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空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凝聚型,但已经较接近于随机分布型;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特征,保定、唐山、张家口、石家庄、秦皇岛地区分布密度较高,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扩散特征;(2)时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景区增长态势出现3个波段,即“较快增长期”(2000—2005年)、“平缓增长期”(2005—2008年)、“快速增长期”(2008—2014年),景区内部的发展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层级的差异特征;景区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程度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偏移,景区等级与景区分布均匀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2—2013年陕南A 级旅游景区统计资料,运用最邻近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借助地图、GIS空间分析工具和实地调研等手段,对陕南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与结构模式的演变及其内在机理作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① 陕南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由高度集中逐步向均匀分布演变;② 分布结构模式经历了一极集中型、两极集中型、两强一弱三极集中型、一带集中型和接近均匀的随机分布型的发展变化;③ 陕南A 级旅游景区空间扩散表现出由西向东、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交通线向外扩散、由高度集聚向均匀分布和由平原向深山的特点,其原因主要与区域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交通网结构的变化、客源市场位置以及政府对建设A级景区的鼓励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沙尘暴气象灾害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何清  贾春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212-214,219
新疆要快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抵御沙尘暴灾害的能力,急待了解沙尘暴灾害的演变规律。利用气象灾害历史统计资料,总结新疆沙尘暴危害的主要类型,分析1761~1949年新疆沙尘暴灾害基本特征和1961~2000年沙尘暴灾害的频次演变,得出新疆重大沙尘暴灾害呈阶段性变化。这与沙尘暴天气日数呈下降变化趋势并不具有同步性。新疆沙尘暴灾害受经济、人口、耕地等变化因素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技术,对1990—2010年艾比湖地区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表明,艾比湖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其东部和西岸地区。20a间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990年的4 426.49km2减少到2010年的637.33km2,减少了3 789.16km2。经历了强烈逆转—稳定发展—基本稳定3个阶段,1990—200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从4 426.49km2减少到3 713.2 5km2;2001—2007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保持基本不变,但沙漠化程度稍有加重;2007—2010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略微增加,沙漠化程度在持续加深。近20a来沙漠化转变尤为显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导致了研究区东部的沙漠化程度的加剧。  相似文献   

5.
巢湖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凤满  金高洁  高超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5):178-181,220
以巢湖湖体12个监测点多年监测资料分析巢湖水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其成因。结果得出,在时间序列上,巢湖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浓度在1995—2007年间变幅不明显;而总氮(TN)和氨氮(NH3—N)浓度下降趋势显著;叶绿素a(Chla)指标除2003年外变幅较微弱。空间分布上,比较1995—1999年和2000—2007年2个时段,CODMn高浓度地区在西湖区有所扩张,TP向西湖区有所收缩,NH3—N高浓度地区从派河入湖口、塘西一带转至南淝河、桥南且面积收缩,TN和Chla在西湖区浓度仍高于东湖区,而pH值在东湖区的槐林地区较高。总体而言东湖区水环境质量好于西湖区,近年来水环境有改善趋势。巢湖水环境时空演变缘由可能是丰富的外源汇入加剧水环境压力,持续的内源释放加重富营养化程度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易诱发大规模蓝藻爆发。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产实践,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会宁县A级绿色食品小扁豆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
叶永棋  杨轩 《土壤》2007,39(3):400-403
本文在野外考察和4次遥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987年以后水土流失总体上有所好转,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但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有增加趋势,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加速趋势。全省11个地区中有9个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但强度以上流失面积增加;90个县域中有83个存在水土流失分布。由于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浙江省水土流失一般散布在广大丘陵山区,其绝对侵蚀量小、相对侵蚀量大,潜在危险性很高。  相似文献   

8.
