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彭阳县经济林建设情况为例,从目前存在认识模糊、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重点问题入手,阐述了严重制约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生态经济林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科学规划设计,优化品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通过服务水平;加快推广普及新技术,实施科学管理;注重贮藏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多方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掌握市场规律,搞好产品流通等。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针对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寻找多种增收方式;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方面入手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按照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总体部署,根据“九五”宁夏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区经济林建设的重点和发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在国家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对“三农”问题加大投入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面前,宁夏农村清洁能源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近14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15%,涉及全区22个县(市、区)及宁夏农垦、林业系统。然而,随着国家对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已逐渐显露出来,农村沼气项目能否健康发展已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分析了宁夏花卉业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陈旧的消费观念,从生产和经营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区内市场中低档花卉、夏秋产花旺季切花供应为主,以区外市场高档花卉,冬春产花淡季切花供应为辅;加强生产与科研的结合,提高花卉业科技含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花卉种类以及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林营造,就其生产过程而言,绝非简单的挖坑栽树,而是包括规划、造林地的选择、整地、植苗造林、林木培育、抚育更新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全过程.经济林是干旱地区诸林种中集约经营程度最高,植树要求最严格的一个林种,其在基本造林技术上虽然有些环节与其他林种相近,但有许多方面更具有果树生产的特点.因此,对于经济林的营造,必须要有比其他林种更严格的技术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提出了加强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域下,对培养新型农民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阐述新型农民的内涵,分析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13.
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努力扩大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当代人类文明演变的总趋势.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某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把握方向,抢抓机遇,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两项重大任务,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并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和牢固的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抉择,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良好的物质与社会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宁夏旱作农业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支撑技术体系:以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核心的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绿色农村住区规划及节能建设体系;以循环农业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体系;以农业景观、回族特色资源利用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0 引言 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农产品市场进入了近十年来最严重价格低迷期.国内能源、农资价格上升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作物生产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个别地方甚至减收,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与内地省区同步奔小康的进程.因此,促进和加快农民增收,成为新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维护社会稳定与内地省区同步奔小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几年,中央连续以一号文件出台的支农政策,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冲击波“似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