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应用直线方程YF·d=175.6165x-42.1759和YF·s=238.5539x—43.0295,分别获得大熊猫主食的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地上部份鲜生物量。缺苞和糙花箭竹地上部份鲜生物量分别为45.9351 t/ha和37.068t/ha。大熊猫以食用其生活环境内各种竹灌的鲜嫩枝杆和叶梢为生,因之掌握大熊猫分布区竹类地上部份鲜生物量,对保护和抢救熊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箭竹群落生态学过程,探索大熊猫栖息地承载量,研究了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3种箭竹属植物油竹子、华西箭竹和糙花箭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3种箭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最大,其次为竹枝和竹叶;其中在竹秆生物量分配中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在竹枝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油竹子>华西箭竹,在叶片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华西箭竹>油竹子。(2)3种箭竹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BD)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基径(BD)与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鲜秆质量(W1)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1/[7.761+(-29.385e-B)]、W1=0.367B2.614、W1=1/[4.804+(-11.414e-B)],根据这些模型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这3种箭竹群落的生物量,进而估算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承载量。  相似文献   

3.
更新复壮技术对大熊猫主食竹种之一冷箭竹的种群密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复壮技术主要提高冷箭竹1~3年生的种群密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1~3年生冷箭竹实验区的种群密度为24.4株m~(-2),是对照区的1.88倍;生物量为1064.021kg/hm~2,是对照区的1.49倍。其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竹枝>竹叶,并且为大熊猫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的食物量,约1007.909kg/hm~2,为对照区的1.40倍。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林分类型和经营措施内冷箭竹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于林分类型的影响效果为,糙皮桦—冷箭竹林>岷江冷杉—冷箭竹林>红桦—冷箭竹林,对于经营措施来说,则是集约经营最好,中等经营次之,粗放经营较差。总之,更新复壮技术能够延缓冷箭竹的开花枯死,促进新笋萌发,提高竹子生物量,从而缓解大熊猫的食物危机,促进大熊猫的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冷箭竹无性系分株地上部分地径、株高及分株各构件(秆、枝、叶)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结构和垂直分布规律,构建了基于地径、株高和D2H与不同龄级各构件和分株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冷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秦岭箭竹生物量分布规律,以太白山保护区厚畛子保护站管区后沟、云雾沟地区为研究区域,对秦岭箭竹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秦岭箭竹生物量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秦岭箭竹单株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秦岭箭竹个体水平上在同一海拔高度不同个体间呈现数值变异。随着海拔的升高,同一海拔内个体差异降低。不同海拔秦岭箭竹生物量差异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秦岭箭竹个体生物量降低;秦岭箭竹在个体水平,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变异,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4.01小于地上生物量6.91。个体水平上的R/S值在0.2~1,8之间,平均值为0.57,大部分小于1,0.2~0.7之间分布最多;比较选出几个关系模型,建立的模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主食竹—冷箭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A. Camus) Keng f. et Wen)是大熊猫周年喜食的竹种。本文研究了冷箭竹的发笋期、成竹率、竹笋—幼竹的高生长节律、高与径生长的数学相关式、枝叶生长规律、冠幅与基径的生长关系和生物量等。生物量与高、径增长呈正相关,配以幂函数方程,建立了估算二年生以上单株竹各器官生物量的经验公式: W_(地上重)=1.09122(D~2H)~(0.5678) R=0.7332 P=-0.0357 W_秆=0.36396(D~2H)~(0.7757) R=0.9054 P=-0.0179 W_枝=0.22848(D~2H)~(0.6014) R=0.6944 P=-0.0479 W_叶=0.25986(D~2H)~(0.6227) R=0.7336 P=-0.0355 式中R为相关系数,P为系统误差。中等密度冷箭竹生物量1m~2为548.21g,地上部份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8.7%,地下部份占31.7%。1m~2有竹株98—128株。为采取措施,抢救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卧龙自然保护区华西箭竹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75株标准竹,建立各龄级华西箭竹地上生物量、地上各构件生物量关于基径和高度的一元和二元回归方程.运用二元幂函数回归方程,结合野外样线样方法的调查结果,得出卧龙邓生野牛沟区域有竹地华西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干物质基础)为;2005年春10.32 t·hm-2,2005年冬10.56 t·hm-2,2006年春12.68 t·hm-2,3次调查问无显著差异.2005年冬,回归法和称重法算得的生物量除当年生外,无显著差异.2006年春与2005年冬之间相比,各龄级华西箭竹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各地上构件生物量除多年生杆外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缺苞箭竹更新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王朗自然保护区不同地段箭竹——冷云杉林下单位面积上缺苞箭竹生物量和其它16个生态因子的17块标准地的调查,以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在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代表其更新质量作为因变量,其它生态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计算筛选,其结果表明:影响缺苞箭竹更新的主要因子是林冠郁闲度,其次是地面活苔藓层厚度;更新质量与坡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是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策.在缺苞箭竹-土壤系统中,植物与土壤C库贮量比率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升高,在高密度时有所降低.土壤5种主要全量养分库贮量较丰富.