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考察枯草芽孢杆菌B1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和酶解处理(简称菌酶协同酵解)制备菜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对经菌酶酵解后的菜籽粕营养成分的分析。以菜籽肽得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加酶量、发酵温度和料水比等酶解、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菜籽肽以菌酶同时添加为最佳制备方式,以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50 U/g、料水比1: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为最佳菌酶协同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降解率达74.23%,单宁和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31.17%和16.39%。发酵后菜籽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1.30%,比发酵前提高1.92%,菜籽肽含量达170.1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3.7倍,还原糖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7.68%,钙、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26.83%和11.57%。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处理的方式对菜籽粕品质的提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酿酒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酿酒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自然pH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7.00%及料水比1∶1.2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比9∶1、尿素0.50%及磷酸二氢钾0.2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酿酒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8.60×1亿/g个。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混合菌株发酵肉鸡全价配合饲料的条件优化及其饲喂效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B-11和植物乳酸杆菌菌株FJ-38在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全价料pH值、小肽和干物质回收率(DMR)3个指标加权评分影响,对固体发酵全价料进行优化。为进一步验证发酵饲料的饲养效果,进行为期42 d的肉鸡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混合菌发酵全价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9%、发酵温度39℃、料水比1:1、发酵时间72 h。②10%和15%发酵料添加量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养分消化率和盲肠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降低了料肉比和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发酵肉鸡全价料在条件优化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得到提高,饲粮添加10%和15%的发酵全价料能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改善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优化豆粕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体发酵条件,使豆粕中的植酸降解到最低水平且发酵菌种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同时了解植酸降解和发酵菌种生物量增长的相关性.采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来优化料水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试验共设17组,共5个发酵条件,每个发酵条件设3个水平(料水比分别...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与微波降解分步复合法脱除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加工技术。以棉籽浸出制油后的棉籽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菌种、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以棉籽粕的脱毒率为评判标准。首先通过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得出微生物固态发酵的最佳脱毒工艺参数;再以发酵后的湿棉籽粕为原料,采用微波降解工艺进行第二次物理辅助脱毒,确定最佳微波工艺参数;测定脱毒前后的棉籽粕粗蛋白含量和小肽含量。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比2∶1(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量10%、料液比2∶3、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脱毒效果最佳,此时脱毒率高达86.57%;当微波时间和功率分别为6 min和3 000 W时,最终棉籽粕脱毒可达90.57%。测定脱毒后的棉籽粕粗蛋白含量为52.17%,提高了25.29%;小肽含量为11.13%,提高了20.19%。所得产品色泽均一,呈黑褐色,无酸臭味。微波过程可脱出一部分水分,有效节约了棉籽粕的烘干成本和烘干时间。此方法工艺简单、安全可靠、流程短、脱毒率高、水耗和能耗低,为棉籽粕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改善甘薯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筛选最佳菌种组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接种量及菌种接种比例对甘薯渣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 d,料水比1∶1.3,接种量1×106个/g,接种比例黑曲霉2∶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1=1∶1∶2∶1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混菌发酵后,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从6.37%提高到9.75%;粗脂肪含量从2.71%提高到4.92%;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8.22%,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26、3.29、3.75和5.15 U/g DM。由此可见,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微生物混菌固态发酵后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发酵杂粕生产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由豆粕、玉米脐子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组成的杂粕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发酵周期、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氮源添加量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6%,料水比1:1.4,氮源添加量3.5%(1.5%尿素+2.0%硫酸铵),温度30℃,发酵周期24h,此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质含量57.76%,比发酵前提高了48.33%。  相似文献   

8.
