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择伐干扰对水曲柳自身的生长及其伴生树种的影响,为水曲柳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择伐干扰对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的影响.[结果](1)轻度择伐对椴树、红松、水曲柳分布格局影响不大,对色木槭和榆树分布格局改变明显;重度择伐对水曲柳、椴树、红松分布格局影响较大.(2)轻度择伐对水曲柳与椴树、红松、榆树种间关系影响不大,但对水曲柳与色木槭种间关系影响较大.[结论]轻度择伐主林层中的水曲柳有助于改善种群结构,对于水曲柳与椴树、红松种间关系改变不明显,但是重度择伐有助于阔叶树种椴树的的生长,但不利于处于更新层中针叶树种红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介质盐碱铁对八棱海棠根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水培和二次正文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介质铁,pH值,NaCl与植株生长、失绿和根际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抑制了极系H ̄+的释放。高pH值和缺铁可使根际pH值降低。盐在单独作用时,对根际pH值无影响。介质4因素对根际pH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和铁,盐的影响最小。八棱海棠根系能分泌质子,降低根际pH值,故较抗盐碱。石灰性土壤和以为主的盐碱土,植株失绿严重,是因高浓度的抑制了根系H ̄+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混交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纯林、红松×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红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估计并比较了不同混交处理下红松、伴生树种和其他木本植物细根(直径≤2.0 mm)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根总生物量(0~30cm)以纯林最高(212.6 g·m~(-2)),红松×胡桃楸混交林最低(164.7 g·m~(-2)),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居中(200.8 g·m~(-2));纯林中红松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红松×胡桃楸混交林,但与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没有显著差异;混交没有引起林分细根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改变,均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混交后红松细根生物量在土壤表层(0~10cm)分配的比例增加,但是吸收根(直径≤0.5 mm)生物量在土壤底层(20~30 cm)分配的比例在红松×胡桃楸混交林(64.5%)中比纯林高(40.1%),而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中所占比例较低(22.0%)。方差分析显示,混交树种、土壤深度和根直径等级均是影响红松细根生物量的重要因子。这些结果表明,混交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这为深入认识红松及其混交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生活型、结构、红松天然更新、群落演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浑河源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以乔灌木为主,即天然森林与杂木林种类居多,占所有种类的近50%,有较大优势,同时反映出该地气候条件比较湿润;柞树出现的点数最多,相对频度最大;核桃楸在天然次生林中重要值为第2位。红松幼树天然更新良好;乔木树种中,假色槭、红松在更新层出现且频率较高,为进展种。核桃楸、落叶松和水曲柳在更新层没有出现,在主林层具有一定的分布,为衰退种。  相似文献   

5.
酸化水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了酸化水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pH值为3.5~4.0的酸化水浸种,可明显提高水稻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所需浸种天数和破胸时数,秧苗茎基粗壮,根系发达,大大降低了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三年本田试验结果表明,用pH值3.5~4.0的酸化水浸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稻子粒产量,增产幅度为6%~9%。  相似文献   

