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综防初探(四川省开县农业局植保站)郑持炎,熊良新,郑贵芳水稻白叶枯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是我县水稻上的一种新病害,70年代后期随种子调运传入我县,78年首次在海拔160米的厚坝镇发生,83年蔓延到江、东、浦三里稻区,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2.
1986年以来,我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日趋严重。从1986年前的年发生面积666.7hm~2以内,上升到目前的年发生面积1.2万hm~2以上。已成为我县水稻上第二大病害。 1986年以来,白叶枯发生面积逐年增多。1986年发病6600hm~2,1987年7333.3hm~2,1988年8466.7hm~2,1989年6733.3hm~2,1990年1.207万hm~2。1986年仅四湖水系内6个乡发生,到1989年所有乡镇都已见白叶枯病。白叶枯病造成损失1987年量重达600t,其它年份有病无灾。白叶枯病在我县  相似文献   

3.
濮景春 《植物检疫》1995,9(1):60-6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预防濮景春(浙江省桐乡市植物检疫站314500)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检疫性病害之一。我市曾在60年代初与白叶枯病并发,仅1962、1963年就发病30880hm2,损失稻谷480万kg,引起广泛重视。以后...  相似文献   

4.
晚稻白叶枯病大流行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朱丽娟(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317000)李宝福(台州市植保站)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台风频繁,是历年白叶枯病的易发地区,特别是1990年白叶枯病大暴发,损失极大,全市12.93万hm2晚稻,发病面积约6.67万hm2,...  相似文献   

5.
1996年武汉市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武汉市植保站(430022)徐建武汤少云王国培刘绍银1996年,我市水稻白叶枯病大流行,发生早、面积大、程度重,给中、晚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全市发生面积3.85万hm2,通过狠抓组织、技术措施、物资和培...  相似文献   

6.
江金明 《植物医生》1997,10(6):28-29
水稻白叶枯病是国内部分省市的植物检疫性病害,也是目前我县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的危险性病害,严重威协着我县水稻生产的安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我县粮食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在1978年,我县原树仁公社水稻制种基地有25.6亩水稻发生白叶枯病,当时主要在二九矮品种上,1979年树仁、石岭、崇兴等公社便发展到4500亩,其中树仁公社2500亩,占该公社水稻面积的38.2%,损失产量40多万公斤.当即采取处理稻种、集中烧毁稻草、水旱轮作、调整品种布局、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后,以后的十年里未见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世文 《植物保护》1994,20(1):29-31
国内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系研究进展黄世文(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在我国东南沿海稻区近年有加重的趋势。为更有效地选育抗病品种,以及准确地评价抗源材料在某地区的抗性表现及...  相似文献   

8.
戴雷  王金生 《植物医生》1995,8(5):21-24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鉴定的研究进展戴雷,何晨阳,王金生(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水稻白叶枯病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水稻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自从日本第一次报导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特性以来,已经发表了大量的关...  相似文献   

9.
稻白叶枯病与稻叶尖枯病田间症状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继农 《植物医生》2002,15(1):10-10
白叶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与叶尖枯病(PhyllostictaOryzaecola)都是籼稻上的常见病害 ,且其症状(尤其是后期症状)与发病盛期均相似 ,故二者常被混淆。20世纪70年代在江苏省稻区叶尖枯病已有发生 ,但因白叶枯病发生普遍且流行频率高 ,叶尖枯病多被误认为白叶枯病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江苏省境内白叶枯病有所减轻 ,叶尖枯病有所上升 ,于是又出现了相反情况 ,把白叶枯病误认为叶尖枯病。近几年在农村考察水稻病害时发现 ,不少基层农技人员还是把这两个病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80年代江陵,石首等地水稻白叶枯病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归纳和对原荆州地区1970-1993年白叶枯病资料和荆州1970-199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大流行的必要条件及白叶枯病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县主要病害之一,在沿河低洼地区发病普遍,损失严重。为了提高白叶枯病药剂防治效果,我们于1979—1981年在老病区石鼻乡古楼村用噬菌体法进行发病预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噬菌体数量与病害发生关系1.当测得每毫升田水中噬菌体数量为 400个左右后约过一星期田间可以出现中心病株,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增至每毫升800个。田间始病后,噬菌体数量随病害的发展而增加。此地晚稻有两个发病高峰,第  相似文献   

