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危机,根据我国暖温带、亚热带地区面积广大及季风气候的特点、提出增加复种的可能性、重要性、所需条件及潜力。并指出应格外重视雨季集中所提供降水资源的优势和降水季节年际分配不均引起的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普遍性,不能丝毫忽视农田水利建设及开源节流,提高水分利用率。强调增加水肥、科技的投入,提高中产、中高产农田生产水平,和单位耕地面积的生产力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作物产量的气象预测数学模式有多种多样,但以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式较为广泛。然而,当数据的自变量具有高度共线结构时,最小二乘法意义下的回归系数估计的方差会很大;当一个自变量引入或剔出回归方程时,其余变量的回归系数有较大的变化;当新数据参加计算或去掉一个数据时,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高粱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比较喜温、喜光照、耐旱的作物。中熟品种,播种至成熟需125-135天,≥10℃积温2500~2700度-日,5~9月平均气温和(∑T_(5-9))80~90度-日,需水量400~500毫米,5~9月日照时数1200小时左右为宜。由于本省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各地农业气候资源差别很大(80%保证率下,全省各地≥10℃积温变幅为1900-2900度-日,≥10℃期间日数为118~150天,∑T_(5-9)为69~93度-日,5~9月降雨量(R_(5-9))平均值330~750毫米,5~9月日照时数1000~1300),因而导致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利津、垦利、沾化等县及东营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冬小麦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是长期以来,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亩产百斤左右,比所在地区(惠民地区)小麦平均单产低100多斤。造成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很多,但是从位于三角洲内的黄河农场看,即使在小麦品种和栽培技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产量波动仍较大,这表明气象条件对该地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地历年小麦产量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从气象角度探讨该地区  相似文献   

5.
浙江中部丘陵地区油茶产量气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53—1983年油茶产量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对浙江中部丘陵地区的油茶产量作了气候分析。指出影响油茶收成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开花期的最低气温,结果初期的平均气温,盛夏的雨水和夏秋的持续高温期。  相似文献   

6.
<正> 在云南高原的山间盆地,分布着大面积的高原水稻。其栽培历史,有记载的竟长达三千余年。近年来,由于气候的有利变化,和栽培技术的提高,水稻不断获得高产:出现了平均亩产上千斤的县(面积十余万亩);1982年,大理县(海拔1991米)三万亩“滇榆一号”平均亩产1300斤,最高达1887.79斤,夺国内粳稻单产之冠;宾川县(海拔1438米)的“桂朝二号”平均亩产2111.5斤,超过我国杂交稻的最高单产,创国内一季稻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7.
<正> 春小麦是青海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虽高,但年际之间波动较大。研究产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和作出产量预测,对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远景规划将有指导意义。本文在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全省春小麦生产为例,采用“图解剩余回归方法”,分析引起产量波动的气候因子和尝试建立省一级的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陆川县是“双季稻”地区。晚稻的种植面积、产量与早稻一样,占垒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的一半。晚稻产量的增减,关系到全县粮食生产的丰歉。本文试从气象角度去讨论晚稻产量波动的原因,从而在栽培措施上加以改进,以求夺取晚稻的稳产、高产。 1.灌浆成熟期低温冷害是影响我县晚稻  相似文献   

9.
矿质镁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镁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有关镁素的研究始于60年代,多见于南方红壤地区土壤镁素状况调查和镁肥肥效的研究报道.谢建昌等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大部分植胶地的胶树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镁症状,在生产实践中镁肥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1].随着农业高产品种的应用和氮、磷、钾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土壤养分的供给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出现了不平衡的矛盾.为了达到平衡施肥,促进我省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利用黑龙江省东宁县丰富的蛇纹石资源,通过特殊工艺处理,生产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矿质镁肥,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针对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工作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以河南省获嘉县冬小麦产量为对象,组建了从趋势处理、因子选择、气象产量预报到模型精度检验的整套灰色预测预报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FUZZY数学原理,探讨了用气候因素对农业病虫害进行FUZZY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各项气候因素适宜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隶属函数,然后用FUZZY贴近度确定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的程度,从而对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进行FUZZY预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江流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气候生态鉴定试验(1985~1986)的穗粒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别对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形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决定有效穗数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分蘖期的日照百分率和平均温度。决定每穗粒数的重要因子是出苗一抽穗的生育期长度与有效穗数。决定结实率的重要气象因子则是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的日照百分率和平均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在建立“库”产量模型时,假定千粒重是稳定的品种特性,空粒率是限制“库”产量的因子而秕粒率的形成则与“源”产量不足有关。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硅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硅素和氮素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两大营养元素.水稻氮肥的施用技术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1-5].结果表明,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和施肥时期,可以提高抽穗期群体源库质量和群体成穗率,形成高势粒比群体而高产;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的品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品种对氮素施用量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气候生态凶素与小麦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已见很多报道。但由于影响小麦生育的因素较多,而且在小麦的各生育阶段中,同时有几个因素在起作用,过去的研究多偏重于单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就难以说明各因素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中作用的主次,为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自从费希尔(R·A·Fisher)发表了“Rothamsted”降水对小麦的影响“一文后,相继在苏联等国家采用“回归积分”进行产量-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也有许多研究者采用。但目前对产量材料的处理大多采用正交多项式、分段直线法、滑动平均法等来摸拟“时间趋势产量”,这些方法均是建立在产量与趋势项之差是平稳的假设条件基础上,以剩余差作为“气候产量”。这就提出了产量的气象分量是否平稳,或者说上述序列的标准离差和平均值是否随时间变化很大;平稳  相似文献   

16.
逐步回归及模糊聚类分析气候条件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结果与分析对祝光、金冠、元帅、国光4个品种的气象产量与1~2月平均温度(X_1)、7月份平均温度(X_2)、6~8月降水量(X_3)、上年6~8月降雨量(X_4)、7~8月日照时数(X_5)、上年4~10月积温(X_6)6个气象因素进行逐步同归,筛选出对产量有重要影响的气象因子,在10%信度下得出以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在水稻产量预报中把水稻产量形成的主要过程都包括在模式之内,使之具有比较明确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我们用“产量结构-动力统计”模式的方法对水稻产量预报作了初步探讨。一、动力统计模式的建立(一)水稻试验田产量预报模式采用萍乡市农科所1974-1983年省早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小麦产量的形成系统可视为一个灰色系统。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以获嘉县的小麦产量为例,用GM(1,1)动态模型来模拟和预报趋势产量Yt,用GM(0,m+1)静态模型来预报气象产量Yw,从而组建了一套完整的小麦产量预报模型,而且回报和试报效果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确定最适栽培季节的8条基本原则,即:茬口适宜、产量最高、受灾最小,应用水稻发育期模型“水稻钟”,最适叶面积和光合生产模型,确定了4个水稻品种类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适栽培季节及相应的光合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 甘肃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是种草种树的主要地区,省上已将种草养畜作为农业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然而,种草也同种粮粮一样具有明显的气候适应性,需选择适生草种,按照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才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一、人工栽培牧草的气象指标人工栽培牧草的种类很多。研究人工栽培牧草的气象指标,应选择本地区广泛栽培的草种。根据群众习惯栽培及引种适应性好的草种,主要有紫花苜蓿、草木犀、红豆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