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渭北旱塬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渭北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科学地阐明了本地区地膜玉米的生产现状、增产原理、栽培技术。并通过试验、示范,论证了渭北旱塬旱地春玉米高产原因。针对本地区旱塬旱地春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县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阐明了本地区玉米的生产现状。科学的分析了玉米膜侧播种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技术创新及重要作用,并针对本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地膜玉米膜侧播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从而将此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塬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分施、地膜覆盖、耐密品种、增加密度、宽窄行种植等高产栽培技术,渭北旱作雨养型农业万亩连片春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68.1 kg,为提升渭北旱塬春玉米生产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旬邑县以玉米高产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旱作高产配套技术,着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探索形成了旱作春玉米高产栽培的“旬邑模式”,创造刷新了陕西渭北旱塬春玉米百亩、千亩、万亩高产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以及集成技术组合进行的农业生产。宜君县地处陕西中部渭北旱塬,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全县共有耕地50万亩,其中旱地面积占98%。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地膜玉米种植面积10万亩,属渭北旱塬优质春玉米主产区。  相似文献   

7.
论澄城县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导致春玉米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在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工程及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中,通过试验示范探索集成出一套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地膜覆盖、膜侧种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加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实现旱地春玉米稳产高产。该技术适合在渭北同类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是一类特殊的玉米品种,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春玉米的主要种植地区为黑龙江、吉林等东北春玉米种植区以及渭北旱塬区等地,对于春玉米,它的田间管理方式有许多需要特殊注意之处,下面我们来对于春玉米促早熟的田间管理方式进行仔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春玉米不同品种试验,筛选适宜在彬县渭北旱塬种植的高产、优质春玉米新品种,加快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新品种在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个品种,在底店镇屯里村试验点进行对比试验。参试的多数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利于机械化生产,综合评价来看先玉335、西蒙6号、登海605、农科大8号、先玉987、五谷704、大丰30、宇玉30等品种适宜在彬县渭北旱塬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0.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和传统耕作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渭北旱塬以春玉米"沈单10号"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传统耕作+秸秆地膜双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时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对春玉米的农艺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与传统耕作不覆盖相比,其株高增长19.82%,穗位高增长47.55%;免耕和覆盖均可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其中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的产量最高,达9 219kg/hm2,比传统耕作不覆盖增产28.89%;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耕作不覆盖相比,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0.28%,传统耕作秸秆地膜双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81%。【结论】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对春玉米的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间试验表明,渭北旱塬春玉米最大生产力为8350.5kg/hm~2,需水量为442.2mm。根据自然降水总量及降水分布与春玉米、冬小麦需水量及需水规律的关系,适当扩大春玉米种植面积,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而且可保持农田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结合不同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对该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先玉335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覆盖处理能够不同程度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春玉米播前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地膜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较对照春玉米播前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63.7和62.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9.7%和22.4%。[结论]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种植适宜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原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渭北旱原春玉米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好。因而,玉米种植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重视。笔者通过研究,提出该地春玉米生产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和加强田间管理等5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咸阳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播种面积260余万亩,按照自然条件划分为南部夏玉米区和北部春玉米区。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较为发达;北部渭北旱塬为高原丘陵沟壑区,含彬县、旬邑、长武、永寿、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不同农艺节水技术模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对春玉米单项农艺节水技术进行组装配套的技术路线,通过分析各技术模式的水分利用率、产量效益等指标,集成推荐渭北旱塬春玉米的主要农艺节水技术模式为:“地膜覆盖 抗旱专用肥”、“垄沟种植 抗旱专用肥”,由于试验直接选用了优良抗旱春玉米品种,故从推广角度出发,技术组合模式中还应加上“优良抗旱春玉米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些技术模式,可为春玉米栽培起到保肥保水、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渭北旱原春玉米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好.因而,玉米种植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重视.笔者通过研究,提出该地春玉米生产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和加强田间管理等5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玉米全膜覆盖技术在半干旱地区的增产能力,集成技术规范,采用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同步走的方法,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的麟游县开展了春玉米全膜覆盖技术增产增收效果、增产机理及栽培技术研究。春玉米全膜覆盖技术能够适应渭北丘陵沟壑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条件,较传统的露地栽培、半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半干旱地区推广玉米全膜覆盖技术,要落实好适期早播、精细整地、机械作业3个关键措施和良种应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化控防倒、后期揭膜6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一线工作实践探究,简述了渭北旱塬玉米实现高效增产的措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白水县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科学地阐明了该地区玉米的生产现状。并通过试验、示范,科学地论证了玉米良种京科968的高产、稳产性。针对该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并将该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陕西省宜君县地处渭北旱塬与陕北黄土高原交界处,境内山、川、塬、峁、沟相接,平均海拔1 178m,年平均降水量709.3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该县总面积1 500 km~2,总耕地面积45万亩,2015年春玉米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10万亩。春玉米是该县主要粮食作物,宜君玉米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近年来在玉米施肥中存在一些弊端,造成土壤有效磷含量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