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历来都是用段木栽培,由于段木资源减少,近年来不少耳产区的耳农采用木屑、棉子壳等为代料来生产黑木耳,节约了不少木材,但在非棉区、林区要发展木耳生产比较困难。为此我们因地制宜,以稻草为栽培黑木耳的主料,1992年至1993年6月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和良好经济效益。现简报如下: (一)品种选育 我们从国内12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引进的一些黑木耳品种,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了一个适应稻草原料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菌株,定名为随丰一号。该菌株每百公斤稻草料可产干耳12~14kg。 (二)制生产种 培养料配方:①稻草80%,麸皮15%,过磷酸钙2%,石膏粉、红糖、食盐各1%;②稻草63%,棉子壳25%,麸皮、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pH均为6~7,料水比1:2,每100kg料内另加黑木耳专用肥2包(100g)。稻草要加工成2cm左右长。培养容器可用罐头瓶和17×35cm的塑料袋,装料后常压灭  相似文献   

2.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黑木耳传统上为段木栽培,1989年代料地栽黑木耳获得成功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代料地栽黑木耳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等优点。代料地栽黑木耳需要划口才能出耳,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华 《食用菌》2013,(6):48-4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5.
黑木耳吊袋栽培出2~3潮耳后,由于袋内营养、水分缺乏不再出耳,就当废料扔掉,但料内养分还未耗尽。我场从1992年3月起对出过三潮耳后的菌袋进行覆沙再出耳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供试材料 菌种为木耳45103,引自安徽大学生物系。菌筒为收过三潮耳后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袋,菌料含水分30%。覆盖用的沙为大颗粒状河沙,含水量50%,加1%石灰拌匀。营养液为每100kg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180g,硫酸锌60g,高锰酸钾100g。 (二)试验方法 将脱袋后的菌料置营养液中浸泡1天,让其吸足水分,取出横卧成行(宽1m,长不限)紧密排列,上面及周围覆1~1.8cm厚的沙。4天后便出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低温高控出耳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低污染率为主要评价指数,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黑木耳出耳的温度、湿度、光照进行优选,提出了低温季节控制最高出耳温度的低温高控出耳技术,即十字划口,10~20℃室内集中催耳,低于20℃调光控温出耳。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耳芽催生整齐,无杂菌污染,耳片厚、朵形好、转化率高,2潮耳能较好形成,并且在出耳期无虫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瓶(袋)栽培黑木耳技术简单,经济效益高,但黑木耳菌丝对光敏感,那里有光那里就形成耳芽,为避免不能出耳的地方有光形成耳芽消耗营养,笔者摸索了一条挡光出耳增产法.(一)配制涂料:熟石灰5公斤,沙壤土15公斤,墨汁250克(锅底灰也行),加水充分拌匀,水量以将瓶放进料里能粘住瓶壁为宜.  相似文献   

8.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气候、资源条件十分适合食用菌生长。近年来,在人们对健康食品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对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我市黑木耳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探索露地全日照袋栽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进3种不同出耳扎空机械,设计3种不同补水方式,对黑木耳春耳进行出耳试验研究,并总结出最佳出耳方式与补水方式。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生产是黑龙江省东宁县"头号"富民支柱产业,2012年全县黑木耳发展规模达15亿袋,其中12亿春耳全部应用春耳秋管栽培技术,单袋产量平均0.05 kg,总产达70 000 t,产值45亿元,实现为农民人均增收13 680元。东宁县春耳一般7月初采收结束,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不宜进行伏天出耳,通过摸索形成了一套春耳菌袋秋后管理出耳的栽培模式,多采收5~15 g的优质秋耳,增产增收。栽培上要选择优良品种,严格进行菌袋生产,科学划口、撕袋及浇水。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北方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经验,包括栽培品种的选择,生产季节的安排,原料选择及配方,拌料、装袋,灭菌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催耳、分床,出耳管理,以及采收加工等。  相似文献   

11.
陕耳3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野生分离与多孢杂交技术选育出的黑木耳新品种。2001年1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鲜耳黑褐色,半菊花略带鸡冠状,最大单朵重80克,平均朵大11.5厘米×8.8厘米,耳片大8.2厘米×6.0厘米,厚1.3厘米。干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室外沙地倒袋刺膜出耳法,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项高产稳产的新技术,每100kg干料可产干耳7~11kg.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制优质栽培种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8,石膏粉1,白糖1,黑木耳生长素15g,水120,pH7.先将棉子壳与麸皮混匀,再将糖、石膏粉、生长  相似文献   

13.
将6个~8个黑木耳菌袋通过中心柱串接,固定于简易耳架上在全日光条件下出耳,单袋产量达37.8 g;采用下午17:00至翌日上午10:00喷水,喷水时间4 min·h-1,共计喷水17次,合计68 min,耗水量仅为传统方法的1/30。两种措施同时采用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平整土地用工,大幅减少耗水量,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袋栽,菌丝发满袋以后,出耳形式多种多样,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才能得到优质高产的耳片呢?对此,我们于1987年春专门进行了一次黑木耳出耳形式的试验,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4)
观察不同含水量的木屑-麸皮培养料及木屑-稻糠培养料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出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丝萌发、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较大。试验培养料含水量为5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计 《现代园艺》2009,(10):55-55
<正>近年来,康美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加大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黑木耳生产,全镇年产黑木耳1100万袋,年产值3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镇黑木耳的栽  相似文献   

18.
大棚黑木耳挂袋出耳的优缺点及立体栽培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营养丰富,除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钙、铁及钾、钠、少量脂肪、粗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卵磷脂、脑磷脂、鞘磷脂及麦角甾醇等。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常吃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冠心病、动脉血管硬化、脑心血管病颇为有益,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黑木耳中的胶质,还可将残留在人  相似文献   

19.
初步研究了春季全光5个地摆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黑木耳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末~5月中旬;表现为耳芽发生快,耳片生长整齐,出耳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地摆时间过早(4月16日)或过晚(5月26日)均影响黑木耳耳芽发生和耳片生长,尤其是过晚地摆,遇高温黑木耳耳芽发生困难,出耳期易感染杂菌,影响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适宜的栽培时间是全日光栽培方式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自1983年推广黑木耳袋栽技术以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袋数日益增加,而霉菌的为害也日趋严重,尤其是在出耳期间,一旦发生霉菌,轻者减产,重者朵耳不收。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