近40年新疆三生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疆近40年三生用地转型的研究,探讨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背后深层次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问题,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基于新疆1980 ~ 2020年共8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利用ArcGIS、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环境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  结果   1980 ~ 2020年新疆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大幅增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 1980 ~ 2020年新疆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降低,其中2015 ~ 2020年降幅最快,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生态环境起到正效应的因素主要是其他生态用地转型为草地生态用地,对生态环境起到负效应的因素主要是水域生态用地转型为其他生态用地; 新疆生态环境高质量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1980 ~ 2020年面积不断缩减;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域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噶尔和吐鲁番三大盆地,面积呈扩张趋势。  结论  水域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是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环境高质量区域面积不断缩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疆高温热浪的人口与耕地暴露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险性和暴露度是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的关键决定因素。该研究基于1961-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格点数据、2001-2020年人口及耕地数据,分析新疆高温日数、高温热浪危险性及承灾体(人口与耕地)暴露度的时空变化,并计算各承灾体和气候因素对暴露度年代际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新疆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高值区主要位于吐鲁番盆地及罗布泊地区;2)新疆高温热浪初日多出现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终日多出现在8月,且大部分区域热浪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呈滞后趋势;不同等级高温热浪累计频次高值中心均位于吐鲁番地区,热浪等级越高,累计频次及影响范围越小;3)近20年来,新疆高温热浪人口、耕地暴露度在范围和强度上有所增加;气候因素对人口、耕地暴露度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其贡献率逐渐下降,而人口、耕地与综合因素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建立京津风沙源核心地带-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程度五级分类体系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并对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末期成像的Landsat-TM数字影像以及1970年代中期成像的Landsat-MSS数字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并应用空间分析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对该区土地沙漠化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应用土壤分布图、地形图等相关环境条件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该区土地沙漠化演变过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该区197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末期土地沙漠化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分别占到50.8%,56.6%和64.7%,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期土地沙漠化扩张平均速度分别为235km2/a和335 km2/a.在10~15 a的时间尺度上土地沙漠化程度加重与减轻过程中存在渐变与跃变两种变化方式,因此该区的土地开发利用需要极其慎重,防止措施不当导致土地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重度或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在沙漠化演变过程中,土地沙漠化程度加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半固定风沙土土壤类型区域内、在坡地与坡脚地形区域内、在沿河谷与河岸地貌区域内,土地沙漠化程度减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湖泊周围、沙地中的地势较低处;土地沙漠化程度始终保持稳定的区域地形多为山地、丘陵、河岸.土壤类型多为栗钙土和黑钙土.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过程中,应该针对该特征规律采取相应的开发利用或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新疆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空间降水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降水的空间插值已被广泛应用,而不同的插值方法因不同的地区和研究目的产生不同的效果。采用新疆18个国家基本站点1957-2000年的日平均降水数据,应用地信软件ArcGIS中的地统计学模块进行空间降水插值实验,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和克里格方法探讨了新疆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两种插值方法在分析区域降水空间分布方面各有优缺点,在整体分析上,克里格插值法要优于反距离加权法,但在局部地区的分析上,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效果,通过增设模拟气象站点、补充实测站点数据空间变异性信息,采用确定性函数和地统计学的综合插值方法进行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与比较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佳抽样间距,确定气象站点影响区,建立降水量与经纬度、高程、坡度、坡向、NDVI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增设模拟气象站点,可以有效增加降水量空间变异信息,显著提高降水量空间插值效果。(2)通过对比发现,反距离加权法(IDW)、复二次径向基函数法(MRBF)和普通克里格法(OK)3种空间插值方法中,MRBF的插值效果最好,是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最适插值方法。(3)在新疆地区采用逐步综合的方法,即以多元回归方法增设模拟气象站点和MRBF进行年降水量空间插值,全面考虑影响因子与空间变异性,去除了多元回归带来的"边界效应",弥补了实测降水量空间信息,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年降水量数据集。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为满足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实际需要,在GIS支持下,以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物分析为基础,对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投入密度超过400 kg/hm2的地区有20个,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玛纳斯河、伊犁河流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药面源污染区域的分布与化肥面源污染分布基本相同,从农药投入密度来看,超过3 kg/hm2的地区有18个;畜牧粪尿排泄密度超过30 kg/hm2的地区有13个,畜牧养殖污染从程度上来说北疆地区明显要大于南疆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中风蚀占89.32%,水蚀仅占10.68%。对新疆地区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I类区域属于重污染区域,Ⅱ类区域属于农资类污染区,Ⅲ类区域属于畜牧污染型重污染区域,Ⅳ类地区为轻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4.
