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健康杨树枝条上分离到1株能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内生细菌,编号为NS3。该菌株对供试的13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活菌的平均抑菌带宽度达到25.6mm以上,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达到48.6mm以上;人工接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达85.4%和69.6%,与生产上用于防治该病的常用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根据其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最终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高原杨树烂皮病及其发病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冬 《植物保护》2004,30(5):35-35
川西高原高海拔宽谷区人工造林适生树种很少,近10年造林首选树种均以光果西南杨和康定杨为主.目前已营造杨树纯林2000hm2,并建有以培育杨树苗为主的苗圃26.7hm2.据调查,在苗圃幼苗杨树烂皮病发病率高达100%,病情严重时造成幼苗地上部分枯死,幼树发病率为71%.由于杨树烂皮病在川西高原首次发生,作者对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对其造成流行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主要栽培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2006年,对吉林省现行推广的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抗性差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品种的适生区域内,晚花杨(Populus×eurameicana‘Serotina’)、格尔里杨(Populus×curameicana‘Gelrica’)、西+加杨(Populus suaveolens+P.canadensis)、黄快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 ‘Huangkuai’)、白林2号杨(Populus‘Bailin-2’)及中延1号杨(Populus ‘Zhongyan’)高度抗病;中绥12号杨(Populus deltoides × P.cathayana ‘Zhongsui-12’)、大青杨优良无性系(Populus ussuriensis ‘ Jilin’)较抗病;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银中杨(Populus alba × P.berolinensis)中度感病;迎春5号杨(Populus nigra × P.simonii‘Zhonglin Sanbei-1’)、北京杨(Populus pyramidalis × P.cathayana)、小×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opulus nigra)、吉林杨(山地1号)(Populus deltoids ‘Jilinsis’)、长林1号杨(Populus×beijingensis‘Changlin-1’)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 ‘Neva’)、欧美杨108(Populus×euramericana‘Guariento’)易感病。对发病率在50%以上的造林地,应采用苗木平茬处理措施;当杨树幼林地苗木发病率在50%以下时,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10%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1∶10)和50%多菌灵(1∶25)涂干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防治效果最好,为82%~95%。  相似文献   

4.
东北杨树烂皮病发生流行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  杜春英  于成龙 《植物保护》2011,37(4):138-141
利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02-2009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杨树烂皮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8年,东北4省(区)均有不同程度杨树烂皮病发生,其中辽宁省发生杨树烂皮病的面积最大,尤其在2006年以后,平均发生2.69万hm2/年;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面积较小。近2年东北4省(区)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均有上升趋势;东北4省区的杨树烂皮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其中吉林省的松原市近8年来,每年都有杨树烂皮病发生,平均0.360 7万hm2/年。此项研究将为林业部门和气象部门建立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与灾损评估服务平台,开展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拮抗放线菌A03的生防作用及其分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京郊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放线菌,编号为A03。为了科学评价该菌株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防治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化学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果蔬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较强,平板抑菌带宽度达11.0~12.0 mm。温室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发酵上清液对甜椒灰霉病和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84.97%和79.51%。根据其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03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吸水链霉菌Strep- 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内生细菌对华山松烂皮病的生防效果及其生理响应,采用平板涂布法和对峙培养法从健康华山松树皮上分离筛选抗烂皮病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的拮抗菌株,运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喷雾法研究其对华山松苗烂皮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及苗木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观测其对田间发病华山松病斑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分离得到具有优良拮抗效果的菌株Ba4,经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发酵原液盆栽防治效果可达90.15%,稀释至105防治效果也有17.77%,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下降.接种病原菌30 d后,不同浓度Ba4菌剂处理的苗木丙二醛含量均减少,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丙二醛含量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显著负相关;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则与其相反.田间试验中原液和稀释倍液(10、102和103)的病斑治愈率均超过80%.表明菌株Ba4对松烂皮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调节华山松抗性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分离筛选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共分离纯化得到12株能够拮抗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的放线菌菌株,其中菌株XG40对蜜柚黑斑病菌的拮抗能力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6.3 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recA、rpoB、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XG40确定为小串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enulae。抗菌谱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G40的发酵液对番茄叶霉病菌、蜜柚炭疽病菌、蜜柚黑点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2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抗菌性能广谱高效。菌株XG40对黑斑病菌的抑菌机制表现为受抑制菌丝发生畸变、粗细不均匀、大量断裂,其发酵液能使黑斑病菌孢子内含物消解并产生液泡。