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矮花叶病(MDM)是玉米的一种重要而又广泛传播的病毒病。Gordon等(1981)指出,美国大多数生长约翰逊草的地区均发生矮花叶病毒A株系(MDMV-A)。据Scheif(?)le(1969)报道,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使产量减少17%。Cole等(1969)所获资料表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侵染和干旱胁迫能降低玉米的产量、株高和籽粒饱满度。其影响早有记载,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在干旱年份(如1988年美国玉米带)也许是很重要的,因为和干旱有关的大量病毒传播介体所引起的MDMV接种体可能增加。以前对干旱和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Lindsey等(1975)认为,MDMV侵染的玉米植株叶片和正常叶片相比蒸腾速度下降,水势增加。在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3.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世界性病毒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危害越来越重,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是MDMV-B株系,至今尚未发现MDMV-A株系。感染MDMV的症状因寄主抗病能力、生育时期及环境条件而不同。根据显症叶片数及叶绿素被破坏的程度,参考病株高度、单株产量等指标,提出了5级分级标准用以记载植株的发病级别。MDMV可以种子传毒,农田杂草为病毒的积累和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初侵染源为病害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MDMV是一种借蚜虫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实践证明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MDMV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的玉米种质资源中,只有塘四平头和获白系统抗或高抗MDMV,而具有国外或旅大红骨血缘的材料基本感MDMV。国外学者对MDMV-A株系的抗性遗传研究较深入,我国则需加强对MDMV-B株系的抗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病毒(MDMV)是由与甘蔗花叶病毒密切相关的病毒株系组成的。MDMV造成美国和世界其它温带地区的玉米显著减产。将MDMV抗性转入某些玉米杂交种后显著地降低了由MDMV侵染所造成的损失。玉米抗病表现型表现为非系统性症状的特征。虽然,已经对抗性的遗传、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进行了研究,但是,对MDMV的抗性遗传知之甚少。有些抗病基因型在一小部分接种植株上表现出症状(即:感病表现型)。假如  相似文献   

5.
马丽 《玉米科学》2008,16(1):137-140
玉米矮花叶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重要病毒,我国已经确定可以侵染玉米的病原有SCMV、SrMV和PenMV。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抵御病毒入侵、保持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基因沉默的发现使人们对植物和病毒的相互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利用PTGS抗病机制为控制玉米矮花叶病提供了新的途径。简要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害特点及其主要病原;阐述了玉米矮花叶病毒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研究进展,展望了PTGS在开展抗玉米矮花叶病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离、纯化的玉米矮花叶病毒及其结构蛋白质制剂,获得了特效免疫血清,采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法,以及病毒与细菌凝集反应(ABB)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进行了病毒免疫诊断。结果表明,ELISA法和法的高度灵敏性保证了对玉米该病害进行免疫诊断的可靠性。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是降低玉米、高粱和苏丹草的籽粒及绿色体产量。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多年野生禾本科植物约翰逊草(S.halepense)是玉米矮花  相似文献   

7.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国春玉米区大面积发生流行,给玉米制种和大田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玉米矮花叶病发病规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毒危害,夺取玉米丰收。  相似文献   

