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及抽样调查,初步探讨了马尾松毛虫卵密度对其三种主要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和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效率的影响以及各寄生蜂在卵块单位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生境单位(这里为单株树)卵块数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的发现卵块数相应增加,但白跗平腹小蜂的这一反应不明显;随着卵块的增大,各蜂的卵块发现率和发现卵块寄生卵粒数亦相应增加,但发现卵块寄生率呈相反趋势;在卵块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卵数大于其它两蜂;在搜寻寄主卵块时,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有相互离异的趋势,而松毛虫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有相互吸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于1980年开始应用人工寄主卵繁育赤眼蜂(简称人工卵蜂)防治害虫的小型田(林)间试验。连续几年的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卵蜂在出(林)间对害虫具有与天然卵繁育的赤眼蜂(简称自然卵蜂)同等的搜索和攻击能力。我们于1984年又分别在武昌九峰地区和青龙山地区再次进行了人工卵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林间试验,并将防治面积扩大至1000亩。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浙江是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之一,以马尾松毛虫卵为寄主,发育起点6.02±0.51℃,有效积温212.06日度,自然条件下全年历经17—19世代。1970—1978年全省以柞蚕、松毛虫、蓖麻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条件下放蜂近120万亩,寄生率达80—85%,最高96.2%,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森林环境中并且具有持续效果。几年来摸索出一套适合林场繁殖赤眼蜂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创用了摘头贮蛾保存柞蚕寄主卵、大空间快速接蜂、散卵接蜂等方法,全省每年防治时期生产蜂卡达20多万张。严格筛选种蜂、采用大型寄主卵、大空间繁蜂、依虫口定放蜂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平腹蜂(Anentatu chspar)是马尾松毛虫卵期的主要寄生蜂。1983年我们在广西来宾县马尾松林内调查,卵粒寄生率为32.1—40.4%,加上黑卵蜂等天敌的作用,卵粒寄生率高达77.7—95.4%。可见它们是控制松毛虫群体数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黑卵蜂Telenomus SPP.是马尾松毛虫卵期主要寄生蜂,在全国松毛虫发生区均有分布,在自然界的寄生率也很高。1954年孙锡麟等在湖南东安的调查:第一代卵寄生率12.76%,而黑卵蜂占5.83%;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Spp)是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之一。蜂体较大,生活力较强,寿命长,在自然界寄生率也较高。但因寄主较专一、一直难于进行人工繁殖利用。1978年我们从湖南省引进油茶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lebedae),在室内用落叶松毛虫卵,柞蚕卵接种繁殖效果良好。现将实验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幼虫寄生性天敌黑足四眼姬蜂、寄生蝇类和幼虫及蛹寄生蜂黑点瘤姬蜂在松毛虫种群中寄生行为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多属于负二项分布.这与其寄主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寄生性天敌的这种寄生行为,有利于对害虫种群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一、蜂种 (一)种型寄生于当地马尾松毛虫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种型、学名待定)或“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westw)。以柞蚕卵为寄主时发育起点温度5℃,有效积温235日度。在温度25℃,相对湿度百分之八十条件下,世代历期约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nawai Ashmead俗称名和小蜂。分布于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内,是落叶松毛虫卵期重要天敌之一。常与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跳小蜂和平腹小蜂同时发生。对控制松毛虫大发生起重要作用。人工繁殖寄主有柞蚕卵,落叶松毛虫卵。  相似文献   

12.
了解赤眼蜂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通过相应技术,对赤眼蜂进行人工繁育。繁蜂选用松毛虫赤眼蜂做蜂种。选用柞蚕卵作中间寄主,用其卵扩繁赤眼蜂。赤眼蜂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2~25℃,湿度75%-80%。蜂与卵的比例为1:20或1:30。繁育出的寄生卵经过检测、挑选后制成蜂卡,装箱储存待用。  相似文献   

13.
