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氨化稻草及精组比例对体外发酵产气规律的影响。以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未氨化、4%尿素和6%尿素氨化的稻草为粗饲料,分别与精料混合料配制成6种比例日粮,其中精料与粗饲料的比例为0∶100、20∶80、40∶60、60∶40、80∶20、100∶0。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各种日粮体外发酵的产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尿素氨化水平下,随着精料比例增加,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并且精料∶粗料为100∶0组极显著高于0∶100组(P<0.01);不同尿素氨化水平下,精料∶粗料为40∶60时,4%尿素氨化组48 h产气量显著高于未氨化组(P<0.05),并且高于6%氨化组,而精料∶粗料为0∶100、20∶80、60∶40、80∶20、100∶0时,3种尿素氨化水平产气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使用4%尿素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日粮精料∶粗料为40∶60时,日粮的可消化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氨化处理对稻草体外瘤胃发酵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的影响。用不同水平的尿素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尿素水平分别为0(对照)、2%、4%、6%、8%,应用M enke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的发酵,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CH4、CO2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结果表明:氨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稻草的粗蛋白质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氨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CH4、CO2和乙酸的产量(P<0.01),但对乙酸/丙酸以及气体的相对产量(CH4/TV-FA、CO2/TVFA和总产气/TVFA)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应用氨化处理提高稻草对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将不可避免地提高瘤胃CH4、CO2和总产气量,今后有必要研究在使用氨化稻草饲喂反刍动物条件下,降低瘤胃发酵CH4和CO2产量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3.
不同尿素水平氨化稻草体外培养发酵的产气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尿素水平氨化稻草的体外培养发酵产气规律。选用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平均体重为240 kg的西门塔尔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分别使用0(加等量水)、2%、4%、6%和8%的尿素比例(尿素重量∶稻草重量)和80%的水(水重量∶稻草重量)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另设未处理稻草作为对照。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氨化稻草在体外培养发酵2、4、8、12、24、36、48 h的产气量。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水平的升高,氨化稻草的产气量逐渐升高。2%组48 h产气量与未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4%、6%和8%组48 h产气量均极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1)。0%组的48 h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各组的理论总产气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草氨化处理以尿素使用量为稻草干物质的4%~6%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应用体外发酵法研究高精料饲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SC/NDF)与甲烷(CH4)、产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饲料设计饲粮配方,共设计5个精粗比(60∶40、70∶30、80∶20、90∶10和100∶0),每个精粗比设计10种饲粮,共50种试验饲粮。应用体外产气法对样品进行体外48 h发酵。发酵结束后,收集气体和液体样品,测定气体中CH4和CO2产量及液体中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结果表明:饲粮NFC/NDF与体外发酵总产气量、CH4和CO2产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乙酸/丙酸和CH4/TVFA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但是相关系数均偏低。结果提示,高精料饲粮条件下,随着饲粮NSC/NDF的提高,饲粮体外发酵的CH4相对产量下降,但由于相关系数偏低,饲粮NSC/NDF不能作为准确预测饲粮体外发酵CH4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7∶3,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11个组,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精料中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50%、60%、70%、80%、90%、100%,每组3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24和48 h总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有上升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瘤胃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A/P)、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pH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甲烷产量均有下降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100%替代精料中玉米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提高瘤胃液TVFA含量,降低A/P,具有较好的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大叶枸草粉替代基础混合饲粮中的苜蓿草粉、豆粕、玉米及混合精料对瘤胃体外产气和发酵特性的影响,探讨大叶枸草粉替代常规饲料的适宜比例。选用3头体况良好并装有瘤胃瘘管的青年湖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分4个试验(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25%~100%替代豆粕、10%~40%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每个试验设均空白对照,用体外产气法观测各基础混合饲粮的24 h体外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体外24 h产气量、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各挥发性脂肪酸(VFA)与TVFA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时,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替代比例时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pH及氨态氮浓度(P<0.05);随着大叶枸草粉替代玉米比例增加,24 h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pH、氨态氮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TVFA浓度显著下降(P<0.05),乙酸/TVFA显著上升(P<0.05),丙酸/TVFA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时,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用20%以内的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除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高于40%时会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和TVFA浓度(P<0.05)。可见,湖羊基础混合饲粮中用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在瘤胃发酵特性上没有差异;以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对瘤胃发酵参数影响不显著;而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的比例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8.
