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繁殖期雄性水貂繁殖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后备种雄性水貂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锌添加水平为0(Ⅰ组)、50(Ⅱ组)、100(Ⅲ组)、200(Ⅳ组)、400 mg/kg(Ⅴ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Ⅰ组精子活力极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显著低于Ⅴ组(P<0.05);Ⅰ组睾丸直径极显著小于Ⅱ组(P<0.01),显著小于Ⅲ组(P<0.05);Ⅰ组公貂成功配种次数极显著小于Ⅲ组(P<0.01),显著小于Ⅱ组和Ⅳ组(P<0.05)。2)各组干物质采食量、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和Ⅲ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Ⅴ组(P<0.05)。3)各组食入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锌添加水平为50~100 mg/kg(总锌水平140~190 mg/kg)时,水貂的繁殖性能较为理想。饲粮锌添加水平为100 mg/kg(总锌水平190 mg/kg)时,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较高。饲粮锌添加水平对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脂肪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3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维生素B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Ⅴ和Ⅵ组水貂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评分和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绒毛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和Ⅴ组水貂针毛长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Ⅵ组(P0.01)。3)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和Ⅵ组水貂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综合以上指标,从提高生长性能和减少饲料成本角度考虑,冬毛期水貂饲粮中维生素B2适宜添加水平为2.5 mg/kg(饲粮中维生素B2实际含量为5.49 mg/k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毛囊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40±5)日龄、平均体重(1.94±0.19)k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基础饲粮中泛酸含量为8.91 mg/kg,各组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对照组)、10(Ⅱ组)、20(Ⅲ组)、30(Ⅳ组)、40(Ⅴ组)、80 mg/kg(Ⅵ组)。预试期5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1)Ⅵ组水貂鲜皮重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2)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增加,Ⅰ~Ⅴ组血清泛酸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血清泛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肝脏泛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血清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Ⅲ组血清胆固醇(CH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4)Ⅱ组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Ⅴ、Ⅵ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冬毛生长后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Ⅵ组毛囊深度显著高于Ⅳ组(P<0.05),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2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28.91 mg/kg),水貂皮长增加2.37%,同时增加了血清GLOB含量,降低了血清CHO和HDL-C含量;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8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88.91 mg/kg),降低了水貂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增加了毛囊深度,增加了水貂鲜皮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5±5)日龄、体重[(1 213.38±72.72) g]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预试期7 d,正试期58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水貂末重和料重比(P0.05),极显著影响水貂平均日增重(P0.01),其中以Ⅴ组平均日增重、末重最大,料重比最小。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Ⅴ、Ⅵ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Ⅴ、Ⅵ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水貂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粗脂肪消化率(P0.01),对水貂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最高,Ⅰ组最低,Ⅰ组极显著低于Ⅱ、Ⅴ和Ⅵ组(P0.01)。Ⅴ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对食入氮、粪氮和尿氮影响不显著(P0.05)。Ⅴ组净蛋白质利用率最高,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与Ⅲ、Ⅳ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Ⅴ和Ⅵ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氮沉积最高,Ⅰ组最低,Ⅰ组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维生素B_2添加水平为20.0 mg/kg(饲粮中维生素B_2水平为23.35 mg/kg)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55日龄蓝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重复(公母占1/2),每个重复1只。Ⅰ~Ⅴ组蓝狐分别饲喂铜含量为7.89、20.00、40.00、80.00、160.00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公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Ⅴ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母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Ⅲ组公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Ⅴ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公狐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母狐之间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母狐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3)Ⅲ组公狐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Ⅰ、Ⅱ、Ⅲ组公狐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母狐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当饲粮铜水平为40.00 mg/kg时,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20日龄、健康的当年生短毛黑水貂(雄性)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和100mg/kg(干物质基础)人参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70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皮长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针毛长度在Ⅳ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绒毛高度表现为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血清中蛋白质(如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尿素含量)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总蛋白含量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Ⅲ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极显著增加了冬毛期雄性水貂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人参多糖可改善冬毛期雄性水貂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颗粒料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毛皮品质的影响。选择(135±5)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按34%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Ⅰ组),34%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Ⅱ组),32%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Ⅲ组),32%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Ⅳ组),30%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Ⅴ组),30%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Ⅵ组)配制6种试验饲粮,并制成颗粒料。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Ⅰ组和Ⅲ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Ⅱ组、Ⅳ组和Ⅵ组(P0.01);18%脂肪组水貂的末重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5),18%脂肪组水貂的ADG极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1)。Ⅵ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18%脂肪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1);34%和32%蛋白质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1)。