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季豆枯萎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宁市郊11个病区采集的四季豆枯萎病株标样,经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明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 Kend & Syd)。此病在南宁于4月上中旬四季豆初花期开始发生,5月中下旬盛花至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用滤纸碟法进行药效试验的结果,40%灭病威300-500倍液的抑菌圈最大,田间灌根防治也有一定效果。可用种子重量的0.5%多菌灵可湿性粉拌种。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秋抗19号和秋抗6号较抗病。 相似文献
2.
3.
以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OC,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为靶标筛选拮抗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2株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拮抗效果稳定、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QHZ-Yb1和QHZ-Yb2(以下简称,Yb1和Yb2),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抑菌带宽度达3.37 mm和3.42 mm,抑菌圈直径2.7 cm,抑菌率分别达到61.9%和62.3%;通过形态学结合生理生化及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这两株菌均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潜在拮抗促生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b1和Yb2具有多种拮抗促生因子,其脂肽类粗提取物的抑菌率分别达到57.4%和58.0%,生长素IAA的分泌量可达1.56 mg·L~(-1)和3.69 mg·L~(-1),溶P量为0.77 mg·L~(-1)和1.19 mg·L~(-1),两个菌株均可产嗜铁素、分泌酪蛋白酶;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Yb1和Yb2菌液均可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菌株生物效应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Yb1、Yb2以及Yb1+Yb2菌悬液的处理不仅对黄瓜枯萎病有明显的生防效果,而且可显著增加黄瓜植株的生物量,增加黄瓜植株根际土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尤其以Yb1+Yb2菌悬液的处理效果最显著,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降低11.11个百分点,植株生物量增加56.7%。结论:菌株Yb1和Yb2具有生防潜力,两菌株配合运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提前接种非致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孢镰刀菌203株菌系接种在西瓜苗上,从中选出非致病尖孢镶刀菌系109个,分3个类群。用有促生作用,能在西瓜导管定殖的10个代表菌系提前接种,经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16和317菌系的防病效果最好。在土壤含枯萎菌量2%条件下,推迟发病7~10天。在土壤含病菌量0.01%条件下,接种后25天,交叉保护防效分别为34.6%和68.2%。防病效果随枯萎菌量的下降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价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境友好型消毒剂的选择提供理论线索。本研究以实验室威百亩熏蒸的土壤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威百亩熏蒸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及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群落重建及功能修复的机制。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总共测得1 062 241个高质量序列,共比对出5 882个细菌分类单元(OTUs)。熏蒸处理后不同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较为类似,但是在种水平差异显著。威百亩熏蒸处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造成很大影响,使得细菌群落α多样性、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共发生网络关系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代谢活性在熏蒸处理后的初、中期阶段表现出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并在处理后的中后期迅速恢复并趋于平稳。以上结果表明,威百亩处理对细菌群落造成强烈的“生态扰动”,导致细菌群落表现出“抑制-激活-恢复”的阶段性特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科学评价威百亩土壤消毒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撑,为环境友好型消毒剂的选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从南宁市郊11个病区采集的四季豆枯萎病株标样,经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明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 Kend & Syd)。此病在南宁于4月上中旬四季豆初花期开始发生,5月中下旬盛花至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用滤纸碟法进行药效试验的结果,40%灭病威300—500倍液的抑菌圈最大,田间灌根防治也有一定效果。可用种子重量的0.5%多菌灵可湿性粉拌种。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秋抗19号和秋抗6号较抗病。 相似文献
7.
番茄尖孢镰刀菌诱导棉花抗枯萎病的效果——诱导棉花抗黄、枯萎病研究之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致病的番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Sacc.) Snyder e Hansen]菌系F86-15经培养制成诱导菌菌剂,播种时用于浸种和沟施,可有效控制棉花枯萎病。在重病地区.经两年多点试验,其防效与多菌灵相当,比对照增产19.6%和20.3%。机理测试表明,诱导菌与挑战菌同时接种时,前者的接种量为后者的10倍,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理化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浓度20、100和500 mg/kg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威百亩熏蒸处理0、14 d后,50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为84.64%、90.52%,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的86.72%和91.87%,100、2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熏蒸处理28、56和84 d后,4个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3个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0、14、28、56和84 d后的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差异不显著。除56 d外,2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28和84 d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8.77、14.77、9.77和8.75,均显著低于对照;10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和28 d后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6、6.77和10.78,显著低于对照,而处理56、84 d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0 mg/kg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后,土壤反硝化作用在熏蒸后0~14 d受到抑制,28 d后土壤反硝化作用自然恢复;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无论熏蒸初期或后期与均对照差异不显著。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影响与nirS型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无关,说明nirS型反硝化细菌在土壤反硝化作用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西瓜枯委病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的毁灭性病害,随着西瓜逐年连作和重茬,该病发生日趋严重。1999年九江市庐山区西瓜病害大发生,其中枯萎病占总发病的面积51.8%,给瓜农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该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其他学者的意见,现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1.
