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橄榄青枯病和根腐病都属于木本植物的根部病害。根病的初期,地上部分不易发现,当发现地上部分的症状时,根部住往已损坏相当严重。所以,早期诊断和正确鉴别病原,对及时防治,在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枯病与根腐病的区别: 油橄榄的根病,各地区普遍发生,几乎成了一种致命性病害。其病原种类繁多,错综复杂,但是,细菌性的青枯病比镰刀菌、密环菌、轮枝菌等真菌引起的根病更为严重,而且两者易于混淆。为了简易诊断和鉴别,将其症状特点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2.
油橄榄寿命长,油质好,产量高,除食用外,还是药用和工业的重要用油。1964年引种我区后,生长一般良好,早已开花结果。由于我区是新引种地区与油橄榄原产地的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很多种植点,年年都有青枯病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根腐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因此时雨水较多,在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的山脚与山窝,土壤含水量大,常易发病。此外,土壤酸性过强,瘠薄板结、通气性差的也易感病。根据我们近几年来的经验,在油橄榄发病后,可于晴天挖开病株根系外围泥土,切除病根,外露2-3天后,用1:50退菌特药土雍蔸,回填疏松肥沃的客土。然后,每隔十天浇一次石灰水。由于植株感病初期不易发现,应采取  相似文献   

4.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1964年2月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同年8月发生青枯病害,66年发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74年死亡株率达36.4%。69年起,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引种的油橄榄因青枯病致死植株近30%。由于油橄榄青枯病是病菌从根部侵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自六十年代初期从阿尔巴尼亚引入我国以后,1964年8月在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发生青枯病害,在1964-1966年三年中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1974年全林死亡株率共达36.4%。同期,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的油橄榄也发生青枯病害。病害发生后,各级党委极为重视,立即组织生产、科研、教学等单位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十年的努力,油橄榄青枯病已逐年减轻,重庆市林业试验场现在年死亡株率已降到0.5%以下,基本控制不成灾害。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枯病目前是油橄榄的主要病害,它来势猛,死亡率高,预防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橄榄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场因青枯病死亡的油橄榄已达200多株,甚至在病株挖掉后在原定植穴中补植小苗,也能继续发病死亡。这说明青枯病菌在土壤中潜伏期长,致病力强。但它并非“不治之症”。我们通过综合预防与治疗试验,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1.冻害后植株表现症状去冬今春武汉出现干冻,油橄榄植株冻后症状表现不一,冻害症状出现的时间也迟早不一。通过现场观察有如下几种不同表现: (1)不抗寒品种的叶片受冻后,有的很快脱落,有的在lO天以后才开始慢慢落叶。 (2)叶片基本上没有受冻,一年生小枝有细小的皮裂,整个枝条皮裂不成线,芽多数冻死。 (3)大枝或主杆受冻后,皮呈褐色的块状或环状冻块,春暖后,冻块症状表现尤为明显,由于组织冻死,皮层失水,冻块呈凹形。 (4)冻后有一部分主枝和主杆,虽皮层外部仍呈现绿色,但形成层和木质部已变  相似文献   

8.
油橄榄青枯病是一种危害植株维管束的细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春、夏、秋三季,从得病到全株死亡,一般是一、二个月左右时间。其发病第一阶段:在生长季节不抽新稍,叶片轻度失水,失去光泽,地下须根腐烂。第二阶阶:出现个别枯枝,叶片开始向背反卷,地下侧根坏死。第三阶段:全株干枯,但不落叶,地下主根坏死。经作根部横切面镜检,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青枯病的初步研究(初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青枯病在我国首先发生于重庆歌乐山林场和柳州三门江林场,以后在贵州、广东、浙江、江西等省的一些引种点也相继发现了这种病害。受害植株不论是刚定植的一、二年生的幼树,还是正在开花结实的成年大树,都会迅速枯死。目前尚未查到国外有这方面的报导。历年来,各地对油橄榄青枯病试用了多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叶桔青、稻瘟净,克菌丹、  相似文献   

10.
油橄榄蜜饯由鲜果加工而成,其味香甜可口。据分析,一般含有橄榄油20~25%。国外医学资料报导,橄榄油含30%的脂肪酸,60%的单一不饱和橄榄酸,10%的不饱和芒果酸和维生素A、D、E、K等。这些物质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功用。食橄榄油可促进消化,防治胃病等等。  相似文献   