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G40发酵液对室内离体果实黑斑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3.52%和78.87%;对田间果实黑斑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8.91%和71.15%。因此,菌株XG40可作为防治蜜柚黑斑病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水稻白叶枯病天然生防药剂,本研究利用共培养和牛津杯法分离筛选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共分离纯化获得65株放线菌菌株.在8株能够拮抗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放线菌菌株中,Sr-6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拮抗能力最强,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46.4 mm±2.3 mm....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对小麦全蚀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分别从河南省商丘市及驻马店市小麦全蚀病发生田块中采集小麦根际土样,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共分离到1051株细菌,通过与全蚀病菌G1037菌株进行平板对峙筛选,最终获得9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16S rDNA序列比对及生理生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P155、P154、P16及P147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P188和P9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LY3为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菌株S38为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菌株B20为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菌株P147含吩嗪和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菌株B20含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除B20、LY3、S38和P147外,其余菌株均可产生嗜铁素。9株细菌都产蛋白酶。除P97、B20和S38外,其余菌株均可产脂肽类物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9株生防菌对小麦全蚀病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菌株P155和P154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分别为67.11%和63.82%,略高于3%的苯醚甲环唑种衣剂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具有作为小麦全蚀病生防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11.
杨蕾  周国英  梁军 《植物保护》2016,42(2):47-54
黄绿木霉YGF9菌株和木贼镰刀菌LX6F2菌株分别为分离自杨树组织和杨树林土壤中的2株生防菌。为了研究黄绿木霉和木贼镰刀菌对杨树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的生防抑菌机制,从生防菌株对病原菌代谢系统和生理生化的影响2个方面研究了生防菌株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两生防菌株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病原菌菌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与辅酶I的活性,使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急剧下降;两生防菌株可显著提高病原菌菌丝体的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病原菌蛋白质含量。说明两生防菌株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省临沂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gz-8,发现其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皿内抑菌活性达72.5%。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z-8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进一步对菌株gz-8的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其发酵液粗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EC50=3.18 μg/mL)和分生孢子萌发(IC50=1.92 μg/mL),且活性明显高于菌体粗提物;同时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1 000 mg/L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感染胶孢炭疽病芒果果实的防效达到35.94%,与同浓度下百菌清的防效(34.1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 solani)和落叶病菌(Marssonina sp.)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花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297个微生物菌株,其中105个为真菌,192个为细菌。通过初筛,获得了20个对3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均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其中7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5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3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不同种,2个鉴定为安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nhuiense),3个为其他种。经复筛和验证,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P87的生防潜力最强,可以作为花椒病害生物防治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对蓝莓根腐病有良好防效的生防真菌资源,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蓝莓组织中分离筛选蓝莓根腐病病原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真菌,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平皿培养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拮抗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观察其重寄生现象,测定其胞外水解酶活性以及室内盆栽防效。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2株菌株G18和MG6对蓝莓根腐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0.24%和62.65%;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 MG6 鉴定为球孢瓶束霉 Ascodesmis sphaerospora;菌株 G18 和MG6的发酵代谢物对蓝莓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9.85%和42.86%,挥发性代谢物对其抑制率分别为21.39%和18.50%;从2株菌株发酵液中检测到了芥酸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α-姜黄烯等13种已知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同时发现2株菌株均可以分泌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水解酶;显微观察发现2株菌株均使病原菌菌丝出现明显的溶解、裂解等现象;菌株G18和MG6对蓝莓根腐病的防效明显,分别为65.33%和61.33%;接种菌株G18和MG6后蓝莓幼苗根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最高,较清水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01倍和1.02倍,接种菌株MG6后蓝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最高,在根和叶中的POD活性较清水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 1.10 倍和 1.09 倍,先接种菌株 G18 后接种病原菌的蓝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最高,在根和叶中分别达559.61 U/g和422.68 U/g;接种菌株G18和MG6后蓝莓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036 mg/g和1.038 mg/g,均高于清水对照组。