6.
对落叶松,红松,云杉,樟子松和水曲柳苗木分别进行森保1号叶面喷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剂量为0.075-0.250g/hm^2的森保1号处理显著提高苗木营养生长。以森保1号使用剂量0.25g/m^2处理落叶松为例。(S1-0)苗木径,主根长,侧根数,苗木干,鲜重和干鲜重比分别比对照提高31.76%,26.35%,38.94%,18.4%,15.9%和8.9%,苗高比对照下降4.88%,(S2-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逄宏扬  李红莉  李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96-8997,9058
[目的]研究磷肥对核桃楸苗木质量的影响,为核桃楸优质壮苗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不同磷肥水平(0,10,20,30g/m)的试验,确定磷肥合理施用量.[结果]施用磷肥可明显地促进核桃楸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各施肥水平间差异显著,以施肥量10 g/m处理的苗高较高、茎干粗壮、根系发达、生物量高,苗木质量最优.[结论]为培育大量优质壮苗,应合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9.
以薮北种的茎切片为试材,研究了铝(Al)浓度与pH及磷(P)浓度对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切片根分化的增殖过程呈“S”曲线。在pH4.3—5.5时,Al浓度为0—10.0mmol/L范围内,以pH5.0及Al浓度0.5—1.0mmol/L对不定根分化的促进作用最大,P对增加不定根分化数量及分化根长有明显效果.在Al浓度1mmol/L及P浓度1.25mmol/L下培养,根鲜重增加63.6%—176.9%.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与红松混交对根际P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剥落分离法采集水曲柳、红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根际土,并分析了有效P含量特征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两树种纯林根际土有效P含量均较非根际土增加,尤以红松纯林较显著。两树种混交后,水曲柳根际土有效P含量较其纯林显著增加。无机P分级结果表明,各林分中红松纯林根际土难利用的闭蓄态P(O-P)比例最低,而较易利用的P源(Fe-P,Al-P)比例最高。混交林中水曲柳根际土O-P比例较其纯林显著下降,而Fe-P、Al-P等松结合态P的比例显著增加。混交林中水曲柳根际土P素有效性的增加,可显著促进混交林中水曲柳对P素的吸收利用,是该混交林增产的主要营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红松大青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25a跟踪观测,红松-大青杨混交可解决红松大径材培育期长、收益迟的问题;红松-水曲柳混交,由于它们生长速度相当,又能相互利用,所以它们是比较理想的长期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曲柳和紫椴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易遭受霜冻危害的问题,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GA_3和NAA对水曲柳及紫椴幼苗进行了处理,通过对叶芽萌动时间的调查,探讨赤霉素GA_3和生长素NAA对试验苗木叶芽萌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紫椴幼苗叶芽萌动旺盛期较水曲柳提前4 d左右。各浓度的CA_3和NAA处理对水曲柳、紫椴幼苗叶芽萌动期的作用分别为:低质量浓度的GA_3和NAA处理无影响;高质量浓度(150 mg/L)的GA_3处理的叶芽萌动旺盛期分别推迟1 d和4 d,高质量浓度(500 mg/L)的NAA处理,分别推迟了2 d和3 d。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城市人工林天然更新组成结构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地网格调查方法和年轮分析法,研究了哈尔滨市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落叶松林、白桦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黄波罗林和樟子松林)的更新数量、更新树种组成结构和更新幼树年龄结构,以便定量评价其天然更新效果,揭示其自然化过程,探讨城市人工林自然化经营模式.结果表明: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天然更新数量分布在4 650~42 934株/hm2之间,均达到了一般更新造林的标准(4 444株/hm2); 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更新幼树均是由水曲柳、黄波罗、家榆、糖槭、蒙古栎和胡桃楸所组成,但各群落更新优势种或共优种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更新幼树的年龄结构均是以1~10年生占绝对优势地位(77.27%~99.14%),并以水曲柳更新占优势,11~20年生占次要地位(0.60%~17.85%),以水曲柳、黄波罗和家榆更新占优势,而21~30年生相对较少(0.26%~6.25%),以黄波罗和家榆更新占优势;依据群落更新幼树的组成结构与年龄结构,提出了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的近自然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落叶松(Larix gemlini)人工林下的可燃物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以距离为5个像素的自相关系数、距离为10个像素的自相关系数和行程长度为8的频数这三个特征为变量的线性分类器,将落叶松、蒙古栎、胡桃楸和水曲柳人工林下的可燃物较好地区分开来,分类准确率达91%,而且分类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东北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演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研究了东北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的演替趋势,探讨了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结果表明:落叶松属于衰退型种群;水曲柳、五角枫、蒙古栎和春榆等阔叶树属于进展型种群;在不同的群落中,红松分别属于进展和衰退型种群.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应以近自然经营的思想为指导,重视林下红松和阔叶树的培育,使之发展成为接近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根钻法和内生长土芯法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细根(≤2 mm)的生物量、垂直分布、生产与周转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活细根生物量均高于死细根生物量,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0-10 cm土层,3种林型活细根生物量在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 C/N、含水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碳、 pH、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年生产量在0.14-0.64 kg?m-2?a-1之间,年死亡量在0.07-1.43 kg?m-2?a-1之间,云冷杉红松林成熟林细根周转率较高(1.61 a-1),椴树红松林幼龄林细根周转率最低(0.63 a-1)。  相似文献   

17.
几种细小可燃物失水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樟子松落叶、水曲柳落叶、水曲柳细、粗枝在20℃、78%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失水过程进行测定,获取相应过程动态方程所需参数-平衡含水率和水份交换导度。据此建立了相应条件下4种可燃物含水率时间动态方程。介绍了有关计算方法,并对平衡含水率Mc及比例系数i进行了讨论,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核桃楸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和重要的药源植物核桃楸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杀虫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核桃楸化学成分、药理成分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已从核桃楸中分离提纯出化学成分胡桃醌等。但杀虫活性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白桦和红松根际土壤养分的林龄分布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相同立地类型组的白桦幼、中和成熟林中各取土壤剖面3 ̄4块,分别于6、8、10月进行根际取样化验,以研究白桦和红松根际部土壤养分的林龄分布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白桦红松林中,白桦与红松根际土壤养分具有互补性特征;根际土壤pH环境趋向酸碱平衡过程;根际土壤养分、pH植林龄分布和动态过程中,中龄林起承上启下转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