土壤速效N、K养分库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而速效P库则随密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表明土壤速效P库的不足是缺苞箭竹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引种表现较好的4种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iafangiana)、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青川箭竹(F·rufa)、石棉玉山竹(Yusania Iineolata)和本地缺苞箭竹(F.denudata)早期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森林类型里的5个竹种中,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是冷箭竹为15.94g;平均亩产量最高是缺苞箭竹为7.27kg;不同年龄结构生物量为2年生高于1年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1年生杆大于2年生,2年生枝叶高于1年生.叶面积较大是糙花箭竹为52.28m~2/亩;叶面积指数1.8—5.4,处于中下水平.说明,引种竹生物产量低,而本地种产量高.立竹度小和发笋成竹力弱是影响早期生物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竹种的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既有类型、年龄与种间差异,又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中国大熊猫的3个分布省份之一,阿夏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之一,分布有缺苞箭竹和华西箭竹。缺苞箭竹在其分布地区内为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种,在旺藏保护站管辖区域分布最广,在海拔2 600~3 000 m分布最为集中。华西箭竹在洛大保护站和旺藏保护站管辖区域分布较多,在海拔2 400~2 800 m分布最为集中。旺藏保护站辖区海拔跨度较大,是最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区域,四季均适宜大熊猫生存;而达拉保护站和阿夏保护站辖区更适宜大熊猫夏季生存;洛大保护站辖区适宜大熊猫冬季生存。阿夏保护区曾经历长期皆伐,森林破坏严重,缺苞箭竹也曾大面积开花,严重影响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环境,因此需要高度关注林下缺苞箭竹和华西箭竹的生长和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2.
更新复壮技术有利于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冷箭竹)竹笋的地径和株高生长,提高竹子发笋率,增加竹笋生物量。并且随着离实验年限的递增,影响效果呈递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饲料植物,它生长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在邛崃山、大巴山、巫山和大娄山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3500米的高山地带.1974年~1976年,我省岷山山系箭竹普遍开花死亡,使大熊猫缺食饿死60多支.今年我省卧龙、蜂桶寨、九寨沟等大熊猫保护区,又发生箭竹大量开花死亡,使这些地方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箭竹的开花与复壮,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缺苞箭竹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苞箭竹是大熊猫最喜食的竹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的岷山山系,构成冷杉林下的主要层片。通过两年的定位观测发现: 1.在春季,缺苞箭竹地下部分生长是最活跃的,它包括秆基笋芽的萌发和上年萌发笋芽的走“鞭”发笋。 2.地上部分秆茎生长分为四个阶段,即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和休眠期。在第二阶段生长最快,生长量最大,占年高生长量的92%,日最大高生长量为6.1cm。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气温和生长波动的高度协调。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这一生长期长短是不同的。 3.通过箭竹生长与气温,太阳辐射,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支配箭竹生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运用标准竹和间接收获法来测定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析了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析了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部分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竹秆各段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竹秆最高,2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枝为最高;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部分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竹秆各段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竹秆最高,2年生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以枝为最高;12年生鲜、干生物量的分配以秆为最高;12年生鲜、干生物量的分配以秆为最高;12年生竹秆含水率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竹秆鲜、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从秆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运用线性函数拟合秆生物量数学模型的相关性较高,可以用来估算12年生竹秆含水率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竹秆鲜、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从秆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运用线性函数拟合秆生物量数学模型的相关性较高,可以用来估算12年生浙南绿竹竹秆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结合雅安市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走廊林地恢复重建工程,实施华西箭竹工程造林,总结出华西箭竹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其它类似地区箭竹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种群特征是植物最为直观、可测度的生物学指标,是植物适应外部干扰和环境波动的功能性反应,通过分析冷箭竹(Bashania faberi)无性系种群在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放牧家畜采食后的种群特征,以便了解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对冷箭竹无性系种群变化的影响强度,以及冷箭竹无性系种群对不同动物...  相似文献   

19.
经对样本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用W=aDb方程对云南澄江蓝桉,直干桉种子园的地上部分鲜生物量进行估测。经回归变因方差分析:用此方程建立的蓝桉、直干桉胸径与鲜树干,枝叶重的函数关系代表性极强。对蓝桉、直干桉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分析后,认为营建薪炭林、纸浆林蓝桉优于直干桉;油料林,胸径大于15cm的用材林则直干桉比蓝桉好。  相似文献   

20.
缺苞箭竹天然更新实生幼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 Yi)1975年来由于大量开花死亡,致使分布区的大熊猫出现缺食危机。为研究缺苞箭竹天然更新和幼竹的生物特性及复壮进程,为采取人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及早供给大熊猫食用竹的目的,1985年在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