12.
一、白叶枯痫发生情况 白叶枯病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62年中稻发病比常年早半个月左右,6月底始见发病中心;7月中、下旬普遍见病;8月初正值水稻抽穗破口时期,碰上8级台风及暴雨(46.4毫米),病害迅速蔓延,无论是沿江、沿山、平原或山区都有发病。不仅中稻发病,就是晚稻、籼稻发病亦重,但受害面积与程度,仍以中稻最为严重。 此病直接影响水稻抽穗灌浆,致使千粒重大大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促生细菌诱导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白叶枯病是使水稻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病害。曾有利用白叶枯病原菌胞外多糖(EPS)和白叶枯病原菌弱毒株诱导水稻对白叶枯病害抗病性的报道。但有关应用植物促生细菌(PlantGrowthPromotingBacteria,PGPB)诱导水稻对白叶枯病害抗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分离于水稻苗期根内、根面的具有固氮能力的植物促生细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MR12和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R4作为诱导子处理孕穗期水稻叶片,研究了它们对水稻白…  相似文献   

14.
我县是江淮丘陵南部以双季稻为主的稻区,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Dow- son)是我县双季晚稻(下称双晚)上的主要病害。目前我们对双晚白叶枯病的预报主要是于天气状况的超前预报目前尚不过关,因而影响了双晚白叶  相似文献   

15.
抗噻枯唑和抗叶枯净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的适应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稻白叶枯病噻枯唑抗性菌和叶枯净抗性菌的适应度特性进行了比较。当Sa^r和P^r与敏感菌(S)的等量混合物在植株上繁殖时,Sa^r和P^r竞争不过S,但P^r竞争能力较Sa^r强。Sa^r和P^r的致病力与S的无明显差异。但在离体保存时Sa^r和P^r易于丧失致病力。这种致病力的丧失是由于被保原群体中低致病力的敏感菌比例上升所致,进一步说明Sa^r和P^r的适应度不及S。结果表明,白叶枯病市民经  相似文献   

16.
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我县防治纹枯病主要应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主要是叶青双等。因使用年久,现各地反映,效果下降。为开发新型药剂,我们对新植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17.
《植物保护》1979,5(3):23-24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一个重要病害。国内对该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它的寄生范围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弄清楚该病除水稻以外,究竟有那一些其它寄主,这是彻底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重要关键。 我们从1977年起,做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研究,1978年9月,我们采集了白叶枯病严重发病田中的假稻、稗草、狗牙根、双穗雀稗、千金子、香附子、田字草等七种杂草的地上绿色部分(以上部嫩叶、茎为主。没  相似文献   

18.
白叶枯病药剂防治增效问题的探讨蔡甸区植保站(430100)王森顺曾学军李茂年玉贤镇农技站姚中文杨业亮目前广泛使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药剂叶枯宁,由于连续使用时间太长,加之防治技术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农户反映药效下降现象较普遍。针对现阶段还没有更好的药...  相似文献   

19.
凋萎型白叶枯病(又称急性凋萎型白叶枯病),是水稻白叶枯病的一个症状类型。据湖南省植保所研究证明是由于系统侵染的结果。由于目前杂交水稻品种抗性弱,遇秧苗期淹水后,白叶枯病菌侵入幼苗生长点或病菌由叶片、根尖侵入后向维管束转移,而导致秧苗失水青枯、整株凋萎症状。秧苗发病迅速,无法挽救,故有的称之为水稻“癌症”。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成株期人工剪叶接种鉴定方法,评价451份新引进的国外水稻新品种(系)对我国田间流行的5个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型的抗性反应。结果显示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材料是水稻白叶枯病重要的抗源。本试验还筛选出一批抗性较好的抗性材料,可供育种家在选配亲本时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