表明菌株MG6和G18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蓝莓根腐病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的拮抗细菌,从健康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拮抗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拮抗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生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保守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XJ-3和XJ-4,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4.31%和65.25%。基于菌株XJ-3和XJ-4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gyrB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将其均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XJ-3和XJ-4的发酵液中均含有一类具抗真菌活性、耐热性的非蛋白类次生代谢产物;经菌株XJ-3和XJ-4发酵液处理小麦幼苗后,株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6.48%和13.12%,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0%和14.29%,其中菌株XJ-4的促生效果相对较好;对小麦全蚀病的盆栽防效分别达到51.29%和52.46%。表明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胞杆菌XJ-3和XJ-4可用于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防治杨树溃疡病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筛选到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以及离体组织试验对杨树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目的菌株进行了防治效果测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115株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有拮抗效果的菌株24株,并复筛出拮抗效果良好的菌株5株,最终从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杨树溃疡病拮抗真菌,编号为YGF9,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防治效果可达76.47%,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表明菌株YGF9可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长,是防治杨树溃疡病的潜在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香蕉炭疽病是由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侵染引起的,是香蕉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中国香蕉的北运和出口。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炭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CY-14,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经初步鉴定,该放线菌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其发酵液稀释10倍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达92.5%,同时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其发酵液热稳定性较好,经100 ℃处理2 h后,体积分数为10%的发酵液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为55.7%,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仍可完全抑制香蕉炭疽菌的孢子萌发;CY-14纯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具有一定的防效,与对照药剂1 000 mg/L百菌清的防效相当。菌株CY-14作为香蕉炭疽病的生防放线菌,具有发现新型抗生素或者活性化合物的潜能,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控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炭疽病,自辣椒上分离得到内生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筛选对胶孢炭疽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于室内测定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及接种后辣椒内抗病活性物质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结果显示,从辣椒上共分离纯化获得46株细菌,其中菌株SQ-6对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1.11%,显著高于其他45株。结合菌株SQ-6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Q-6菌株的50%无细胞滤液可引起胶孢炭疽菌菌丝畸形、断裂等,对其抑制率为57.87%。SQ-6菌株的10%、50%发酵液和10%、50%无细胞滤液均能显著降低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50%无细胞滤液的防效最好。SQ-6菌株能够提高辣椒内Vc、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诱导辣椒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丙氨酸解氨酶(p...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鉴定的5株拮抗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筛选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生防菌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研究其生防机制。对峙试验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中以QHZ-3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为44%;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QHZ-1和QHZ-2具有丰原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合成酶基因;QHZ-4仅具有Fengycin合成酶基因;而QHZ-3与QHZ-5菌株同时具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酶基因。选择最具生防潜力的QHZ-3进行进一步试验,发现该菌株发酵滤液对疮痂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0.4 mm,且在高温、紫外照射以及强酸强碱的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仍然可保持在27 mm以上。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每瓶(250 mL)装液量60 mL,接种量6%,摇床转速180 r·min-1,发酵时间60 h的条件下,菌株QHZ-3的生长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装液量每瓶40 mL、摇床转速170 r·mi...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有益的生防菌,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评价其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生防效果以及提高寄主植物耐盐碱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尖孢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YB-2,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1.37%;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YB-2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B-2具有溶解无机磷的能力,且具有产氰化氢、羧甲基纤维素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吲哚乙酸和嗜铁素的能力,在NaCl含量为1%~9%、pH 7~9条件下均能生长。菌株YB-2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相对防效达56.83%;在盐碱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接种YB-2的紫花苜蓿株高极显著增加了17.82%,根长显著增加了28.22%,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51.12%和48.57%。表明菌株YB-2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