林大彪  杨斌 《中国饲料》2022,1(21):55-59
本研究以微生物接种量、大豆与水分质量比(料水比)、发酵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大豆进行发酵,经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最佳参数范围,然后使用正交分析获得最优发酵参数,旨在获得最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含量的发酵大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的适宜范围为0.2 ~ 0.4 g/kg,1.0:0.9至1.0:1.1,30 ~ 4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微生物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认为发酵时间固定为3 d时,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微生物接种量0.3 g/kg,料水比1.0:1.0,发酵温度35 ℃|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大豆发酵物中KTI含量最低为1.3167 mg/g。因此,本研究认为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大豆可有效降低其KTI含量,减少豆类饲料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引起的负面作用,值得在饲料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发酵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菌糟、豆粕、玉米渣、麸皮等为主要原料,将其充分混合后,采用里氏木霉RutC-30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水比(m/v)、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获得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1.5,接种量7%,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96 h。发酵后饲料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最初的16.61%增加至23.24%,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由最初的7.13%降至6.41%。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在自然pH值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1%、料水比1∶0.7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8.5∶1.5 (g/g)、尿素0.5%、磷酸二氢钾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热带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32.94×108个/g。  相似文献   

11.
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工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以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为目标,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通过对料水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及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进行试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料水比、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1.52,发酵时间为122.6 h,发酵温度为28.3℃。模型极其显著(P0.01),拟合度好。在此条件下,苜蓿蛋白质的含量为26.65%,比未经发酵的苜蓿蛋白质含量22.37%提高了19.13%;纤维素含量为15.73%,比未经发酵的苜蓿纤维素含量19.30%降低了18.50%。试验研究结果为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制备苜蓿蛋白粉及苜蓿肽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试验得到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20U/g,接种量1%、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对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优化发酵方案为:加酶量50U/g、接种量1.5%、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发酵豆粕水解度从对照的16.25%提高到37.29%,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3.
王诚刚  郭芸  赵雯 《饲料研究》2023,(3):102-10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酸菌粉接种量、液料比对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比较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豆粕中各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时间>乳酸菌粉接种量>发酵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乳酸菌粉接种量1.5%、发酵时间72 h和液料比0.8 L/k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9.6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解率达97.32%(P<0.05)。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豆粕营养价值,提高豆粕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筛选苹果渣发酵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试验选取不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水比、发酵料层厚度为变量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菌种接种量鲜榨苹果渣2%或干苹果渣10%,发酵温度31℃,料水比为10∶8,pH为7,发酵时间为72h,料层厚度5cm发酵效果最好,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可达25.35mg/g。研究表明,本试验筛选的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为实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菌酶协同发酵玉米副产品型饲料,以pH、还原糖含量作为指标验证发酵质量,设计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参数,包括菌种、酶制剂及发酵条件。通过单菌和混合菌发酵试验确定菌种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效果最好,添加比例为1∶1。试验添加单酶和多酶发酵玉米副产物饲料结果显示,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混合发酵效果最佳,比例为1∶1,最佳添加总量为200 U/g。采用3因子(发酵温度、料水比、接菌量)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料水比1∶1.2(g/mL),接菌量12%,此条件下,可使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发生大幅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肽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酶解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菌酶协同处理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5%、加酶量450 U/g、料水比1∶1.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菌酶协同处理后,小肽含量从11.40 mg/g提高到199.65 mg/g,粗蛋白质含量从47.62%提高到56.72%。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黑水虻幼虫为主要原料,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应用响应面法对菌酶协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液接种量、菌液接种比例、加酶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5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菌酶协同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菌液接种量2.0%,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62 h,在该条件下多肽含量为11.78%,实际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小,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预测黑水虻幼虫蛋白肽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20,(5)
研究采用复合菌分步发酵技术发酵大豆皮,以评估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含水量等发酵工艺条件对大豆皮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添加比例为15∶4时,其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效果优于其他组合;不同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含水量等发酵参数对大豆皮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尤其以发酵温度37℃、含水量50%、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1%、发酵时间为48 h为宜;复合菌厌氧发酵大豆皮可明显改善发酵料的气味和适口性,提高发酵料产品品质和产品稳定性。可见,采用复合菌分步发酵技术可使发酵大豆皮达到很好的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优化银杏叶药渣的发酵条件,为银杏叶中物质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以银杏酸降解率、黄酮含量变化率为考察对象,在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的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对银杏叶药渣发酵中的料液比、混合益生菌接种量、发酵时间等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指标进行预测。结论表明:在料液比0.13 g/mL,接种量3.5 g/mL,发酵时间15 h条件下,发酵后的银杏酸降解率为35.03%,黄酮含量变化率为140.7%,理论值分别为34.69%、 141.8%,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0.01,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作为银杏叶中物质综合利用和研究开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