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将乐县中小型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及免疫效果情况的调查,认为首次接种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疫苗时,可采用猪口蹄疫疫苗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同时注射,1周后再接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程序作了相应调整.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4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不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而且操作方便,并可克服以往免疫程序给母猪和仔猪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金华种猪场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效果作了相应的试验后得出: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程序作了相应调整。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4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不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而且操作方便,并可克服以往免疫程序给母猪和仔猪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太仓县自1982年以来在全县全面推行对生猪(53日龄仔猪)同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阉割的猪瘟免疫规序.十年来.以本程序在全县共接种仔猪210万头。本文对十年来的接种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十年来用本程序免疫接种的仔猪,到目前为止,未发生猪瘟病猪或可疑猪瘟病猪.采用本免疫程序有如下好处:据抽查结果.防疫密度可保持在99.86%;本程序可傲到计划用苗量,因而疫苗  相似文献   

6.
疫苗接种是综合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许多养猪户在接种猪瘟疫苗后仍发生疑似猪瘟症状的病例,分析其原因归纳为:疫苗、猪群的状况、免疫方法、饲料品质及药物等四个方面。在农村养猪生产中采用正确选择保存运输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克服母源抗体的影响、正确使用疫苗、进行免疫监测、不饲喂霉变饲料、合理使用药物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防制猪瘟免疫失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多年来,我国广泛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该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散发病例仍有发生。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效果不确实。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在母源抗体效价高时接种疫苗,一部分疫苗抗原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达不到抗原刺激阈值,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分点免疫的效果。将生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生猪60头。每组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然后观察副反应发生率和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C组试验结果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明显副反应。先接种口蹄疫疫苗,在第7天同时进行分点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该免疫程序具有免疫效率高、效果好、副反应低的特点,是免疫工作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口蹄疫O型灭活苗、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6个规模养猪场,对其采用的2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具有一定免疫干扰或抑制作用;免疫程序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先于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其猪群中猪瘟与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效果均好;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肌内注射,猪群中猪瘟与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可达到70%以上。建议在实际免疫工作中对生猪进行免疫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要先于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且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可同时分点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0.
1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1日龄进行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在未食初乳前,先注射1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种方法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7~15日龄接种气喘病疫苗:1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10~15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病疫苗:2013龄肌注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1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瘟属于常见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疫苗免疫成为防控猪瘟的关键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瘟防控尤为重要。但实际生产中,猪场免疫效果,并不是太乐观,需要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利用先进的试剂盒技术来及时检测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疫苗使用种类,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1免疫失败的基本情况猪用疫苗免疫效果总体较好,其中猪瘟疫苗的效果最为理想,接种后的应激反应也少。但仍有个别养殖户发生零星猪瘟,特别是断奶前仔猪和从外地长途运输后引进的苗猪发生猪瘟现象有增多趋势。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等弱毒苗免疫效果总体也较好,但接种后若时间  相似文献   

13.
将仔猪随机分成6组,每组8头,分别采取不同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疫苗;将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在母猪分娩前进行免疫接种,对比分析不同免疫程序下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饲养管理条件良好,营养充足的前提下,采取超前免疫2头份,45日龄时进行二次免疫4头份的免疫程序,或20日龄时首次免疫4头份,60日龄时二次免疫6头份的免疫程序,都能使仔猪体内的抗体水平较高。在母猪配种前,接种4头份的疫苗,也是预防效果良好的一个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某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做出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免疫程序,应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SI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不同日龄仔猪及育肥猪的猪瘟疫苗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抗体合格率、平均阻断率和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显示,该猪场猪瘟免疫空白期过长,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合格率较低,增加了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应及时进行猪瘟免疫程序的优化。猪瘟疫苗抗体水平监测对猪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规模化猪场开展猪瘟疫苗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目前多表现为非典型猪瘟。长期以来,接种猪瘟疫苗是综合控制猪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各猪场的母猪群、仔猪间母源抗体的分布参差不齐,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更是千差万别,导致许多猪场出现“经过猪瘟免疫但还是发生猪瘟”的现象,尤其是各猪场仔猪群免疫时,由于母源抗体滴度对猪瘟兔化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导致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确定某场仔猪猪瘟首免日龄与疫苗剂量,特进行了仔猪群猪瘟母源抗体滴度测定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状态时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小样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IDEXX公司阻断ELISA实验方法,在同一猪场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3种常用猪瘟免疫程序免疫后不同时间的猪瘟免疫抗体阻断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0、60)的免疫效果比其他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好。不同疫苗免疫的仔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仔猪平均抗体阻断率差异极显著(P〈0.01),因而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应该根据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而定。  相似文献   

17.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猪瘟流行的国家,猪瘟弱毒C株疫苗仍是应用最广泛的猪瘟疫苗,许多国家在该疫苗的帮助下,成功清除了猪瘟。国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但近10年来,仔猪慢性猪瘟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仅就其国内流行毒株、C株疫苗的免疫机理、免疫程序、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猪瘟已被消灭的一些欧洲国家又报道有猪瘟发生,我国猪瘟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1]。当前,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就是免疫猪瘟疫苗。为了探索最佳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质量,指导猪瘟疫苗免疫预防工作,更好地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有必要对国家采购的猪瘟疫苗进行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3~6月,对720头育肥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并分组进行试验。通过查阅文献和根据其他规模猪场的操作规程,将不同形式接种猪瘟疫苗试验组分为:不同猪瘟疫苗组分为细胞苗组(Ⅰ组)和组织苗组(Ⅱ组)、不同猪瘟免疫程序试验组分为Ⅲ组和Ⅳ组、不同猪瘟免疫剂量分为Ⅴ组和Ⅵ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猪养殖规模提上去了,但是防疫体系尚有待完善。如此,潜伏的猪瘟病毒,诱发的猪瘟病例是居高不下。规模化养殖场,一旦出现猪瘟感染病例,可迅速波及整群甚至地方养猪业。目前,防疫猪瘟工作中,接种猪瘟病毒是关键所在。但是,使用中却存在着免疫程序和操作不合理;猪瘟疫苗免疫时间选择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接种效果。文章针对此,提出了优化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