选取2头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和体质量约450 kg的延边黄牛,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底物中添加一定量苹果酸(16 mmol/L)的条件下,不同精料粗料比(C∶F)即玉米粉∶苜蓿草分别为8∶2、5∶5和2∶8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料粗料比2∶8组的pH在各培养时间均高于其他2组,在12h时2∶8组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2∶8组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液中氨态氮(NH3-N)的质量浓度,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且与5∶5组差异显著,与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和异丁酸在12h时精料粗科比2∶8组较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比值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精料粗料比2∶8组在6h时与8∶2组差异显著,在12h时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精料粗料比2∶8组的CO2、CH4和H2生成量最低,且6h时,CH4产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CO2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综上所述,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8∶2组相比在pH、NH3-N和TVFA等瘤胃发酵指标方面差异极显著,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部分差异极显著.说明在添加一定量苹果酸的条件下,精料粗料比2∶8组相对其他试验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α-亚麻酸,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及α-亚麻酸(ALA)氢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设5个底物精粗比,即精料∶粗料分别为2∶8、4∶6、5∶5、6∶4和8∶2,各组均添加3.0%的α-亚麻酸,每组3个重复。体外培养12 h,取3、6、9、12 h时间点培养液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各时间点,随着精料比例的增加,pH值呈上升趋势,且8∶2组与其他4组比,分别高(3 h)3%、4%、4%、3%,(6 h)9%、6%、4%、3%,(12 h)5%、4%、3%、2%(P0.05)。添加α-亚麻酸条件下,不同粗精比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UFA)无显著影响。6 h和12 h,乙酸浓度与精料添加比例呈反比。6∶4组丙酸浓度分别比其他4组高(6 h)29%、24%、19%、15%,(12 h)19%、17%、4%、4%(P0.01)。8∶2组NH_3-N浓度在各时间点分别比4∶6组高43%、30%、37%(P0.01)。随精料比例升高,各时间点的CH_4、CO_2和产气量均呈上升趋势,CH_4产量一直低于CO_2的产量。t11-C_(18)∶1浓度在整个培养时间内随粗料比例的下降而减少,在6 h时2∶8组比8∶2组高64%(P0.01)。6 h、12 h,各组共轭亚油酸(CLA)浓度无显著差异。各时间点,c9,c12-C_(18)∶2浓度随粗料添加量下降而减少,在6 h、12 h,2∶8组比8∶2组分别高81%、93%(P0.01);总Cln A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同,各时间点2∶8组比8∶2组分别高32%(P0.05)、87%(P0.01)、119%(P0.01)。由此可见,不同精粗比日粮和α-亚麻酸影响体外瘤胃发酵参数,高精料日粮可以提高总产气量和CO_2产量,同时抑制CH_4的生成。高精料日粮通过降低TVFA含量增加瘤胃pH值。试验中添加α-亚麻酸,促进了氢化微生物对亚麻酸的氢化作用,同时抑制了亚油酸的氢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利用4种类型的方法,即显微镜观察、滚管法、实时PCR和PCR-DGGE法研究4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沼泽地水牛(Bubalus bulalis)瘤胃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所有的水牛随机分组,试验为2因子2水平,利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处理日粮为4种。因子A为2种粗料日粮(稻草、尿素和2%石灰处理的稻草),因子B为精料中添加2种水平的尿素(0和4%尿素)。另外,通过评价瘤胃的发酵参数来估算瘤胃微生物变化和瘤胃发酵效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和石灰处理的稻草和含有4%尿素精料混合物物组中的总瘤胃细菌、F.succinogenes,R.albus和真菌的数量大于其他处理组,然而R.flavefaciens和原虫数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组中淀粉降解菌、蛋白降解菌和总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瘤胃产甲烷菌的数量随处理而减少但其多样性在每个泳道的18个不同条带间无明显变化。瘤胃pH、NH3-N,BUN浓度、乙酸和丙酸的含量随牛采食尿素和石灰处理的日粮及含4%尿素精料而显著升高(P<0.05)。