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观察46例血液病患者98例次输注血小板后的输注效果,并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指标进行评价。血小板抗体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法进行检测并通过淋巴毒试验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42.9%;98例次血小板输注后的血清标本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39.8%;HL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为69.7%,HPA抗体阳性者及HLA和HP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均为100.0%。血小板抗体阳性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74.4%(29/39),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的22.0%(13/59)(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比浊法为筛选抗小板聚集药物的主要手段,由于血小板聚集性受抗凝剂、pH、温度、贮存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要进行大量筛选工作并不容易,因而人们通常只是测定并比较几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本文利用混合血小板血浆(等量混合11头猪的富血小板血浆)测定血小板聚集性,使大量中草药的筛选工作得以完成,增加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了磷脂酶C(PLC)经十二指肠给药后对家兔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同时利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法测定了PLC对人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Ib(GpIb)分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LC冻干辅料及100和200U/kg的PLC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影响,而400~1000U/kgPLC对血小板粘附率具有明显的影响。PLC冻干辅料对人血小板表面膜GpIb分子数没有明显影响,而每mL血浆(PRP)中加入0.5,1.0和2.0U的PLC对人血小板表面GpIb分子数可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9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评价阳性及阴性患者1 h和24 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7%(32/95),其中HLA-I抗体27例;HPA抗体1例,HLA-I+HPA抗体4例;3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41.1%(39/9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 h和24 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78.1%)明显高于阴性患者(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7.5%)与未配型组(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血小板交叉配型可减少同种免疫反应,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忠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5):611-611,619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按照BC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原理及血小板直方图,把干扰的标本分成3组,A组:在血小板直方图上。后蜂翘起始处在25fl以外的标本;B组:后蜂翘起始处在20~25fl之间的标本;C组:后峰翘起始处在20fl之内的标本。每组检测30份标本,分别行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计数血小板.对两法结果作配对t检验。同时对正常与异常血小板直方图的血小板聚集及大血小板的例数、血细胞分析仪及镜检计数血小板的结果作比较。结果:B、C两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结果均比显微镜直接计数血小板的结果偏高(P〈0.05~0.01);异常血小板直方图的血小板聚集以及大血小板的例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图形者.其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明显则偏低(P〈0.01)。结论:小红细胞数量、血小板凝集及大血小板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对血小板计数与直方图不符的标本.应行手工计数或重新采血检测.以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可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4项参数,采用玻璃球法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采用比浊法检测聚集功能,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分别为(47.32±3.21)%、(66.24±4.16)%,均高于对照组的(40.68±3.07)%、(57.37±3.88)%,P<0.01;且血小板参数中PLT和PCT显著性降低,而M PV和PDW则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而活性增加,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肌醇脂质信使系统在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和变形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IP_2和IP_3对皂甙(或毛地黄皂甙)通透的猪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和形态的影响,IP_2强烈促进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且这种作用对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 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大部分抗血小板药物存在继发性出血等副作用,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物质,文章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否抑制ADP或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鼠血小板活化组、阿司匹林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FGF-21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血小板,分别用ADP或AA处理,观察处理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P选择素和血栓素(TXB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相比,经阿司匹林和FGF-21干预后分别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显著下降;FGF-21干预组经ADP或AA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含量下降水平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FGF-21对血小板聚集与活化作用的相关报道,研究首次证明FGF-21具有抑制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作用及明显的抗血凝作用,填补FGF-21在抗血凝研究领域空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血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杂交仔猪40头,分为四组,在基础饲粮内分别加硒0、0.05、0.30、0.60ppm(Na_2SeO_3),研究猪在这四个加硒水平下血小板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饲粮缺硒时,猪血小板GSHPx活性极显著地降低(P<0.01),若加硒0.05ppm,则可在第二周极显著地增高(P<0.01),并在此时、此加硒水平(0.05ppm)趋于稳定);猪血小板GSHPx活性与血浆GSHPx活性、血浆硒含量呈强正相关。作者认为;猪血小板GSHPx活性可以作为机体硒状况的一个标识。试验还还测定了富含血小板血浆的硒含量等指标,初步探讨了血小板GSHPx活性与它们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的质量和临床效果。方法用白膜层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再以60~70mL/min的速度对汇集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30袋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残留量检测和细菌培养,并观察87例出血患者(血液病16例、非血液病71例)输注后24h疗效。结果30袋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过滤前后血小板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非血液病出血患者输注汇集滤自细胞血小板的有效率是85.9%,而血液病患者输注有效率是75.0%。结论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质量指标均达到单采血小板国家质量标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是以洗涤血小板为材料,研究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PMA诱导血小板聚集发生缓慢,聚集浓度为10~500nM;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浓度为1~25μM,聚集发生迅速,PMA  相似文献   

13.
李琦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259-26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在50年前,人们通过实验发现ITP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循环因子破坏血小板。现已证实这种循环因子是针对血小板特异性受体的自身抗体。ITP因此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这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对IT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于急性期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热退、急性期症状消退而血小板数很快恢复正常。是病毒感染急性期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化学名为3,5,7,3',4'-五羟基黄酮,已报道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作用.腺苷及其类似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舒张冠脉、减缓心率、抗血小板活性等作用.但两类药物合用对血小板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比浊法研究了槲皮素单硫酸酯和5'-氯-5'脱氧腺苷合用对凝血酶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槲皮素单硫酸酯和5'-氯-5'脱氧腺苷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都有抑制作用;槲皮素单硫酸酯与5'-氯-5'脱氧腺苷联合用药,增强凝血酶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槲皮素单硫酸酯与5'-氯-5'脱氧腺苷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协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细菌培养的结果,为安全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对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东莞市17 762例无偿献血者的血小板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42‰,其中汇集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阳性率分别为3.94‰和2.04‰;病原菌居前3位的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86%)、革兰阳性杆菌(39.53%)和厌氧菌(4.65%);39.53%的阳性血小板细菌培养初次报警时间〈24 h,平均初次报警时间为(53.1±41.8)h。结论目前常规血小板的细菌筛查方法及放行策略存在局限性,建议引入其他方法作联合检测以降低漏检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兔2细胞期或8~16细胞期胚胎培养液立即或经冷冻、鲜冻后注入去脾小鼠体内,能异源性引起去脾小鼠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P<0.050)。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竞争性拮抗剂海风藤酮能抑制这种作用。试验说明兔胚胎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并引起去脾小鼠血小板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献血者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的54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枸橼酸盐中毒、空腹和饥饿、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睡眠不足或疲劳等依次是单采血小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结论:通过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调查分析及对应的防治,减少了单采献血反应发生,稳定和扩大了固定无偿单采成分血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机采血小板的冲红原因,提高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80例个体机采献血者和150例无偿机采献血者,采前取手指末稍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对机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并与无偿献血组1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180例个体献血者有29例出现冲红,150例无偿献血者和对照组均无冲红现象;冲红组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偿组,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冲红组机采血小板的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偿组(P<0.01)。结论:MCV低于正常、RDW高于正常是引起机采血小板冲红的主要原因,也与献血者频繁献血有关,冲红影响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优于个体献血者。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洗涤血小板为材料,在阿斯匹林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情况下,研究血小板不同激动剂对蛋白激酶C的作用.血小板激动剂,在聚集浓度范围内,除肾上腺素外,PAF、ADP、凝血酶、胶原、PMA和A23187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