11.
油橄榄、花生青枯病两菌株品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青枯病是我国引种油橄榄以后发现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以往有关油橄榄病害资料中尚无记载。该病继重庆、柳州引种点首先发现后,又在广东、浙江、江西、湖北等省的一些引种点发生。青枯病来势猛烈,病树迅速死亡,是目前生产上威胁很大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经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和湖北省植物研究所[1][2]确定为Pseudomonas solanacearumE.F.Smith。Buddenhagen等[3]以寄主范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选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目前我国油橄榄引种驯化工作,在大规模引种、栽培的基础上,应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以培育出适应我国气候特点的地方品种,使引种驯化任务,早日完成。 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大批引入的苗木,至1970年前后,都已开花结实;结实种子起源的第二代苗木,又已开花结实。由于引进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遗传性上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我国气候条件不同,反应是不同的,分化是剧烈的。在一般当中尚不乏个别珍贵植株;它们枝叶繁茂、结实可观,增产幅度有逐年上升之势。而生长差的,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每年产果量在7,80万吨左右,主要用作榨油,其次用于加工成盐水罐头。盐水油橄榄具有独特风味,西方国家最喜欢食用。但我国人民喜食甜食,盐水油橄榄罐头不受欢迎。从1970年以来,我们为了扩大油橄榄果  相似文献   

14.
1964年我省引入2000株油橄榄树苗,主要种植在昆明地区。1975年至1979年开始向各专县大量引种,到目前为止,全省共种植9万株左右,大部份已开始开花结果。今年我们对种植油橄榄较多的县进行了调查,多数种植点反映对油橄榄加工方法知道得很少,采下的果实无法处理。鉴于此种情况,现将加工罐头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在桐口林场定植三年,已开始发生几种病虫危害。为了早作预防,及时消灭,防止蔓延扩散,特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供作参改。 一、根腐病 根腐病是一种统称,可由寄生物和非寄生物引起,往往由于根部的严重腐烂导致植株的枯萎死亡。桐口林场的油橄榄苗已开始发现此病。  相似文献   

16.
橄榄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营养价值高,含热量大(每克可产生9,328卡热量)。具有多种维生素,几乎不含胆固醇,并且极易被人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凉拌食用,风味色泽俱佳,极适年老体弱和高血压病人食用。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如用以提高鱼肉罐头的色味和脱脂奶粉的含油量,作为各种抗菌素注射液的溶剂,制造多种软膏以及制造肥皂和多种用途的油脂等。橄榄油是由一种叫做油橄榄树的果实中榨取出来的。这种树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木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是世界油橄榄主产国之一,其橄榄油年产量达50多万吨,占世界第一位。 1981年1~4月,作者随第三批赴意大利参加油橄榄栽培和加工技术培训班的同志在意学习和考察了三个月,对原产地油橄榄的栽培和生产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所参观的17个种植点中,我们看到了现代栽培的郁郁葱葱、稳产高产的“工业橄榄林”也看到一些疏于管理、广种薄收的所谓传统栽培的“森林橄榄林”,两者的产量和效益是悬殊很大的。在榨油和果用橄榄的加工方面,由于设备良好,无疑是先进的;在销售方面,尽管价格上升,也不存在销路问题,相反,每年尚需进口。本文就意大利油橄榄的栽培现状和现代栽培的一些技术特点作一简要介绍,结合云南的栽培实践,就云南适生区的问题和如何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品种及品种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引进的1万株油橄榄共5个品种:米札(Midx)、弗奥(Frantoio)、爱桑(Ko-kermad-Elbasan)、卡林(Kaliniot)、贝拉(Kokermad-Berat)。经过13年的精心栽培,产量正在逐年上升,同时也反映出它们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变异性。为了进一步获得高产和扩大栽培,我们在湖北武昌九峰对这5个品种的适应性、形态特征、结实和产量特性以及开花生物学特性等作了初步研究,并进而开始了它的品种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 1.洗涤法:将试材置于试管中,加入5毫克蒸馏水浸泡24小时后刷洗,再将洗液用2,000转/分离心机进行分离,然后倒出上部洗液,保留1毫升沉淀液作镜检。2.培养法:将试材分成两份,一半保湿培养;另一半分离培养。保湿培养,即选取洗净并经表面消毒的试材,放入垫有滤纸灭菌皿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四川、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油橄榄(Olea europaea)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已定名的有23种,以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和一种鳞翅目(Lepidoptera)蛀干害虫发生严重,其次是大粒横沟象(Dyscerus cribripennis)。并在文内借鉴其它害虫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利用生物农药B.t(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天敌昆虫白蛾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昆虫致病线虫(Steinernema bibionis)等,灭幼脲,高效低毒的烟碱类(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农药防治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