基于以上研究可以说明,尿素和石灰处理的稻草和含4%尿素的精料的混合日粮会提高水牛瘤胃发酵效率、瘤胃降解纤维微生物的数量,从而瘤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试验确定3组日粮,对照组(C),以未处理稻草作为粗料与精料混合,精料粗料比为35:65,日粮配方参照中国绵羊育肥羔羊饲养标准(2004)配置;试验1组(T1),以氨化稻草作为粗料与精料混合并添加纤化宝,精料粗料比也为35:65;试验2组(T2),同样以氨化稻草作为粗饲料,但是用桑叶替代全部豆粕和部分米糠,T1和T2湖羊组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2.5%和11.3%,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或用桑叶替代精料均显著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各试验组日增质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3.7%和41.6%.饲料转化率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低15.1%和20.6%.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总蛋白均显著升高.各试验组碱性磷酸酶和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平未酯化月桂酸对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精粗比不同(3∶7和4∶6)的两种日粮类型分别用0%、3%、6%和9%(占基础日粮比例)的未酯化月桂酸(C12∶0)取代日粮精料作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24、36、48、60和72 h,9%的C12∶0取代水平与不添加脂肪酸的对照相比可抑制总产气量的18.8%(P<0.01),且不受日粮类型的影响(P>0.05),发酵结束时(72 h),对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及干物质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6%的取代水平可从48 h到72 h显著抑制两种日粮类型总产气量的13.2%;3%的取代水平始终不能显著抑制总产气量(P>0.05)。粗型料(精粗比3∶7)中添加9%的C12∶0对总产气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比对照减少22.2%(60 h,P<0.01)。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以及筛选出的最佳组合与精料固定比例组合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利用体外产气法,将酱香型发酵酒糟、浓香型干酒糟、浓香型湿酒糟、酱香型湿酒糟分别与稻草、燕麦干草以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组合,分析体外发酵主要指标:产气量(GP)、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以及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根据SFAEI,再将4种白酒糟与稻草、燕麦干草的最佳组合与相同精料混合(精粗比6∶4),分析体外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4种白酒糟与2种干草组合均能产生正组合效应,且与燕麦干草的组合效应优于与稻草的组合。2)最佳组合比例及SFAEI为:酱香型发酵酒糟∶燕麦干草=25∶75、SFAEI=11.48,浓香型干酒糟∶燕麦干草=25∶75、SFAEI=3.95,浓香型湿酒糟∶燕麦干草=50∶50、SFAEI=6.70,酱香型湿酒糟∶燕麦干草=25∶75、SFAEI=6.47。3)相同比例饲粮条件下,酱香型发酵酒糟组(60%精料+10%酱香型发酵酒糟+30%燕麦干草)甲烷产量显著低于浓香型湿酒糟组(60%精料+20%浓香型湿酒糟+20%燕麦干草)和酱香型湿酒糟组(60%精料+10%酱香型湿酒糟+30%燕麦干草)(P<0.05),酱香型发酵酒糟组和浓香型干酒糟组(60%精料+10%浓香型干酒糟+30%燕麦干草)的二氧化碳产量也显著低于其余2个湿酒糟组(P<0.05),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则显著高于2个湿酒糟组(P<0.05)。综上所述,根据SFAEI,酱香型发酵酒糟、浓香型干酒糟、酱香型湿酒糟与燕麦干草组合的最佳比例是25∶75,浓香型湿酒糟与燕麦干草组合的最佳比例是50∶50;根据气体成分及总VFA含量,酱香型发酵酒糟组和浓香型干酒糟组体外发酵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瘤胃内VF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气相色谱法,在维持型(略低于维持水平)、粗料型、精料型三种不同营养条件下测定了牦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维持组除丙酸及C_2/C_3比例极显著(P<0.01)低于粗料组外,其它无差异(P>0.05);精料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高于粗料组(P<0.05),但C_2/C_3比例相同,二者属同一发酵类型。丙酸、丁酸含量高于其它动物是牦牛瘤胃代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精粗饲料的组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供体动物,利用体外产气法,通过产气量、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这五个指标的测定,评价精粗比(玉米:稻草)为0∶100、20∶80、30∶70、50∶50、100∶0的五种饲料组合的营养价值及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精粗比日粮体外累积产气量及DM、OM、NDF降解率、TVFA产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累积产气量不断升高,DM和OM的降解率均呈上升趋势,NDF降解率下降,乙酸含量减少,丙酸含量增加。