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立足于生态移民,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选取环境治理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对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移民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该地的生态修复状况持续上升,生态发展状况和综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波动较大,但发展实现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生态移民的多重目标实现率较低,整体发展态势欠佳。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每万人拥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自然灾害成灾率、人均粮食产量、农业产投比、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要促进和实现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加大对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控制农村人口增长,营造良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夏吉昆  于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65-1667,1676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所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以云南省沾益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县域(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县2004~2008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出评价。研究表明,云南省沾益县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在下降,资源环境状态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已经出现下降,目前的趋势表现其趋于压力的承受范围之外。响应指标在生态环境对胁迫恢复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生态环境压力强度较大,压力指标不断增大。并提出了提高云南省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左志莉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112-9114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已被广泛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南宁市城市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近7年来南宁市不同系统生态位格局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7年,南宁市生态位总体上呈波浪上升的趋势;环境生态位呈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变化比较平缓;社会生态位除2005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经济生态位呈持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对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全省范围内,兰州市得分较高,说明人居环境较优,其余城市得分偏低,而且各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有一半城市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酒泉最差。其次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郑敏  陈健飞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262-266,289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08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总结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规律,提出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2002—2008年期间均有所提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均值的差异程度十分显著,深圳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而云浮、阳江和汕尾的集约化水平很低。最后对如何提高全省整体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缩小市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态绿化不仅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衡量标准,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人类、自然、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该文以榆林市城市建设为例,从城市生态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两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卢青 《甘肃农业》2006,(11):49-50
本文以我国19个副省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和综合排序,得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好坏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促进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东娟  齐伟  杨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75-1777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在介绍县域生态经济分区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首先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3方面共选取27个指标构建了分区指标体系,然后以乡镇为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利用提取的主因子作为新的综合变量,并以各主因子得分矩阵为新的综合变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考虑地形地貌和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县域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在分析各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各区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76-178
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出发,选定了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准格尔旗2006~2010年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测度,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原荣  朱晓媚  吴安湘  周青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12-1213,1219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2004年桂林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桂林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93 484 hm2,面临的生态压力低于全国和世界水平,资源环境形势较为乐观.但是,桂林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199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1.16倍,在全国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桂林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措施,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借鉴《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以及相关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等的评价指标,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重庆市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2—2012年重庆市生态竞争力进行定量计算与评价,为重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唐素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45-1004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白银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白银市人均生态赤字达1.341 28 hm2,超出生态承载力的186%,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足迹的需求空间以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其需求空间占全部需求空间的65.5%,是生态足迹总供给面积的1.52倍。针对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秦皇岛市发展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平平  尹君  张贵君  杨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31-3033
从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成果,前提假设,计算过程等方面对生态足迹分析进行了介绍,针对秦皇岛市2002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2002年全社会的发展形势是不可持续的.并针对问题,总结出了兼顾生态足迹分析法和秦皇岛市自身发展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分析四川省粮食生产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设计了四川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1990~2006年的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稳步提高,但存在粮食产量变动频繁、耕地保有量持续减少等诸多隐患。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了2006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显示:四川省内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存在相似性和互补性。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四川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产生生态赤字1.3509hm2,其中化石燃料用地、草地和耕地生态足迹占的比重较大。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比起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明显偏低,但是由于重庆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费需求将长期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省2006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定量测度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结果显示,河南省2006年生态赤字为2.2567hm^2,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河南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分析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海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15-8717
以淮安市2006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淮安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淮安市生态足迹为2.411590hm^2,而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40998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2.070592hm^2,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的存在影响了淮安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草地、水域都有一定的生态赤字,草地、水域生态赤字较大且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生态赤字次之且在总体上受政策影响较大,自2003年以来有加大趋势。林地、建筑用地有一定的生态盈余,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赤字总体上呈现"U"形变化趋势。为实现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