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少坤  周卫军  苗霄霖  杨威  杨君  郭子川 《土壤》2014,46(5):881-885
茶树是典型的喜酸聚铝植物,为了弄清茶树根际土壤铝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采集了湖南省不同茶厂、不同母质和不同种植年限的茶树根际土壤,研究了茶树根际土壤铝的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茶厂由于地域、母质、种植年限等的差异,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含量变化为腐殖酸铝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交换态铝无机吸附态铝;除腐殖酸铝外,其他3种形态铝含量均以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茶树根际土壤的含量最高,且不同形态铝含量有随着茶树种植年限延长而增高的趋势。土壤交换性酸与水解性酸对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有显著的影响,而与p H的关系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特征,与无机吸附态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腐殖酸铝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疆盐生植物区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际调查和文献查阅,初步收集了新疆盐生植物共305种15变种7亚种,隶属38科124属,分别占新疆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38.0%、17.3%和8.9%,约占中国盐生植物总数的60%。其中约35%的种未被《中国盐生植物》收录,约1/2的种未被“世界盐生植物数据库”收录。盐生植物中约63.9%的种集中分布于藜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中,多数建群植物为中亚、亚洲中部或地中海地区盐生植物区系成分,盐生植被的旱生特性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引入“社会责任”的绿色营销的基础上,通过对牛姆林旅游资源地实地调查、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牛姆林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牛姆林的客源市场特征并结合其旅游产品特点,并提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雪密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9个代表站点实测资料显示,新疆雪密度变化有明显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之分,稳定期雪密度随时间呈斜率为0.0059的直线变化;进一步通过对新疆29个有雪密度观测资料的气象站40a(1964—2003年)气象资料进行聚类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雪深、大风、吹雪日数等因子与稳定期雪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了雪密度估算的气候模型。利用雪密度气候模型,以79个站雪密度为基础,采用mapgis65,结合地形、高程和卫星遥感数据,完成了新疆稳定期雪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图是可用于计算的电子图集,可随时提取新疆及其任意区域的雪密度。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伊犁新垦区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磁化率参数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粒度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的质量磁化率差异明显,杨树林地、农田林带边荒草地、杏林地与农田(几种油葵地)和干旱草场相比,土壤质量磁化率明显偏低;土壤质量磁化率与土壤有机质、粘粒、粉粒含量成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相关系数差别较大,与土壤沙粒含量大多呈较好正相关.土壤频率磁化率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现较好正相关,个别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土壤粉粒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与土壤沙粒含量呈较好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81-2018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81—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为该区土壤水力侵蚀理论研究和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实践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1981—2018年新疆38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半月降雨侵蚀力算法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因子R,进而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内在作用,并采用倾向率和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新疆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 ①新疆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空间格局相似,呈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的格局。近40 a新疆年降雨侵蚀力总体上处于波动增加趋势,其平均增速为15.6[MJ·mm/(hm2·h·a)]/10 a,但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其倾向率天山北部多呈正值,南部多为负值或持平,且北部高于南部。②降雨侵蚀力最大倾向率多出现在夏季(6—8月),但不同区域四季分配格局不同,北部大部分区域春、夏季较高,南部大部分区域夏、秋季较高,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呈集中在“春夏”格局,但不同区域集中程度不同,其年内集中程度均为降雨侵蚀力高于降雨量,说明能够产生土壤侵蚀的大降雨事件多出现在5—8月。[结论] 气候和海拔高度是影响降雨侵蚀力格局的关键要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春夏季的大降水事件对新疆天山山区土壤水力侵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