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曲病为害损失测定与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在大埔县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经几年的调查研究,分析出病害发生对产量损失的成因。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抽穗期的相对湿度、降雨天数、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氮肥施用不当及品种抗性特征等。根据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作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长顺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0%~20%,发病重的,水稻减产40% ~ 50%,甚至绝收.2015年受极端气候、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穗颈瘟在长顺县大面积流行,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分析2015年长顺县稻瘟病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枝江市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为探索其发生流行规律及有效的防控措施,2011年开展了病害自然传播途径观察、不同水稻品种抗感性试验、基腐病发生规律试验调查和不同药剂防治基腐病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黑肿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黑肿病又称叶黑粉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地的常发病害。过去对此病报道甚少,我们从1991年起,对其消长规律开展调查,并进行防治适期与药效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试验方法1.病害发生与消长规律观察大田定点与普查结合,定点观察品种为武育粳3号。从水稻分蘖...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期生理性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江苏稻麦连作区流行发生.在水稻灌浆期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笔者对楚州区水稻穗期生理性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是我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80年代以来一直呈偏重发生趋势,近10年平均4级以上发生,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1998年水稻三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认为气候条件、菌源、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是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在加强测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高效药剂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国外主要水稻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动向,联系我国水稻病毒病的实际,历史地回顾并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暂黄病六十年代前中期及其以后几次大的流行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概要地综述了水稻病毒病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发生的11种水稻病毒及类似病害的病原、分布、介体、传播和发生流行的一些关键因素,指出在全国稻区仍以暂黄病和矮缩病的发病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病害在品种间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只有适合流行的年份栽培大量感病品种,遇上大量带毒介体,流行才成为可能。展望未来的5年,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是南通地区水稻上最常见病害之一,病害可以从水稻秧苗期一直危害到穗期,在抽穗前后达到危害盛期。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新,栽培措施的调整以及气候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最近3年发生程度均达偏重以上,其中2010年造成稻谷损失2.7万吨,占全部损失的71%,所造成粮食损失远远超过其它病虫害,成为影响我市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市水稻安全生产。笔者近年来对全市水稻纹枯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初步摸清了其发病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为科学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嘉兴市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今后流行概率。分析指出,充足的菌源是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必要基础,抽穗—花期遇适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促进因素。另外,品种抗性差、常用药剂防效下降也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间发生程度有较大差异。通过对2014年扬州市邗江区水稻穗瘟病进行田间调查和解析,并对该病2014年在该地区的发生特点,偏重流行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辉 《湖北植保》2007,(4):10-10,46
水稻稻瘟病是武陵山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作物病害之一,重病发生的年份多,损失大,随着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变革,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如下。1发生特点穗颈稻瘟发生与前期叶瘟发生程度相关不明显,是我县近年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在美国路州大学水稻试验站进行本试验。流行学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抗病性、接种体数量是影响纹枯病发展的重要因素。Mars、Melrose 等品种具有中等抗病性,Lebonnet、Belmont 和 Labelle 等品种最感病,Saturn、Le-ah 和 Brazos 则属中等感病。从品种抗病性和接种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中看出,品种抗病性在决定病害严重度上作用更大。病害系统观察发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感病率与成熟期病害严重度呈高度正相关。据此建立了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病害严重度预测模式。纹枯病对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损失率为29%,中等感病种为22%,中等抗痫种为9%。试验发现,水稻拔节期及孕穗期的稻秆感病率与产量损失有中度至高度正相关。据此,亦建立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式。结论认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根本途径是选育和推广抗病高产品种;中抗以上的品种能满足生产防治需要,不必施行其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简小鹰 《植物保护》1987,13(5):46-48
一、植物病害的演替现象与新病害的流行 危害某种作物的主要病害种类随时间的延续而不断改变,新发生的病害代替了原来的病害,或与原有的病害同时危害,使作物蒙受更大的产量损失。往往当前的病害情形同10年、20年前的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甚至会面目全非。这种病害的演替现象见之于各种作物,而尤以大田作物(稻、麦等)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南北稻区水稻上的主要病毒病,山灰稻虱(Laodelphaxstriatellus)传播,70年代在浙江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双季晚粳。近年来该病又在云南、江苏、山东等省一些县市流行为害,以为害单季晚粳为主,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而水稻的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生产上可采用种植抗病品种来防止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流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四大主要病害之一。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黑龙江省抗、感不同和熟期不同的6个生产主栽品种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分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数以及初始发病率等多种流行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感病品种叶瘟及穗颈瘟发病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发病程度高,发病时间比抗病品种早7~10 d,供试品种田间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分别建立了不同抗、感品种的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的预测模型,其中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季节雨日和相对湿度对田间稻瘟病的流行速度影响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飞虱在水稻上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SV)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笔者对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途径与特性、影响传毒的生态因子以及可能的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以期加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内在原因的认识,并为该病害的宏观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裴强  冉红 《植物医生》1999,12(5):9-11
重庆市的万州移民开发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马铃薯种植面积18万公顷。影响我区马铃薯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是马铃薯晚疫病危害,1997年发病面积6.87万公顷,全区因病害损失,折原粮达5千万kg。一、发生流行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区曾有大流行危害,后因加强化学防治和品种选育,常年虽有发生,但未造成流行。进入90年代后,由于品种抗性衰退,马铃薯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病害加重,病区扩大,导致了1997年全区病害再度大流行,其特点是发病早、流行快、范围广、危害重。1997年发病最早是开县,在海…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近几年来,在东台市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生呈加重之势,个别田块发病严重,产量损失达六成,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掌握病害发生消长规律和探讨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近年东台市植保植检站对灰飞虱虫口消长、水稻黑条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