胞在胃组织中以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居多,在小肠段以长棒状、圆形的居多。应用生长抑素抗血清、胰高血糖素抗血清、胃泌素抗血清对海南鹏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生长抑素细胞在胃肠道均有分布,其中在腺胃和前肠最多,往后逐渐减少;在胃肠道均未发现胃泌素细胞和胰高血糖素细胞。  相似文献   

12.
动物肠道具有感应肠腔葡萄糖的功能,机体通过葡萄糖激酶(GCK)、味觉受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mTORC1信号通路及AMPK等机制感应葡萄糖,影响肠道内分泌细胞(enteroendocrine cells,EECs)分泌激素,形成复杂的内分泌调控网络,调节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采食行为等重要生理活动。文章综述了动物葡萄糖的感应机制及其对肠道内分泌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胃肠内分泌     
近年来由于胃肠激素的发现与研究,使胃肠学这一古老的分支面貌焕然一新.目前认为胃肠道不仅是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同时还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因为它所产生的激素,非但对胃肠道有作用,而且对整个机体都有作用.归纳起来可分三个方面:①胃肠激素可以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能扩展到参与体内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甜味     
动物觅食受化学感应信号驱使,这种信号能检测可用食物源的营养价值。食物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吞咽之前,食物在口腔中按多种化学和物理指标受到检查和辨别。饥饿时,位于口鼻腔的化学感应系统(主要是嗅觉和味觉)感知日粮的养分,并产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策略来缓解耐药问题。群体感应作为一种通讯机制,根据细菌细胞间的密度来调节其行为和生理反应,其中许多活性物质能通过群体感应系统在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情况下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减缓耐药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严重危害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调节,以及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草药和益生菌在防控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水产养殖业中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肠道具有感应功能,能够感应肠腔内的营养物质,通过影响肠道内分泌细胞(EECs)的分泌功能调节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机体对脂类物质的感应主要通过与游离脂肪酸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胆固醇感应蛋白相互作用,影响EECs分泌功能,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菌天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抗生素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株及其超级细菌的出现,由密度感应系统调控的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成熟是造成细菌感染的机制之一。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淬灭密度感应系统,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被称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近年来,群体感应抑制剂成为细菌抗感染药物开发的靶点,有必要对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种类、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细菌天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干扰群体感应系统,从而治疗细菌感染。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能够产生群体感应抑制剂,这被认为是安全的。动物、豆类、传统的药用植物、海洋生物均能产生群体感应抑制剂。这些天然抑制剂可能替代传统抗生素,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群体感应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它在细菌毒力因子表达、生物发光、孢子形成、生物膜形成等方面起关键调控作用。近年来陆续发现畜禽消化道菌群同样存在有群体感应现象。鉴于消化道菌群对畜禽消化、生理代谢、免疫功能等的重要作用,针对畜禽消化道细菌群体感应进行研究及调控对于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及保障畜禽健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的分类及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畜禽消化道中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发现,归纳并总结了当前细菌群体感应相关的调控手段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畜禽养殖中消化道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及相关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激素可称之为是一类调节胃肠、胰生理功能的化学信史 ,包括胃泌素、缩胆囊素、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降压素、缩氨酸YY、胰高血糖素样肽 - 2和生长抑素等。对胃、肠和胰的分泌、运动、消化和吸收都有不同效用 ,亦能促进肠黏膜层细胞和胰脏生长。对乳房和前列腺癌也有类似效应 ,通常在胃肠道癌症组织上发现有胃肠道激素受体的异常表达 ,这些激素也能通过阻断某些相关受体来改变动物的生长性能。虽然绝大部分胃肠道激素体现促进效应 ,但也不能忽视生长抑素对消化组织的抑制作用。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简称SRIF或SS)最初从…  相似文献   

20.
肠道上皮细胞的感应系统能够感应肠腔营养物质,影响肠道内分泌细胞(EECs)分泌脑肠肽,从而调节机体生理活动。机体对蛋白胨的感应主要通过小肽转运蛋白(Pep T1)和溶血磷脂酸受体5(LPAR5)发挥作用,对氨基酸的感应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6组a亚型受体(GPRC6A)、1型味觉受体1和3(T1R1/T1R3)以及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 TORC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文章对动物肠道蛋白质的感应机制及内分泌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