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机理,以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为指示菌,以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0.5 g/mL为基准,设置0、0.25、0.5和1.0 g/mL共4种处理浓度,通过测定菌丝形态结构、菌液电导率、菌体丙二醛含量、细胞壁相关水解酶活性、呼吸代谢途径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其抑菌机理。结果显示,1.0 g/mL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处理效果最好,其中,处理后病菌菌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大,最大可达1.45 ms/cm,是对照组的1.57倍;丙二醛含量达3.16 mmol/g,为对照组的2.24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0.57 U/g和14.16 U/g,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升高了48.04%和17.80%,同时细胞壁降解,使细胞完整性受损;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最低,分别为7.33 U/mg和0.28 U/mg,较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了73.02%和47.17%;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0.44 mg/g和5.34 mg/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0.71%和56.30%,呼吸能量代谢受阻,抑制菌体生长。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可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809、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孢子不同类型施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于2019年5—8月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菌株,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菌剂施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以及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应用效果最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到83.98%;与CK(只接种病原菌)相比,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效果最好;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降低叶片中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促进效果最好;在播种后30 d,黄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19.96%、213.75%、139.29%、97.53%、101.15%、70.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则分别比CK下降了46.10%、60.28%。研究表明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菌剂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能力,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用于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维管组织导向杀菌剂,基于植物韧皮部“离子井”效应对非内吸杀菌剂咯菌腈进行弱酸化结构修饰,在蓖麻模型上完成韧皮部输导性筛选和机制验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咯菌腈羧酸衍生物在香蕉植株上的输导分布,并测定衍生物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羧酸基团引入使咯菌腈衍生物在蓖麻幼苗上表现出韧皮部输导性,证明存在pH依赖的“离子井”效应机制;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衍生物1a在被叶片吸收后能向下传递到香蕉植株球茎和根部,并能够降解释放出咯菌腈,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为54.5%,显著高于咯菌腈原药处理组的防效6.5%。表明基于韧皮部“离子井”效应的结构修饰是香蕉维管组织导向杀菌剂研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的病原菌组成及致病特征,于2018—2019年从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区采集341份水稻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TRI11基因序列鉴定及产毒力测定对其产毒化学型进行分析,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从水稻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392株,其中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为385株,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为7株。亚洲镰刀菌分为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化学型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化学型菌株,分别占亚洲镰刀菌总菌株数的 66.8% 和 33.2%;禾谷镰刀菌均为(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化学型。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在全省范围内为优势群体,而产15ADON的禾谷镰刀菌仅在淮北地区被发现;产NIV的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性要显著高于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不同产毒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均有一定致病性,但NIV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菌肥在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同时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棘孢木霉菌肥对连作4年的黄瓜根际棘孢木霉菌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DNA拷贝数变化和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菌肥对黄瓜幼苗期和速长期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24%和76.81%,均与药剂对照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棘孢木霉菌的DNA拷贝数出现2个高峰期,即黄瓜苗期和盛果期,其DNA拷贝数分别为235 000.00 ng/μL和80 500.00 ng/μL。黄瓜速长期、盛果期、生长末期的尖孢镰孢菌DNA拷贝数分别为15.41、54.87和18.36 ng/μL,且显著低于同一时期药剂对照和清水对照。黄瓜幼苗期、速长期、开花期和盛果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分别为2.24、1.98、2.52和2.12,均高于药剂对照。由此可见,棘孢木霉菌肥在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同时,还可以改善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809、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886和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 相似文献
19.
荸荠枯萎病在我国各个荸荠Eleocharis dulcis产区普遍发生,是影响荸荠产量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于2010—2012年调查了湖北省荸荠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并进行了荸荠品种抗病性评价、室内药剂筛选及药剂处理球茎盆栽和田间试验。3年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荸荠枯萎病于8月中旬开始发生,8下旬—9月上旬温度适宜,病害开始缓慢增长;9月下旬—10月中旬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情指数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但各年份的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沙洋荠、肇庆荠、韶关马坝荠、桂林荠-1品种对荸荠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10%苯醚甲环唑、25%多菌灵、40%氟硅唑和25%嘧菌酯4种药剂处理球茎均有利于荸荠出苗。经多菌灵和氟硅唑处理的球茎假植到大田2个月后对荸荠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22.3%和27.0%,而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病基本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