8.
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光  马占鸿 《玉米科学》2003,11(2):089-092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近40年来,国内外关于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文献多达800余篇.本文从发生危害、品种(自交系)抗性、病原及其传播方式、栽培管理、环境条件、流行的时空动态、预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田间采集玉米矮花叶病标样,常规摩擦接种检测,几个分离物寄主范围局限于禾本科植物,可汁液摩擦、蚜虫(棉蚜和桃蚜)传毒、种子带毒(带毒率3%)。病叶汁液体外稳定性测定稀释限点(DEP)为10-3~10-4、失毒温度(TIP)为55~60℃、体外存活期(LIV)为1~2d。病毒粒子线状约430~750×13~15nm,病叶超薄切片内可见风轮状、环状内含体。病毒提纯制剂紫外最大吸收为262nm,最小吸收为245nm,A260/A280=1.2,病毒提纯制剂制备抗血清与MDMV-B(对照为北京分离物)和所采集的其它分离物均呈阳性反应。以朝阳、大连两分离物病毒RNA为模板,按文献报道的MDMV-B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反转录PCR,cDNA序列分析表明,和已报道的MDMV-B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率达98.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氨基酸差异,其同源率为99.4%。通过病原鉴定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cDNA序列分析,结果认为引起辽宁地区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病毒是MDMV,其流行株系为B株系。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子携带MDMV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苗期症状观察、ELISA和回接试验测定了几个玉米品种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情况,并对采自河北承德制种田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种子带毒部位进行了ELISA检测和侵染活性的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各部位携带病毒及其侵染活性差异显著。其中种表携带较多的丧失了侵染活性的MDMV;种皮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较低;胚乳带毒率和其侵染活性均较高;胚不带毒。此外,种子质量不同,其带毒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证明,种子处理和精选可以作为玉米矮花叶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矮生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钟  郑祖平  张国清  何川 《玉米科学》2006,14(1):076-078
有两套遗传体系决定矮生玉米的节间长度,即多基因矮生体系和单基因矮生体系。矮生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主要有系谱法、回交法和聚合选择法。矮生玉米自交系的利用主要有“矮秆×矮秆”“和矮秆×高秆”两种模式,其中“矮秆×高秆”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矮生玉米自交系利用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田间调查发现,湖北省长阳县玉米粗缩病发生普遍,白背飞虱大量分布,未见灰飞虱存在。通过症状观察、病毒dsRNA基因组电泳图谱分析、RT-PCR、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对湖北长阳玉米粗缩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湖北长阳发生的玉米粗缩病是由新的水稻斐济病毒暂定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  相似文献   

13.
玉米矮花叶病毒对玉米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性不同的10个玉米品种人工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B),研究在大田和温室条件下接毒和对照植株农艺性状,发现病毒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危害大于对株型性状的危害,株型性状损失率平均为9.8%,穗部性状损失率平均为34.7%。病毒可使株高降低15.8%、茎粗减少7.6%、叶长缩短6.5%、叶宽减窄9.4%、百粒重降低14.8%、穗重减轻51.7%、穗长减少32.5%、穗粗减少16.2%、穗粒数减少42.4%、穗粒重减轻50.5%。玉米生产上选择抗病品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育种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伟  郭玉宏  张芳 《玉米科学》2000,8(2):024-025
本文从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发病症状和抗性遗传特性,分析造成山西中部盆地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大发生的原因。通过对玉米育种圃和大田矮花叶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抗玉米矮花叶病的4种育种模式,并提出了4种模式的利用途径和高抗模式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矮生玉米的遗传与育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阎淑琴 《玉米科学》2000,8(2):036-037
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矮生玉米的遗传规律。回顾了我国矮生玉米育种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嫩江农科所育种实践,论述了矮生玉米的研究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大发生,实属历年罕见,造成约5亿kg的产量损失,是当前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概况、症状、发病规律等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受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株系 A 感染的粒用高粱,依寄主基因型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正伸展的叶片上呈现黄色一深绿色的花叶型。这些花叶通常在成熟叶片上消失。如果仅在抽穗后才出现(发生)花叶症状,想区别开受侵染株和健康株是很困难的。花叶症状被看作是一种抗性反应,因为具此症状植株的减产量低于具严重红叶或红条纹症状植株的。  相似文献   

18.
何川 《杂粮作物》2010,30(6):387-388
分析了玉米发生倒伏的因素,利用玉米矮秆突变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进行回交选择抗倒伏矮生系,即植株高度要适宜,株型紧凑,叶向合理,抗病性强等,并进行基因型鉴定。  相似文献   

19.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近年来在水稻上危害日益严重的两种病毒,由于两者同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在症状、粒体形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由此也给诊断及鉴定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优化体系,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为这两种病毒的检测及鉴别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玉米矮花叶病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光  马占鸿 《玉米科学》2004,12(4):094-098
为了较准确地预测玉米矮花叶病发生流行情况,对该病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历史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应用生长模型预测法、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和回归模型预测法对该病进行了预测预报研究,初步建立了玉米矮花叶病流行预测体系.生长模型预测法可对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的春玉米进行玉米矮花叶病短中期预测,对夏玉米出苗后即可进行短中期预测.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可对发生程度作概率预测,可作为玉米矮花叶病长期发生趋势预测预报的一个参考.应用回归模型预测法可进行中期预测,预测一个生长季的最终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