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明确壶瓶枣黑顶病发病情况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壶瓶枣为试验材料,分析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搭建遮雨棚及采用果实发育调控措施对壶瓶枣黑顶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与发病期内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呈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搭建遮雨棚和喷施PP333的枣园4级病果占总调查果数的比例较大,黑顶病发病率分别为14.53%和16.54%,显著高于对照果园;而GA3处理的枣园成熟期仅有少量1级和2级病果出现,果实发病率减少至5.75%,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7.89百分点;不同处理后的果实,大果发病率均高于小果。因此,环境因素和果实大小对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影响较大,遮雨棚和PP333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黑顶病的发病率,而喷施20 mg/L的GA3可以有效降低黑顶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氟污染与枣黑顶病的关系,进行了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枣黑顶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经氟化氢溶液喷雾处理过的枣果其果皮颜色转红速度、果实生长速度等都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出的枣黑顶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症状变化规律都与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枣黑顶病相符,从而进一步证实氟污染是引发枣黑顶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枣萎蔫病)发病面积大,危害趋重,成为枣园主要果实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质量。一、受害症状枣果感病后,外果皮出现淡褐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色水浸状斑,后期呈暗红色,无光泽,果皮收缩。果肉由淡绿色变为赤黄色,病斑区由外向内  相似文献   

4.
枣树缩果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缩果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陕北缩果病只有1个发病期,8月初开始显症,8月下旬达到高发期。在同一枣园,缩果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以木枣发病最轻,7月鲜发病最重,其余品种轻重依次排序为晋枣、蜂蜜罐、赞皇大枣、狗头枣、梨枣、骏枣;夏季持续干旱高温及其随后的降雨使缩果病发生严重;含石砾的沙质土枣园,缩果病发生重于黄土上所建枣园。施入化肥的枣园缩果病发生重于施农家肥的枣园。  相似文献   

5.
王燕 《河北农业》2004,(4):21-21
枣褐斑病又叫枣黑腐病,此病主要引起果实腐烂和提早脱落。一般在八九月份枣果膨大发白即将着色时大量发病。枣果前期受害则先在前部或后部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的变色斑,病斑逐渐扩大并有凹陷或皱褶,颜色逐渐变成红褐色至黑褐色,打开果实可见果肉呈浅土黄色小病斑,严重时整个果肉呈褐色至  相似文献   

6.
一、危害症状 病害一般从果实白熟期开始显症,白熟期前不发病.病斑多发生于果顶或脐部,初为黄色或淡红色、边缘不整齐、形状不规则的水溃状小病斑,直径3~5毫米,扩展缓慢,发生比例很低.当红枣在白熟期间,降雨次数增加,果园空气湿度增大,病斑易扩展,病果不断增多.黑红色病斑不凸不凹,后期大小为5~15毫米.病枣果不脱落是该病的显著特征. 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树干裂缝、老皮组织中以腐生方式越冬.  相似文献   

7.
枣黑顶病发病程度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枣果在不同地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生理指标的差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四卦、里美庄、杜村3个地区不同病级枣果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枣果发病程度的加深,保护酶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MDA活性表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且发病重的地区枣果酶活性普遍高于发病轻的地区,说明黑顶病对枣果相关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枸杞黑果病 1.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严重时花蕾也会受害。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发病时通常先从果实顶部变褐,逐渐呈条状,颜色由褐色变成黑色,失水后变成黑色的僵果。黑果病发病速度快,阴雨天40h就可形成大量串枝黑果,  相似文献   

9.
红枣黑斑病是一种真菌感染红枣果实造成的,又叫黑腐病、黑头病、黑屁股病。一般来说枣树低矮、潮湿的地块,都容易发生,尤其是秋季雨水多的话,发病严重。近年来红枣不同程度的受到危害,枣农损失较大,尤其是2010年、2013年发生严重。 一、症状 果实白熟期开始显症,果顶或脐部,圆形或椭圆形黑红色病斑。病部皮下组织坏死变褐,呈半圆形软木状组织深入果肉,病部和周围组织味极苦,不堪食用。该病发病迅速,常表现为突发性和爆发性,尤其是在果实白熟期之间遇雨后的3~5天发生。病枣果不脱落是该病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生理病害种类:有脐腐病、筋腐果、畸形果、空洞果、无头苗,缺素症等。1.番茄脐腐病①症状:又称顶腐病、黑膏药病。只发生在果实上,于发病初期在果实脐部产生褐色略凹陷硬斑,硬斑可扩大到半个果实。病果提早变红,同一花序上的果  相似文献   