一、蜂种(一)种型寄生于当地马尾松毛虫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种型、学名待定)或“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以柞蚕卵为寄主时发育起点温度5℃,有效积温235日度。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世代历期约12天,卵期1.5天,幼虫期2.5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9种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有7.6%的卵产在苗上.在健康植株与损伤植株中,幼虫偏嗜健康植株,这与成虫偏嗜选择健康植株产卵是一致的.雌成虫对于β-罗勒烯、月桂烯和3-蒈烯,雄成虫对于莰烯和0.01,0.1,0.2,0.5μL·μL-1的叶醇均表现出负趋性,β-蒎烯、S型α-蒎烯在低含量时对雌雄成虫均具有诱引作用,高含量时则表现出驱避作用.R型α-蒎烯、水芹烯、莰烯和3-蒈烯对幼虫有诱引作用,月桂烯则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引进的榆角尺蠖卵跳小蜂(Ooencyrtus ennomophagus Yoshimoto)在杭州一年发生7—8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卵内越冬。能成功地寄生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其它18种森林昆虫的卵。它的成虫发生期和马尾松毛虫各代卵发生期相配合。能顺利越冬和越夏。有许多中间转换寄主。在浙江定居和建立群落颇有希望,并可能成为马尾松毛虫的有效天敌。室内可利用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松茸毒蛾[D. axutha (Collette)]和白点足毒蛾(Redoa cygnopsis Collenette)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6.
松毛虫黑卵蜂标记与识别及标记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毛虫黑卵蜂标记与识别寄主的机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蜂有识别寄主是否已被寄生的能力;其标记寄主的器官是产卵器,识别标记的器官是触角;标记信息素是其完成产卵后由产卵器尖部流出,留在寄主表面作为识别线索的化合物。标记信息素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室温下存放8天,100℃处理20分钟,都对其活性没有影响;碱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处理能使标记信息素失去(或部分失去)活性;酸则能保持其活性并能使在碱性条件下失去的活性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我室自1974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试验工作。五年来在反复观察赤眼蜂的生活习性,掌握赤眼蜂繁殖技术的基础上,对培育壮蜂,提高林间寄生效能,改进繁蜂放蜂技术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松毛虫赤眼蜂主要生活习性观察 1.孤雌生殖 1977年将积温200℃发育已可辨别雌雄的松毛虫赤眼蜂蛹,剖开寄主卵取出雌蛹54头,分装54指形管,羽化成虫时,供新鲜柞蚕卵让其产卵寄生。观察结果:有52头雌蜂产卵寄生,占观察数96.3%;子代数合计4614头,平均88.7头,100%为雄性;共羽化289头,羽化率6.3%。说明孤雌生殖只能产生雄的后代,且大都不能羽化。 2.交尾习性 雄蜂有多次交尾能力,观察1头自寄主卵羽化出孔的雄蜂,2小时内交尾达10次。1977年将刚自寄主卵羽化出孔的雌蜂,一头装一指形管,供新鲜卵让其寄生,共观察32头,子代羽化后检查:平均子代数65.8头,雌占85.3%,说明赤眼蜂出孔前在寄主卵壳内可以交尾。 3.产卵习性 就观察29头雌降,羽化后平均经历1小时37分钟即开始产卵;产卵经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利用人工模拟寄主卵或离体人工饲料饲养赤眼蜂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所用饲料大多具有30%以上的昆虫血淋巴,对大规模繁殖赤眼蜂带来了困难。为了探索昆虫血淋巴在饲料中所起的作用及逐步寻找取代物,本试验对降低赤眼蜂人工营养液中昆虫血淋巴的比例作了某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结果。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采用的蜂种及卵本试验所用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采自湖北省汉阳县棉田棉铃虫卵上。在实验室内以柞蚕卵、蓖麻蚕卵或松毛虫卵按常规方法扩大繁殖。(二)人工蜡卵的制作(详见[2])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为我省江淮丘陵地区和皖南部分山区绿化荒山的先锋树种,全省面积达1400万亩左右。马尾松毛虫为马尾松之大敌,常年发生面积达200万亩,大发生年为300万亩左右,严重影响松林正常生长。在松毛虫发生、为害过程中,有很多天敌制约,其中以卵期的赤眼蜂、黑卵蜂和幼虫期、蛹期的寄生蝇寄生率最高,特别是寄蝇的制约是影响松毛虫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两年来,我们在全椒、嘉山林区进行多次调查实践中认识到:寄蝇是人们与松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著论述了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等3种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决定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雌性比、产卵量和死亡率3个因子,指出马尾松毛虫雌性有其遗传因素,其性别早在胚胎发育的卵期已经形成,食料的丰歉与质量、食料树种的不同,不同农药化学防治处理、气温的变化都将影响雌雄虫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