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腔前卵泡机械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分离到的卵泡数量、分离时间和卵泡在体外培养3 d后的存活率为指标比较了两种机械方法分离猪腔前卵泡的效果。结果表明:用针刮法分离猪腔前卵泡的数量(Φ<50μm:203600±59000;50μm≤Φ≤150μm:29.40±10.34;Φ>150μm:9.30±3.29)极显著(P<0.01)高于剪碎法(Φ<50μm:18900±12000;50μm≤Φ≤150μm:13.95±3.70;Φ>150μm:4.95±1.61),而且针刮法16.16±1.43 min分离时间比剪碎法(20.30±1.48)min短,(P<0.01)。体外培养3 d后,腔前卵泡存活率在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应用针刮法分离猪腔前卵泡能有效保护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正常形态以及基膜的完整性,从而使分离到的猪腔前卵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牛腔前卵泡的简易机械分离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处理时间M -1为 2 5 4min± 6 7min ,M -2为 46 3min± 16 8min ,两种方法采集腔前卵泡数量及处理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每小时采集卵泡数分别为 99 5和 87 2个 ,M -1多于M -2。两种方法获得腔前卵泡大小分布规律也有明显差异 ,M -1采集腔前卵泡直径为 6 0~ 15 0 μm ,绝大部分是次级卵泡 ,而M -2获取腔前卵泡则偏小。总的看来 ,M -1处理时间短 ,回收效率高 ,方法简便 ,且分离卵泡直径较大 ,适于体外培养 ,是机械分离牛腔前卵泡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与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比较3种培养基、5个培养系统和4种培养方法对卵母细胞生长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卵母细胞生长率而言。以MEM HEPES培养液+5%FCS+40μg/mlFSH 20ng/ml IGF-1 2mmol/L cAMP 2mmol/L次黄嘌呤培养系统为佳。在腔前卵泡体外培养过程中,12个卵泡经腔期发育,约占同等培养条件下卵泡九的2%(12/603)。培养卵泡经腔期发育并未改善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0/12)。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经过不同时间的体外培养,发现经12和14d培养结不的卵母细胞中,有81%(47/58)生发泡明显迁移至质膜下;培养14d的卵母细胞中,约16.4%(9/55)产生pbI但不排出,因而在胞质中见到极体;;培养16d得到1枚排出pbI的孤雌激活卵;同时发现培养16-18d卵母细胞退化率明显增高(P<0.01)。推测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时间为16d。 相似文献
7.
试验建立了两种猪腔前卵泡的分离方法.方法Ⅰ采用将卵巢剪成碎块(约2 mm左右),通过孔径180 μm网筛挤压过滤,其滤液用孔径40 μm网筛过滤,检卵.方法Ⅱ是将剪碎的卵巢碎块用胶原酶消化1 h,然后用孔径180 μm网筛挤压过滤,滤液用孔径40 μm网筛过滤,检卵.通过对猪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及培养,发现方法I分离的总体效果要优于方法II.另外,还发现猪龄越大,腔前卵泡的回收率越低.不同的胶原酶浓度,其分离的效果也不一样,浓度越高越不利于培养. 相似文献
8.
9.
10.
刘海军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18(1):30-31
哺乳动物卵巢中绝大多数卵母细胞以无腔形式存在,有腔卵泡所占比例很少。通过建立腔前卵泡的培养体系,获取大量的具有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卵母细胞,将极大地促进体外受精、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研究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旨在找出一种水牛腔前卵泡的有效分离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机械法来分离水牛的腔前卵泡 ,并分别进行培养。来自屠宰场的水牛卵巢 ,先用剪刀去掉髓质部 ,用眼科手术剪刀将其剪碎 ,然后分别用浓度为 0 (CK )、0 0 2 %、0 0 4%、0 0 8%的胶原酶消化 2 0分钟 ,采集腔前卵泡 ,每个卵巢分别获得 3 3 5 6± 6 1 5、40 3 8±6 1 2、47 75± 6 84和 5 2 69± 6 1 5个腔前卵泡 ,试验组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 p <0 0 5 )。体外培养 72h后的腔前卵泡存活率分别为 5 0 86%、43 5 5 %、43 0 6%和 2 7 3 1 % ,用 0 0 8%胶原酶消化的存活数显著低于其它组 ( p <0 0 1 )。用胶原酶分离水牛的腔前卵泡 ,适宜的浓度为 0 0 4%。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卵巢中绝大多数卵母细胞以无腔形式存在,有腔卵泡所占比例很少。通过建立腔前卵泡的培养体系,获取大量的具有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卵母细胞,将极大地促进体外受精、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研究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试验建立了两种猪腔前卵泡的分离方法。方法I采用将卵巢剪成碎块(约2mm左右),通过孔径180μm网筛挤压过滤,其滤液用孔径40μm网筛过滤,检卵。方法Ⅱ是将剪碎的卵巢碎块用胶原酶消化1h,然后用孔径180μm网筛挤压过滤,滤液用孔径40μm网筛过滤,检卵。通过对猪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及培养,发现方法Ⅰ分离的总体效果要优于方法Ⅱ。另外,还发现猪龄越大,腔前卵泡的回收率越低。不同的胶原酶浓度,其分离的效果也不一样,浓度越高越不利于培养。 相似文献
17.
牛卵巢黄体状况与腔前卵泡采集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牛离体卵巢黄体的不同状况,将31枚卵巢分为5种类型,并采用机构方法分离腔前卵泡,观察不同黄体状况卵巢与腔前卵泡采集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火山口型,圆锥型和蘑菇型3种大黄体的卵巢腔前卵泡采集量多,扁平片状和表面无黄体型卵巢腔前卵泡采集量较少,具有黄体状况的卵巢初级卵泡(Pm)采集数量多于无黄体类型卵巢,原始卵泡(Pf) 以3种黄体较大的卵巢采集数量最多,次级卵泡(Sc)则以黄体为火山口型卵巢为最多,说明卵巢黄体状况不同,其腔前卵泡采集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胚胎移植、体外受精、性别鉴定、动物克隆、基因转移等技术的发展,卵母细胞来源匮乏成为制约这些技术研究进展的主要因素;开辟胚胎移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腔前卵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的卵巢中,含有数万个卵泡.其中绝大部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等腔前卵泡。然而能发育到成熟并排卵的卵泡为数甚少,约99.9%的卵泡在腔前卵泡阶段闭锁、退化,这无疑是动物遗传和育种资源的极大损失。目前,卵母细咆是休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胚胎分割、动物克隆和转基凶等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必不可少的材料,卵母细胞来源匮乏成为制约这些技术研究进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卵巢腔前卵泡的开发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腔前卵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情况.目的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卵巢大小及发育状况与牛腔前卵泡采集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简单机械分离法处理了 12 7枚成年牛卵巢。结果显示 ,在外观正常的卵巢中 ,腔前卵泡的采集数量与卵巢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 ,而有无黄体与腔前卵泡的采集数量无明显关系 ;卵巢上不同大小的可见卵泡的数量和分布与腔前卵泡的采集量有关。卵巢上可见卵泡分布均衡 ,大、中、小卵泡均有分布 ,小卵泡不过多以及无大卵泡 ,但中、小卵泡较多的 ,无论是否有黄体存在 ,均可获得较多腔前卵泡。而卵巢表面脂肪化、卵巢充血、有弥散性片状黄体及幼稚卵巢的 ,则腔前卵泡分离很少或几乎分离不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