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以儒、道、法、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德进行分析,论证了儒、道、法、释风格不同的道德四维建构特点。四位一体、各有侧重,形成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洪流。  相似文献   

2.
苏轼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构成三教相辅相成的文化整体结构,并以此作为自己文化人格的坚实基座。这种人生思考的多元化取向最终落实到对个体生命、独立人格价值的不倦追求上,从而形成其乐观旷达的性格,使苏轼能够在人生苦痛面前保持超然尘外的心境,真正达到了精神归隐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格式,每一哲学思想中都有其内蕴的理想人格模式,儒学也不例外。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征,将其理想人格依次划分为君子、志士和圣人三重境界。其中,君子境界立足于"智"和"勇",体现为基本人格;志士境界立足于"道"和"国",体现为狷介人格;圣人境界立足于"天"和"地",体现为中庸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在人与自身、人与历史、人与他人和人与自然等方面对当今社会的人格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毕铭玉 《农业考古》2021,(2):144-149
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兴盛得益于统治阶层基于国家治理需求的政治文化认同,从而在自上而下的扩散传播中与儒、释、道等主流文化不断融合互构,而由此形成的儒家茶文化、禅茶文化、道茶文化等诸多面相,也被注入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意涵。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注入丰富的尊尊亲亲礼治规范内容;在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注入众生平等、导人向善的安邦智慧意涵;在与道教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赋予无为而治、虚静恬淡、使民不争的治国理想追求。茶文化中的国家治理伦理意涵随着饮茶风俗的普及,经由统治者、文人士大夫精英群体到辐射普通百姓,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和静怡真、天人合一的全民人格追求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欧鸥  孟祥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10-4511
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移天缩地"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历程,深入分析了包含其中的儒、释、道哲学思想以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7-12959
在强调华夏文化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取向的基础上,将华夏审美文化分为2部分:作为基底的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和在不同时期作为显性的不同审美文化:儒家文化审美、隐逸文化审美和儒、佛、道思想圆融的文化审美。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包括主从有序的形式美、和合天地的"和同"美以及圣数蕴道。不同时期的显性审美文化按顺序可分为3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审美表象,即儒家审美关于"大化流行"的感悟、"孔颜乐处"的君子人伦之美与浩然的山水情怀;隐逸审美的超以象外、栖身山水与乐归田园;儒、佛、道3家思想圆融审美所包含的和谐共济、格物致知与适意闲心的审美。这些不同时段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趣与作为基底的礼乐文化审美相叠加,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警句妙语的形式对造园意境加以点题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冯契先生的人格思想是对以往哲学家学说的继承,同时又是超越。他的人格思想学说不仅把理想与现实、理想与人生、理想与自由相联系,更重要的是在提出自由是理想的实现的学说之同时,深入地探讨了理想人格的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几位代表人物对理想人格的论述体现了“内圣外王”的社会理想。在对理想人格的建构中他们强调道德价值的合理性和主体人格的独立性。不管在社会历史事实中, 还是在理论建构上, 此种理想人格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实践性品格的缺失, 直接导致在传统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内圣”与“外王”的分离。现代社会, 知识分子应进行思维转换以实现“内圣”与“外王”的当代结合。  相似文献   

9.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1,(2):200-208
在热爱茶与茶文化的中国历代皇帝中 ,乾隆皇帝以茶诗最多而著称。他一生写下的四万多首诗歌中 ,涉及茶字的 ,大略有一千多首 ;而专门的茶诗也有近三百首。可见 ,“君不可一日无茶”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出自乾隆之口 ,决非戏言 ,它融入了乾隆的一种文化意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的茶诗 ,最贴切于他的生命意识 ,从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心声” ,表征了他的人生哲学与儒、释、道理趣。明清时期的学者 ,多主儒、释、道三教合一 ,从而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这即便对乾隆也不无影响。他的人生哲学正是建基并构筑于对儒、释、道思想…  相似文献   

10.
走向幽雅──晚明茶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二百六十五年间历经十四朝,期中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百年间,史家惯称“晚明”,即明代中后期:1522—1602年。这是一个被当时人称为“天崩地解”、“纲纪凌夷”的时期,是一个承平日久,物力渐舒,城市趋向繁华,城市风尚趋于奢靡的时期,是一个鄙弃儒文化畏天敬法的理想人格而构建至灵、多元的人格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晚明茶文化——走向幽雅。一、品茶与艺术鉴赏共幽雅唐宋时期中国的皇室、文人、僧侣及平民品茶,以及茶文化专家(如陆羽、宋徽宗)在茶文化的构建中,都还没有刻意地将品茶…  相似文献   

11.
自东周到清朝,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只能是经学(解释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以礼为本.研究儒家经学,不能废弃史、子、集部之学,不能忽视佛道二氏之学.经学没有死,不会死.  相似文献   

12.
阮籍对礼教的态度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是表面上诋毁礼教,实际上执着于礼教;有人则认为,阮籍后期对礼教持否定态度。其实,阮籍对礼教的态度无所谓执着或者攻击之说,其根源在于他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情结。  相似文献   

13.
齐己是唐末五代一位著名的湖湘诗僧 ,历来有关齐己的研究往往忽视了他作为一名沩仰宗禅僧的特定身份。本文即是对齐己与沩仰宗关系的专门研究 ,文章试图系统全面地揭示齐己与沩仰宗的深刻渊源 ,以及沩仰宗禅法对其思想、创作与诗歌理论的全方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早熟 优质 抗病 耐运番茄新品种冀P135和冀$13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P135和冀S136均为无限生长类型粉红番茄杂交种,分别由自交系JBF2—2.3-M与HZF2—3.1-M、FGF2-1-3-M与HZF2-3—3-M配制而成。其中,冀P135早熟,果实正圆形,果实较硬,果皮较厚,单果重230g左右,一般产量9.00万~9.75万kg/hm^2;冀S136中早熟,果实圆形,无绿肩,外形美观,商品性好,坐果率高,单果重250g左右,一般产量9.75万~10.50万kg/hm^2。2个番茄品种均生长势中等,叶片稀疏,通风透光好,省工省时,容易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回顾吉林省林业索道发展的历程,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进展十分缓慢,基本上是用用停停、断断续续。其主要原因是对各种索道的特点及它们的适用条件,缺乏综合分析和科学的决策。本文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不同索道特点和应用条件后,提出对我省林业索道发展的决策。为我省林业索道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李继洪  陈冰孀  高士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92-17194
吉2055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生育期112 d,株高70 cm,不育率100%,不育性稳定,柱头生命力强,自交不结实;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强,抗叶斑病和黑穗病;一般产量可达3000~4000 kg/hm2,制种产量一般为4000~5000 kg/hm2;配合力高,已育成国家及省级审定品种6个,还有8个新组合正处于区域试验阶段,所配杂交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对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粱育种和生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2013—2015年连续3 a田间种植姊妹系大豆品种冀豆17、冀nf58及双亲,调查产量及相关的农艺性状,测定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冀豆17和冀nf58及其双亲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差异及变化,并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和3个时期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的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在盛荚期和鼓粒期都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均高于双亲,且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也均高于双亲。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3个时期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和盛荚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盛花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荚期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时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因此,这些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高产育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产、优质中筋冬小麦新品种冀5385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0.
黄早四类群玉米自交系吉853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丹340改良了黄早四类群玉米自交系吉853,育成配合力高、抗丝黑穗病的优良自交系津01和津02。介绍了选育经过,比较了吉853与津01和津02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