精粗比为30:70的混合日粮多项组合效应值最高,组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小麦秸/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苜蓿的补饲水平对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共设6个精粗比(Concentrate∶Roughage,C∶R)(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4个苜蓿水平(Alfalfa)(0%、10%、20%、30%)。小麦秸/氨化小麦秸与苜蓿干草为粗饲料部分。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精粗比下48个饲粮组合(24个小麦秸组和24个氨化小麦秸组)和4种饲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的产气量,并通过24h产气量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饲粮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2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10%、0组(P0.01),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1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C∶R为50∶5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组(P0.01),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40∶6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10%、2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2)在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30%、1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60∶40时,10%苜蓿组显著高于30%组(P0.05);C∶R为50∶50时,10%、20%、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组(P0.01);C∶R为40∶60时,0苜蓿组显著高于20%组(P0.05)。结果显示,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比小麦秸基础日粮补饲更少比例的苜蓿(前者为10%,后者为30%与20%)就可以达到正组合效应,有利于节约优质苜蓿干草资源。  相似文献   

18.
酵母培养物对山羊瘤胃纤维素酶活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酵母培养物(0、20、30、和40g/d)对山羊瘤胃纤维素酶活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有提高瘤胃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瘤胃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与对照组相比,早饲后4h时,20g/d处理组乙酸浓度提高22%(P<0.05),TVFA浓度提高21%(P<0.05),30g/d处理组的丙酸浓度提高11%(P>0.05);18h时,30g/d处理组乙酸浓度和TVFA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2%(P<0.05)和28%(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不同配比饲粮的组合效应,确定饲粮中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的适宜配比。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在精粗比为40∶60,精料补充料∶某干果壳(葵花籽壳、打瓜籽壳或花生壳)∶苜蓿干草为40∶50∶10、40∶40∶20、40∶30∶30、40∶20∶40、40∶10∶50时15种组合饲粮及5种单独原料(精料补充料、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苜蓿干草)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 h的产气量,并通过24 h产气量(GP24 h)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组合饲粮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0%葵花籽壳组GP24 h显著高于40%、50%葵花籽壳组(P<0.05)。10%葵花籽壳组组合效应极显著高于50%、40%葵花籽壳组(P<0.01),显著高于30%葵花籽壳组(P<0.05),10%和20%葵花籽壳组差异不显著(P>0.05)。20%打瓜籽壳组组合效应显著高于50%打瓜籽壳组(P<0.05)。40%花生壳组GP24 h和组合效应均显著高于50%花生壳组(P<0.05)。30%、20%、10%花生壳组组合效应均有高于50%花生壳组的趋势(P=0.056、P=0.084、P=0.072)。由此得出,精粗比为40∶60条件下,葵花籽壳∶苜蓿以10∶50和20∶40、打瓜籽壳∶苜蓿以20∶40、花生壳∶苜蓿以40∶20配比时饲粮具有较优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