Ⅱ组水貂的氮沉积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Ⅵ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水貂的氮代谢相关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了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34%和32%蛋白质组水貂的活体长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5);34%蛋白质水貂的皮长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5),但饲粮脂肪、蛋白质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貂的皮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得出:饲粮脂肪水平影响冬毛期水貂的末重,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的活体长具有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水貂饲喂脂肪水平为18%和蛋白质水平为32%~34%的颗粒料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毛皮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3)日龄健康雌性水貂7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7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L-精氨酸含量为1.45%)基础上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1.0%(Ⅵ组)和1.2%(Ⅶ组)L-精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Ⅲ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Ⅴ组和Ⅶ组(P0.05)。Ⅳ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Ⅲ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粪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和Ⅴ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4%~0.6%(L-精氨酸总含量为1.85%~2.05%)时,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0±3)日龄、体重相近的雌性健康水貂63只,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7组水貂分别饲喂L-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1.0%(Ⅵ组)和1.2%(Ⅶ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各组水貂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水貂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P0.05)。2)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以及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Ⅳ组水貂的尿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组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Ⅵ、Ⅶ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L-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6%~0.8%,即饲粮中精氨酸总水平为2.30%~2.50%时,冬毛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半胱胺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6只(8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1),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Ⅱ、Ⅳ组(P0.01);平均日增重以Ⅴ组最高,间隔添加组高于连续添加组。2)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影响水貂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粗脂肪消化率(P0.05),极显著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1),且均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P0.01),间隔添加组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3)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水貂的氮代谢指标(P0.05或P0.01)。Ⅴ、Ⅵ、Ⅶ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Ⅵ、Ⅶ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且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尿氮排出量、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间隔添加组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和尿氮排出量极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氮沉积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5);间隔添加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半胱胺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水貂的粪氮排出量(P0.05),90 mg/kg组水貂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60 mg/kg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育成期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21±0.60)kg的9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基础饲粮(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和1.0%(Ⅵ组)蛋氨酸的试验试粮。对照组(Ⅶ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基础饲粮(适宜蛋白质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Ⅴ组与Ⅵ组的末重(第45天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6~30天的平均日增重,Ⅳ组、Ⅴ组、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1~45天的平均日增重,Ⅴ组、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且Ⅴ组还显著高于Ⅵ组和对照组(P<0.05)。Ⅴ组、Ⅵ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的胱氨酸排出量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对照组(P<0.01);Ⅵ组的胱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的胱氨酸消化率与Ⅴ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相应增高,Ⅵ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总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4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Ⅴ组)、38%(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Ⅳ组的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或P<0.01),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食入氮和尿氮随之提高(P<0.05或P<0.01),但对粪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Ⅳ、Ⅴ和Ⅵ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Ⅰ组(P<0.01).由此得出,饲粮蛋白质水平达到34%时,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高精料饲粮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197.07±11.11)kg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牛9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各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分3个体重阶段(200~300 kg、300~400 kg、400~500 kg)进行。在每个体重阶段,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低、中和高蛋白质水平饲粮。在同一体重阶段各组饲粮能量水平相同,精粗比均为90∶10。试验期193 d。结果显示:1)试验各组各体重阶段及全期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DDMI)、DDMI/ADG和DMI/ADG均差异不显著(P>0.05)。2)200~300 kg体重阶段,Ⅰ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300~400 kg体重阶段,Ⅲ组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比Ⅰ组提高了4.27%(P<0.05),Ⅰ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比Ⅱ、Ⅲ组分别提高了16.06%和10.42%(P<0.05)。3)200~300kg体重阶段,Ⅲ组CP消化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00~400kg体重阶段,各组间CP消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NDF消化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400~500kg体重阶段及全期,各组间CP消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4)各体重阶段,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所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00~300 kg体重阶段,Ⅲ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300~400 kg体重阶段,Ⅲ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比Ⅰ组分别提高了8.63%和10.98%(P<0.0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6~12月龄不同体重阶段奶公牛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建议值(干物质基础)如下:200~3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0%;300~4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0%;400~5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4.00%。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外源褪黑激素(MT)水平对水貂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90只50日龄体重一致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采用3×2两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饲粮CP水平(32%、36%和40%)和2个皮下埋植的外源MT水平(0、10 mg/只)。试验期64 d。