11.
生产过程中枣农的知识需求与专家的知识供给之间存在技术断层,互联网的接入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还没有普及,基于Web的枣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使用受到了限制。考虑到手机的高普及率及短信的易用性,将短信和枣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结合起来,设计实现了枣病虫害诊断短信平台。试验结果表明:枣病虫害病诊断短信平台平均反应时间为15s,对常见31种病害和42种虫害的诊断正确率为90.37%。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推进了枣病虫害智能诊断的应用,对扩大枣病虫害诊断知识的应用范围,降低专家系统的使用难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3.
野生酸枣资源选优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促进酸枣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方法]通过群众调查、实地采集标本等方法,对太行山、燕山等野生酸枣资源分布地区进行酸枣资源普选,选择优良野生酸枣优株;用酸枣实生苗与酸枣优株接穗进行嫁接,探索酸枣无性繁殖技术。[结果]选出各类型野生酸枣优株73株,其中鲜食与加工类型38株,包括果实特大类型16株,果酸或特酸类型15株,果甜或特甜类型7株;核用优株15株;古树类型16株;核特异类型4株。不同方法嫁接的苗木,其成活率都在85.0%以上。[结论]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的野生酸枣分布区域内,优良酸枣资源尚未得到挖掘与开发利用;嫁接方法中劈接或嵌枝接法操作简单,是酸枣优株快速繁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曦光  王蕾  刘平  罗磊  侯晓臣  邱琴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785-1791
【目的】 结合种植区资源分布现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为新疆红枣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以年降水量、花期降水量(5~6月)、成熟期降水量(9~10月)、年有效积温(≥10℃)、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6个气候因子和绿洲灌溉区、沙漠敏感区2个土地因子及高程因子为环境变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新疆红枣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建模并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使用百分比贡献率分析其主要环境因子及生态位参数。【结果】 (1)ROC评价(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显示MaxEnt模型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值分别为0.921和0.904,模拟效果优秀。(2)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总面积2 365.939 7×104 hm2,其中最适生区429.350 1×104 hm2,主要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疆的吐鲁番市、哈密市。(3)影响新疆红枣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极端最低气温(35.15%)、绿洲灌溉区(20.77%)、年有效积温(19%)和成熟期降水量(13.27%)。新疆红枣适宜生长在年极端最低气温≥-24.65℃,年有效积温≥3 595℃,成熟期降水量为0.54~7.64 mm,且绿洲灌溉区有助于提高其适生程度。【结论】 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呈现环塔里木盆地聚集,低温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毛叶枣贮藏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如何在不影响毛叶枣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毛叶枣鲜果的贮藏期,降低采后病害发生程度。[方法]分别使用植酸、柠檬酸2、0%井冈霉素、氯化钙、50%多菌灵、鲜枣专用保鲜剂处理毛叶枣鲜果,研究在室温和4℃冷库保存(鲜枣贮藏保鲜剂除外)的效果。[结果]在室温下贮藏期10 d,果皮皱缩,果肉变软,且部分水果已腐烂。在4℃的条件下,贮藏10 d后,毛叶枣的好果率达100%,贮藏15 d后,好果率仍达70%;当4℃低温与2%氯化钙、0.2%植酸+微量柠檬酸、0.5%植酸+0.2 g/L井冈霉素0、.25 g/L多菌灵等试剂结合应用时,与不加试剂的处理相比,这种综合技术可提高防效50%~250%,延长保鲜期5~7 d。[结论]低温与植酸等试剂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毛叶枣的健果率及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表色泽和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骏枣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探明新疆主栽骏枣氨基酸差异性及营养价值,为合理优化利用骏枣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交城骏枣为参照,通过模糊识别法、系统聚类法,对新疆11县市骏枣氨基酸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不同产区供试骏枣的氨基酸总量较高,且各产区骏枣中所含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赖氨酸(Lys)、苯丙氨酸(Phe) 5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产区骏枣中氨基酸蛋白模式贴近度基本一致;新疆骏枣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整体优于交城骏枣,不同产区骏枣氨基酸中Val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C)值最低,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同产区经聚类可分为3类,骏枣蛋白质品质评价较好的为阿瓦提县、策勒县和阿克苏市。新疆11县市骏枣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各具特点,且阿瓦提县、策勒县、阿克苏市骏枣蛋白质组成更符合人体蛋白营养需求,宜深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枣黑斑病的病原分析与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阿克苏地区周边枣园具有典型枣(Ziziphus jujuba Mill.)黑斑病症状的病果进行病原鉴定,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多抗霉素1 500倍稀释液对枣黑斑病发病率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1.2%;其次是43%戊唑醇5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89.5%;再者是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75.4%。  相似文献   

18.
哈密地区红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年生骏枣、哈密大枣为试材,应用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和硼肥进行防治枣缩果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枣缩果病是由真菌与细菌共同引起,缺硼会加重枣缩果病的发生。在枣树花期喷施硼肥溶液,从生理落果期开始喷用真菌性杀菌剂加细菌性杀菌剂是目前防治枣缩果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水杨酸(SA)对枣树缩果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应用水杨酸(SA)及其添加KH2PO4和微量元素的溶液(SA+),采用喷施和输液方式处理感染缩果病枣树,开展了SA诱导枣树抗缩果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A处理对于枣缩果病有防效,1mmol/L喷雾处理时防效不明显,3mmol/L、5mmol/L的防效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SA+喷雾施用无防效;SA输液处理对枣缩果病的防效明显,SA+输液处理无防效。对不同处理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各处理样品PAL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SA和SA+2种药剂不同浓度经过喷施处理,枣果样品PPO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输液处理枣果样品的PPO活性显著增强;采用3mmol/L SA输液,以及喷施1、3和5mmol/L均使枣果样品的POD活性显著增加,而SA+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出现差异显著性。可见,SA通过输液比喷雾更能促进枣树吸收,并提高枣树抗缩果病的能力,POD酶活性增强是枣树抗病性提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