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玉米隔行去雄促早熟增产一株玉米雄穗至少可以满足3~6株玉米果穗花丝授粉的需要,由于花粉粒从形成到成熟需大量营养物质,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之集中于雌穗发育,可在玉米抽雄始期(玉米雄穗)刚要露尖时及时隔行去雄,这样能  相似文献   

2.
1.隔行去雄一株玉米的雄穗,至少可满足3~6株玉米果穗花丝授粉的需要。由于花粉粒从形成到成熟需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之集中于雌穗发育,可在玉米抽雄始期及时地隔  相似文献   

3.
1、去雄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散粉时立即拔除.去雄可隔行或隔株进行,也可隔2行去一行,但是去雄数不可超过全田的二分之一.靠地边的两行和地头两株不宜去掉雄穗,以免影响授粉.注意连续阴雨及高温干燥天气不宜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以上午10点至下午2点进行较好,有利茎顶端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去雄增产四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隔行去雄能增产,但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四项关键技术。1.去雄时期当玉米雄穗刚露头尚未开花散粉时去雄最合适,其效果亦最佳。因为此时植株尚矮,雄穗脆嫩,极易拔出。若去雄过晚,容易拔掉叶片或折断茎秆。去雄选择晴天为宜,一般以上午9时至下午4时较好。因为这段时间温度较高,伤口易愈合。2.去雄方法麦套夏玉米可采取隔行  相似文献   

5.
郝淑丽 《新农业》2013,(19):17-18
靠增大栽植密度来增加产量并不适应所有玉米品种。笔者近十年实践证明,玉米适当去雄一般可增产10%,亩可增收粮食30~40公斤。一、玉米去雄能增产的原因1.促进养分和能量的集中供给玉米在雄穗露头时,尚未开花散粉时,仍需要大量物质促进雄穗的成熟。这时候其生命力处于旺盛时期,雄穗则表现出很强的顶端优势,即大量的营养物质将会被雄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KWS2-4321、13H6、10H9、KWS2-2220、11H37、PHHJC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雄穗体积发育动态,雄穗逐日开花与逐时开花规律及雄穗逐日散粉特点。结果表明:雄穗鲜重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雄穗发育第1~4 d鲜重变化不大,第7~10天鲜重迅速增加,第13~16天稍有下降,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与发育日数间经拟合附合二次多项式数量关系;雄穗体积与雄穗鲜重变化趋势不同,随雄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雄穗开花可持续6~8 d,第2~4 d为盛花期,超过开花总量50%,第1 d开花较少,第2~4天开花数急剧增加,第7~8天开花数显著降低;07∶00、08∶00雄穗开花数量较少,09∶00、10∶00雄穗开花数量迅速增加,其开花数超过当日总开花数40%,11∶00开花数有所下降,12∶00之后开花数显著减少;逐日散粉量随散粉日数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散粉后2~4 d达最大峰值,散粉持续5~8 d,与逐日开花规律基本一致。雄穗鲜重第7~10天增加快,雄穗体积与雄...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干旱条件下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上部节间、雄穗穗柄和雄穗长度不同程度地缩短,雄穗抽出缓慢或不能抽出,导致部分花粉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形成的封闭筒内散落而成为无效花粉。干旱胁迫下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大幅度下降及雄穗长度的缩短造成的玉米雄穗花粉量明显减少,可供授粉的花粉量不足。与此同时,玉米雌穗生长发育亦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影响,雌穗变短变细,基础物质不足,“库”容量显著缩小,而且,玉米雌穗花丝伸长速率下降或不能抽出。干旱胁迫下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授粉受精不良,产量不可逆下降。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目的 玉米是花粉量很大的作物,一棵植株的花粉量足够多棵植株进行授粉。玉米雄穗的抽出需要消耗较多的养分,通常情况下,大量的花粉最终都是死亡。保留所有的雄穗会浪费大量养分,控制雄穗的抽出,提高花粉的授粉率,可以明显的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与单位产量。本实验通过去雄与不去雄的小区对比,为玉米生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野生型玉米自交系(A378)离体花粉生殖细胞N-甲基-N亚硝基脲处理所得M1~M2群体的雄穗性状的筛查,创制出3种类型的玉米雄穗突变系。结果显示,与A378相比,第1类型雄穗突变系具有无分枝、主轴发育不良、无花粉的性状;第2类型雄穗突变系显示主轴退化、主轴与分枝上部分小穗雌化的性状;第3类型雄穗突变系具有正常发育的主轴与短小簇生的分枝。这些雄穗突变性状在M2群体中均出现表型分离现象。其中,1份雄穗雌化突变系具有显性性状,别的突变系均具有隐性性状。这些玉米突变系有望用于玉米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与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去雄增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夏玉米隔行去雄能增产,但必须掌握好以下四项关键技术。 去雄时期 当玉米雄穗刚露头尚未开花散粉时去雄最合适,其效果亦最佳。因为此时植株尚矮,雄穗脆嫩,极易拔出。若去雄过晚,容易拔掉叶片和折断茎秆。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进行去雄较好,因这时段温度较高,伤口易愈合。 去雄方法 麦套夏玉米可采取隔行或隔株去雄,夏直播玉米可隔1行去1行,亦可隔1行去2行,要在1~2天内把露出的雄穗全部拔掉。另外,去雄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作物栽培     
玉米隔行去雄能增产农谚说:“玉米去了头,力量大如牛“。玉米隔行抽去天花(天穗),比不去雄的玉米增产8%~10%。一、去雄增产的原因。玉米隔行去雄能减少养分的消耗,集中供给玉米棒子,使子粒饱满,千粒重提高。隔行去雄后,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叶片的光合利用率,促进有机物的积累。还可减轻虫害,降低植株高度,防止玉米倒伏。二、去雄的方法。一是隔行去雄,即一行玉米去除雄穗,另一行不去除雄穗,或在同一行内一株去雄另一株不去雄。二是去雄的时机以天花露出项叶6.5厘米至散粉前为宜。过早,雄穗茎节粘连而不易抽出,过迟则植株老化,抽穗也难,还易伤叶。三是去雄要依据玉米的长相及天气情况而定,一般以  相似文献   