结果表明:1)40%CP水平时,10 mg/只MT组水貂末重显著高于0 mg/只MT组(P<0.05);32%CP水平时,10 mg/只MT组水貂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 mg/只MT组(P<0.05);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2)32%和40%CP水平时,皮下埋植10mg/只MT可极显著降低水貂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1);32%CP水平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5);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血清ALB含量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对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UN)、TG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3)10 mg/只MT组中,32%和36%CP水平的水貂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0 mg/只MT组水貂中,32%CP水平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4)10 mg/只MT组中,36%CP水平的水貂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32%和40%CP水平(P<0.05),32%CP水平的水貂钙消化率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32%CP水平的水貂磷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6%和40%CP水平(P<0.01);0 mg/只MT组中,36%CP水平钙消化率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32%CP水平的水貂磷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6%和40%CP水平(P<0.01);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CP、粗脂肪、钙和磷的消化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本试验各项测定指标可以得出,皮下埋植10 mg/只外源MT时,水貂较适宜的饲粮CP水平为32%~36%。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锰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50(Ⅱ组)、100(Ⅲ组)、300(Ⅳ组)和600 mg/kg(Ⅴ组)锰的试验饲粮,对应试验饲粮中锰水平为68.58、124.46、179.94、365.48、657.22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Ⅳ组水貂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体长均为最高,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锰水平对水貂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Ⅲ组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锰水平对水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其中Ⅳ组粗脂肪消化率最高,Ⅲ组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最低。饲粮锰水平对水貂日食入氮量、日尿氮排出量、日氮沉积量的影响显著(P0.05),其中Ⅳ组有最低日尿氮排出量和最高日氮沉积量。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添加300mg/kg锰,饲粮中锰水平为365.48 mg/kg时,能够提高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并且能够增加氮沉积,减少氮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60±3)日龄健康雄性水貂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8组水貂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Ⅰ组)、4(Ⅱ组)、8(Ⅲ组)、16(Ⅳ组)、32(V组)、64(Ⅵ组)、128(Ⅶ组)、256 mg/kg(Ⅷ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Ⅴ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而料重比则极显著低于Ⅷ组(P<0.01).Ⅴ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Ⅵ和Ⅶ组(P<0.05).Ⅳ和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Ⅷ组(P<0.05).Ⅴ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Ⅵ和Ⅷ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2 mg/kg(总铜水平为39 mg/kg)时,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对离乳前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无病的3月龄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4组仔鹿限量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各组饲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均分别为0.87%、0.28%。其中,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Ⅰ组)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的高蛋白质饲粮,低蛋白质饲粮试验组(Ⅱ~Ⅳ组)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并添加不同水平苏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各组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4%(Ⅰ组)、0.46%(Ⅱ组)、0.59%(Ⅲ组)、0.72%(Ⅳ组)。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与Ⅲ、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料重比(F/G)极显著高于Ⅲ、Ⅳ组(P0.01),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2)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和Ⅳ组(P0.01),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Ⅳ组(P0.01),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钙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Ⅱ组其他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Ⅲ组(P0.05);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除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以及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Ⅳ组(P0.05)外,其他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低蛋白质饲粮中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对离乳前期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利用具有促进作用;当饲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相同时,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苏氨酸水平为0.59%的低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优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的高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白水貂生长性能、氮代谢、营养物质消化率、毛皮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0±5)日龄、健康雄性白水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负对照组(Ⅰ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4%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6%),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Ⅱ组)、0.3%(Ⅲ组)、0.5%(Ⅳ组)和0.7%色氨酸(Ⅴ组)的试验饲粮,正对照组(Ⅵ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6%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7%)。预试期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各组白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氮沉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白水貂毛皮品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白水貂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Ⅴ组白水貂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Ⅵ组(P0.05);Ⅳ组、Ⅴ组白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Ⅴ组白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Ⅵ组(P0.05),Ⅵ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Ⅵ组白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Ⅲ组、Ⅳ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34%和色氨酸水平为0.26%时,即可以满足冬毛期白水貂色氨酸营养基本需要,生长性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2株水貂源乳酸杆菌,研究其对水貂的益生作用。挑选16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9CFU貂源植物乳杆菌MDL1118(LP)、屎肠球菌MDF1104(EF)和LP+EF(各2.5×109CFU)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和Ⅱ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和Ⅳ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和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貂源乳酸杆菌添加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这2株貂源乳酸杆菌可作为水貂饲料添加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8周龄平均体重为(2.21±0.49)kg的健康蓝狐90只,分成5组,通过方差分析调整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每组18只,公母各占1/2。各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9.75(Ⅰ组)、60.00(Ⅱ组)、80.00(Ⅲ组)、100.00(Ⅳ组)、120.00 mg/kg(Ⅴ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公狐平均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2)公狐干物质消化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和Ⅴ组(P<0.05);脂肪消化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1);蛋白质消化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Ⅳ组和Ⅴ组(P<0.01)。3)公狐食入氮Ⅰ组和Ⅳ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粪氮Ⅰ组、Ⅳ组和Ⅴ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母狐尿氮Ⅲ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氮沉积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净蛋白质利用率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Ⅱ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Ⅰ组和Ⅱ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Ⅴ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得出,育成期蓝狐饲粮锌水平为60.00 mg/kg时,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有效减少粪氮和尿氮的排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