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于耕作、栽培、气候等条件的变化,传毒灰飞虱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感病品种面积大,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研究发现:应用综防措施,实施治虫控病战略,争得防病的主动权,能有效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浙南山区水稻普通矮缩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多种叶蝉传毒的病毒病害。主要分布于沿江及长江以南稻区。近年来,位于浙南山区的文成县水稻普通矮缩病发生程度逐渐加重,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高、中山单季稻发病日趋严重,重病田块损失5%~30%。  相似文献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飞虱等带毒虫源传毒的一种水稻病毒病害,寄主范围有水稻、玉米、薏米、稗草、水莎草等,具有发病持续时间长、危害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获毒、传毒、扩散繁衍能力较强。该文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根据多年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受当地单季稻感病品种比例高、种植面积大、异地迁入传毒介体白背飞虱迁入峰出现早迁入量大、单季稻移栽期与传毒介体迁入期吻合度高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台州市偏重发生,未来几年有发病流行范围继续扩大、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趋势。在分析其发病流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试行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单季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日趋频繁,特别是近年来传毒媒介带毒白背飞虱的大量迁入,导致该病在本区普遍发生。白背飞虱一旦获毒便可终身带毒,若虫、成虫均能传毒且传毒效率极高。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毒且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病。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结合本区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特点,并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提出该病的防控对策,以期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宣州区灰飞虱大发生,其传毒的水稻病毒病为害加重,直接威胁着该区的水稻生产。通过近几年对灰飞虱发生情况的跟踪观测和调查,分析灰飞虱在该地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其传毒特点,提出了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介体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市水稻上有所发生并逐年加重,由于该病很难防治,所以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搞清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多点多样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即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切断灰飞虱发生传毒途径,进而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安徽省内源性水稻害虫,常年发生较重。据预测,今年一代二化螟将在全省沿江和江南稻区大部偏重发生,其中皖西南部分地区大发生。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近年也有加重发生趋势。为切实抓好水稻螟虫防治和灰飞虱监测工作。现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防治。近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呈加重趋势,尤其是部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发病更为严重。在灰飞虱发生量连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探索高效的综合控制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治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特点及暴发原因的分析,明确了毒源的大量积累和传毒昆虫的加重发生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气候、品种与防治不当等因素对该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种子浸种或拌种处理和抓好水稻秧苗期及分蘖期喷药防治,可较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特点及暴发原因的分析,明确了毒源的大量积累和传毒昆虫的加重发生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气候、品种与防治不当等因素对该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种子浸种或拌种处理和抓好水稻秧苗期及分蘖期喷药防治,可较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2.
条纹叶枯病是以灰飞虱为媒介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灌云县暴发为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水稻条纹叶枯病在2004年前在灌云县仅在水稻上发生为害,其它作物上未见明显症状。近几年灌云县乃至整个江苏省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在小麦抽穗后发现小麦上发生类似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状,经专家鉴定是由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dwaffvims)是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以迁飞性白背飞虱为辜要传毒媒介。通过对横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为害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提出了防控该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兴化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2004年因灰飞虱虫量是常年的30倍以上,带毒率高达40%左右,故条纹叶枯病发生期早、发生程度重、产量损失大,为历史罕见.实践证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品种、稻作方式等农艺措施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充分了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在栽培等农艺措施上趋利避害,是当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首先发现的以白背飞虱作为主要传毒媒介的病毒新种,近几年危害日益严重。阐述了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概况以及该病的发生症状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星子县水稻丰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征,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常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地区失治田块病丛率超过50%,重发地区病丛率超过90%,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毁灭性病害之一(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近年来,发生趋向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田间灰飞虱传毒率是反映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指标。为明确湖州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2005年笔者捕捉了本市老病区——道场乡菰城村直播单季晚稻田的二代灰飞虱成虫。进行网罩大棚繁殖饲养后。测定了五代灰飞虱成虫的传毒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邮市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林  陈海新  朱凤生  徐金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14-1715,1831
阐述了高邮市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概况、流行特点及灰飞虱虫量与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发病加重原因,提出了在选用抗(耐)病品种基础上,全面实施"治虫控病,切断传毒链,争得防治主动"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毒媒介灰飞虱种群积累,辽宁省及邻近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局部受害的现象,刘兴远等(2005)预警了该病害近年发生危害加重的态势。不幸的是,2006年,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更普遍,20.3%的田块可见为害状,局部地区部分田块水稻严重受害,甚至绝收。本文通过代表性地区的系统观测,结合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分析了辽宁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的原因与机制,提出可行的防治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除草和治虫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