12.
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介绍了玉米雄穗与产量的关系,环境因素对雄穗的影响,并综述了前人对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及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以期为玉米高效育种、高产栽培以及深入开展玉米雄穗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雄穗结构在协调玉米株型、增加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雄穗结构的2个重要指标分别是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本研究利用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具有显著差异的自交系Y915和郑58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连续自交6代后,利用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在3个环境(2020年春扬州、2021年春扬州和2021年夏镇江)对玉米雄穗主轴长(TL)和分枝数(TBN)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个雄穗主轴长QTLs,分布于1号、8号和10号染色体上,贡献了5.10%~14.63%的表型变异;4个雄穗分枝数相关性状QTLs,分布于1号、4号和6号染色体,贡献了5.69%~10.56%的表型变异。其中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qTBN1-1位点,并且此区间上还有1个控制雄穗主轴长的位点qTL1-1。本研究将为挖掘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玉米雌穗和雄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对40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长的相关系数为0.642,达显著水平,说明雄穗的主枝长度越长,雌穗的穗长也就越长。其他各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但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粗、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行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雄穗分枝数与雌穗穗粗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正相关说明此性状出现的可能性大,在玉米田间套袋授粉时可有目标地选择单株,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1.玉米去雄增产技术玉米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技术。隔行或隔株去雄可增产8.7%,散粉后全部去雄的增产5%,隔行或隔株去雄加散粉后全部去雄的增产12.3%。  相似文献   

16.
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目测计数玉米不同群体雄穗分枝数量。通过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雄穗分枝数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模型)。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多基因遗传力较高,在74.83%~80.42%之间,若选择雄穗分枝较少的自交系必须从基础材料入手。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分枝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利的气候条件以及不规范的农事操作等原因.造成许多地区或地区局部玉米发生不抽雄穗或抽雄欠佳的现象.一般发生株率为10%~20%,严重者可达50%左右,是影响该地区玉米高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在此.本文在通过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玉米发生不抽雄穗或抽雄欠佳的症状和原因.并提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玉米F2∶3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对雄穗长与雄穗分支数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F2∶3群体雄穗长与雄穗分支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表型变异系数在群体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符合F2∶3分离群体的特点。频率分布符合近似正态分布,雄穗长与分支数可用于进一步QTL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如何防治春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侵害部位主要为玉米雌穗和雄穗,苗期症状表现为:秆矮,下边粗,上边细,叶子密,叶子暗,颜色绿;玉米抽雄时的症状:雄穗全部或部分小穗变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块状黑粉,病株雌穗短小,基部膨大,多不抽花丝,苞叶提早枯黄并向一侧开裂,内部除穗轴外全部变成黑粉。2发生规律玉米丝黑穗病在早播玉米田发生重,晚春播及夏播玉米为害较轻;玉米连作时间长发病较重;沙壤地、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以上。3防治措…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RA×M5P构建而成的包含205个家系的RIL群体为作图群体,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玉米雄穗长(TL)、雄穗分枝数(TBN)和雄穗重(TW)等雄穗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3个与TL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3、5、8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19%~5.97%;共检测到5个与TBN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2、3、9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66%~8.41%,在染色体bin值1.04、9.03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BN连锁的QTL位点;共检测到3个与TW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4、8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9%~13.65%,在染色体bin值4.04~4.06、4.08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W连锁的QTL位点。这些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检测到的雄穗性状QTL位点可以为进一步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