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包建丰  刘林敏 《茶叶》2015,41(1):41-44
本文简要论述了松阳茶产业的现状,着重探讨了松阳茶业发展的道路,其主要经验是宣传启动了松阳茶业,科技振兴了松阳茶业,市场造就了松阳茶业,政府扶持了松阳茶业;展望未来,茶文化将引领松阳茶业,深度开发将提升松阳茶业。松阳茶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致富了松阳百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茶业。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0,(11)
11月上旬,东北三省四市茶业协会会长联席会议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有大连市名优品牌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孙连祥,辽宁省茶业协会副会长、沈阳市茶业协会会长张坚,副会长孟庆勇,长春市茶业协会会长侯庆生,黑龙江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曲文辉和长春市茶业协会的部分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茶业产业现状,分析了茶业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以茶业科技迎接新世纪茶业的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茶业产业组织制度、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高茶叶制品品质和科技含量、扩大行业范围,引导茶叶消费、完善管理机制,加速茶叶流通等四个方面指明了中国茶业在入世后的突破口以及实施茶业科技先行战略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省年产干茶50—60万担,主产红茶,也生产一部分乌龙茶、绿茶、煎茶。全省茶业研究机构有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改良场),另外设有两个分场,即台湾省茶业改良场林口分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改良场林口分场)和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现将这三个茶业改良场近年来在茶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长沙茶业,从茶业发展优势、茶业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介绍和总结了长沙茶业所取得的经验及成果,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旨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长沙茶业优势,促进茶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溪茶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建明 《中国茶叶》2008,30(11):20-21
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茶业的发展,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研究员曾经说:安溪茶业是全国茶业界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引领着福建茶业乃至全国茶业的发展潮流。然而,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安溪茶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安溪茶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安溪茶业的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7,(8)
正茶叶、茶具、茶城、茶连锁、茶金融、茶平台等涉茶企业以及涉茶组织领导人与管理者的商学平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前瞻的茶业商学课程把脉茶业难点、洞察茶业商机、解读茶业动态、把握茶业趋势思想交融、商业跨界中国茶业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9.
桃江茶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江茶业具有优质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茶叶优势产区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能力增强、产业化开发有一定进展等基本特点;指出目前桃江茶业发展存在茶园单产低、生产效益不高,名优茶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优势品牌,茶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茶业产业化、提升茶业水平、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探索茶叶的多元化利用途径、加大对茶业的资金投入等桃江茶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速浙江省茶业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浙江省茶叶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加速茶业新技术革命的迫切性、必然性,并从技术成果贮备、科技队伍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论述了通过茶业新技术革命和实现茶业产业化的可能性,提出了加速浙江省茶业新技术革命和茶业产业化的指导思想、近期目标、重点领域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新昌茶产业发展中政府作为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利育 《茶叶》2005,31(1):51-53
茶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本文简述了新昌县政府在推动茶业发展中主要作为方式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运作模式提出了加强和完善茶业扶持政策、创新茶叶展示展销机制、加强茶叶安全保障功能、加强茶业交流合作、加强茶业宏观管理等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相似文献   

13.
刘红霞 《福建茶叶》2016,(3):272-273
茶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其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农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循环经济和我国茶业发展现状,本文认为要想实现我国茶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走循环经济的生态化道路,从法律、科技、服务多方面为我国茶业注入循环经济发展因素,实现我国茶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现茶业产业化是实施两个转变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福安茶业的现状。近年农村茶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已孕育了茶业产业化的雏型,奠定了茶业产业化的基础;涌现了茶业专业镇、茶业专业村,茶业已形成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已具规模;茶叶加工业大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组织不断壮大。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茶业产业化观念淡薄;个体经营极快发展而国营、集体企业日益委缩,导致茶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总量分散配置;技术和设施不配套,产品上规模,未上效益,处于“低效茶业”状态,找不到龙头大企业。在发展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11,(6)
茶都香韵满三晋,中原古风润千秋。6月11日至13日,安溪铁观音·香韵满三晋系列茶文化活动在太原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山西省茶叶学会、山西省福建商会、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承办,太原市茶业协会、安溪铁观音集团、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日春股份公司、福建魏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安溪华福茶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县儒家茶业有限公司、厦门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09,(10)
本刊讯近年来,著名茶乡福建省安溪县打造现代生态茶业,促进茶业升级,推动了茶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发展生态茶业,安溪县率先在福建省引入GAP良好农业规范,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  相似文献   

17.
茶业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茶业物联网在农业领域中的有效利用,促使传统茶叶种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现对茶业物联网的体系构架、茶业物联网系统的平台功能、茶业物联网技术在茶叶生产环境信息监测等具体应用以及茶业物联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此对茶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可持续的茶业,关键是构建社会责任茶业,重点是建立现代茶业。一、现代茶业的主要特征1、环境友好型茶业。我们对茶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目标是建立自然生态型的茶园,茶园的创建与管理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茶产业从生产、加工与消费也要与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1,33(6):32-35
清末民初,社会上在兴洋务、闹维新、搞新政、求变革的同时也兴起了一股振兴茶业的热潮,主要标志是振兴茶业组织,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选派官员出国考察,设立茶业学校,建立改良场、试验站,成立茶业公司,推广机器制茶,改良栽培技术,组织参加国内外博览会等。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中国传统茶业,以求改变中国茶业科技落后的状况。这项振兴运动标志着中国茶业开始从低谷中走出来,日益进入近代科技时代。  相似文献   

20.
管曦 《福建茶叶》2010,32(6):42-45
文章在分析闽台茶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DEA分析2002年-2007年闽台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认为在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方面福建都优于台湾,资源禀赋的差异对闽台茶业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表现为福建茶业存在劳动力和间接费用的投入过多,而台湾茶业存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投入过多。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双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闽台茶业区域内双向合作,建立深层次的茶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