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红燕 《计算机与农业》2010,(9):122-124,130
从农业信息化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入手,分析了农业信息化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农业工程的范畴,分析了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的状况,认为建立农业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农业工程学》的时机已经成熟。进而根据物理运动过程、化学运动过程、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及自然环境四个方面与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农业工程学》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3.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F0003-F0004
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队伍 赵匀1999年从浙江大学调入浙江工程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开始组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从农业机械科研团队入手,继续了在浙江大学的水稻种植机械及机构学方向研究,同时作为浙江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带头人,联合浙江大学的教师和博士生,从事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和重点项目,经过7年多的努力,逐渐在本校形成了一支3位教授、6位副教授为核心的科研队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研究生培养方向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家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农业领域提出了“数字农业”的建设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农业院校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其学科研究领域,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均向该领域渗透,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更应向“数字农业”方向延伸发展。该文结合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着重分析了该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向如何与“数字农业”建设这一目标保持协调发展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农业院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研究生培养设立的整体框架,并对各个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做出了阐述,提出了分层次、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耗散结构原理出发,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大系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其中的农业机械化子系统所产生的暂时性紊乱和该子系统从紊乱走向有序的内、外因条件,揭示了农业机械化不均匀稀发展的客规规律,提出了促进农机械化健康发展的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广东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为了加速广东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级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机构,加强领导;必须制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既有长期的战略计划,又有近期的具体目标;必须在不同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种植、养殖、水产业进行试点,试点应包括产前、产中和产生全过程;必须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整顿现有各级科研机构,改进管理办法;必须加强农机教育,包括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全国农业机械学三轮统编教材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说明随着学科发展和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教材面临的问题。并且对于课程的合理调整和教材更新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经过对国外(主要是苏联、美国)同类课程设置与教材分析、研究,说明值得借鉴的一些作法。提出了‘八五’教材建设规划——农业机械学(Ⅰ)、(Ⅱ)的教材体系、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合理调整构想。  相似文献   

10.
任海珍 《南方农业》2022,(4):195-197,207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美好愿景.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发展进程中,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指出了在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农民对农业机械资金投入不足、农...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农业大学中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探索,提出了提高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即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手,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注重素质教育,将技能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和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和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介绍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了在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尤其是不同类型区域的技术体系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指导方针。通过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实践上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理论上研究产业系统单因素的贡献率具有学术意义。该文在分析国内外生产率理论和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项目有无比较法进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薄弱环节。为加快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和重要地位;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研究;加强农产品收获后的加工处理工艺和机械装备的研制;健全实现农业机械化强省战略目标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种植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阐述了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区比较研究的意义。在调查与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业(主要是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行了地区比较研究与综合评价。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不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北方农业机械化的总体水平比南方高,西南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难度最大的地区。通过综合评分法和模糊聚类模型的计算,按照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分为4类地区。提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按北部、中部、南部来分类指导;实行分区决策、分类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世纪展望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从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进步出发,提出了我国21世纪必将全面实现全过程、高水平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伟目标,科技工作者要在3个方面从事艰巨的工作:研究不同类型区全过程机械化体系;研究高水平精细化自动化机械作业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贡献率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不仅包含农业机械投入量增减对产出的影响,而且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贡献率大小可用农业机械产出弹性在规模弹性中的比值衡量;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小决定于它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大小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农业机械化在某一时期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与由它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成正比,与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成正比,与初期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东北农业机械化特点及其对种植业纯收益的贡献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量化效果,在分析东北农业机械化特点的基础上,用项目有无比较法测算了东北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农业机械化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贡献率为28.74%,特别是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田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的贡献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小麦跨区机械收获热看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国小麦跨区机械化收获的产生过程和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市场经济的成功范例,是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指出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面向市场,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是农机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提出,当前中国的农机制造业急需在企业布局和企业产品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必须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制造成本;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工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分析我国农业大好形势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要适应“五化”要求,即需求的多样化、消费的优质化、贸易的一体化、农业的高效化、农业的多功能化;在调整中要注意五性,即适应性、战略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动态性;用农业工程支撑五调,即结构要调优、链条要调长、技术要调新、效益要调高和基础要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