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权、推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 《世界人权宣言》第22条规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这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而实现的。”第25条规定:“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小的善 59.7分,这是中国社科院调查报告今年发布的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得分。慈善家和万中选一的“感动中国”催人泪下,仍带不来一个健康社会,后者有赖坚实的民主法制伦理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与改革。但源于全体国民的“小的善”,仍不失为健康社会的优质社会产品。它不需要大撒金钱或个人牺牲,只是内心之善化为举手之劳、个人专业优势服务于具体而微的他人之需,将个人的道德良性选择,融入日常生活方式。它需要创意甚于金钱,期望理解甚于表扬。  相似文献   

3.
东东 《农友》2002,(4):4-4
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中如何取胜?有一个最有效最基本的策略,这就是发挥优势。当然,只有“有”了优势才谈得上发挥,因而还得学会发现和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4.
齐鲁文化传统是超越了山东地域限制而被世代沿袭的精神文化体系,它在集体与个人的比较中强调集体,在权力与义务的比较中强调义务,在和谐与冲突的比较中强调和谐,在品德与能力的比较中突出品德。齐鲁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呈现出复杂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现代社会对齐鲁文化传统表现出背离与反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本身的弊端又需要从齐鲁文化传统中寻求补偏救弊的药方。但是,作为农业文明孕育的人文价值观念,齐鲁文化传统也必须经过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将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培育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当前,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农村的作用是个变数,既可能是稳定的根源,也可能是不稳定的根源。因此,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唐欢 《乡村科技》2022,(12):13-16
近年来,农民工回流现象愈发明显,呈现出城市“推”、乡村“拉”的逆向推拉结构。回流农民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但目前,“回不去农村,留不下城市”是回流农民工面临的“双重脱嵌”困境。为了让回流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必须从社会外部驱动和个人内部驱动出发,使其重新融入乡村,充分发挥自身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现代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生存义务,这项义务履行的前提是就业。就业把个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今天的就业既是个人生存的前提,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主要途径。面对沉甸甸的就业话题,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勇敢面对,用实践做出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现代宏观农业及其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物、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劳动构成“绿三角”,宏观农业是关于“绿三角”整体性的研究。现代宏观农业将向知识经济的未来宏观农业转变。农业新科技革命导致农业发展空间“膨胀”和农业社会功能的拓展以及农业观念的更新。现代宏观农业属软科学范畴。探索现代宏观农业的课程建设,有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个人困扰”意味着个体的特殊需求,对农村贫困户的“个人困扰”进行识别与回应,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但扶贫实践中农村基层帮扶人员由于各种“指标”考核的行政压力以及对贫困的认知水平有限等因素,趋向于漠视贫困家庭及其个体的特殊需求。提出在农村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基于社会工作的“感觉—表达—规范—比较”需求分析框架,做好对农村贫困户“个人困扰”的社会觉察,以之为起点,不仅能助推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朝向“精准”之路更进一步,同时也有利于切实提升国家扶贫举措带给农村贫困群体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媒介与社会性格形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性关系,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其著作《孤独的人群》中探讨了历史文化变迁中社会性格所存在的深刻复杂性,其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媒介变迁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尝试在理斯曼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新近发展出的媒介研究理论,将媒介技术特性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加以主题化,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术问题,并试图对理斯曼提出的所谓“传统导向性格”、“他人导向性格”与“内在导向性格”等社会性格的媒介形塑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社会公正是可持续发展三大内涵,其中社会公正是现代道德的基本原则,现代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人理性存在的前提,政治生态可持续构建的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规范与导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城市化是“需求波及”的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同时具有后发优势和劣势。郊区城市化中的社会管理是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治理行动,担负同时解决城乡“双二元结构”的任务,面临社会管理观念、模式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城市的审慎移植。北京市朝阳区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新型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探索意义积极,但存在缩减型流动人口管控、公共服务有失均衡、社会管理模式移植适用等问题。提出社会管理要回应“波及的”和“内生的”两种社会需求,要避免形成“双二元结构”的新固化,还要把乡村自治传统和现代城市基层社会自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奇遇人生     
他说是赶考让他从“穿草鞋的”变成了“穿皮鞋的”,由农民变成了居民。他一生顽强进取,不懈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不凡的际遇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4.
推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已成为今天社会系统和个人生活重要的“神经元”,网络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化生存的基本素养。在这种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十分重要,包括提升网络主体性,塑造理性健康人格;开发媒介素养课程,提升媒介素养能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文明自律意识;加强法治教育,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严格区分公、私为基础的传统诉讼模式在风险社会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传统的诉讼分类难以涵盖不断涌现的新社会冲突、超个人的集体利益主体的诉讼资格问题凸显、个人诉讼成本的增加使其远离司法。为应对挑战,传统诉讼模式应当变革:一是通过集团诉讼或公益诉讼适度地扩大当事人资格;二是完善配套制度,降低受害人诉讼成本,提高其诉讼收益,使其既可能也愿意“接近司法”,而不是选择文明社会之前通行的“私力救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拥有占世界1/5以上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民以食为天”,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食”的问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当前,全国人民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进而迈向富裕的过程中,也就是要从吃饱走向吃好。所谓吃好,指的是吃得科学,要求吃得营养合理、吃得健康文明。对于个人来说,这有助于人体正常地生长发育和健康改善;对于国家来说,可促进近13亿人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有关民族健康的战略大事。因此,就必须把食物消费、膳食营养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优化整体食物结构,建立我国科学的现代食物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共青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调查问卷与访谈,分析了高校共青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为实践团队提供经费及后勤保障、加强“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宣传、做好“三下乡”社会实践后期的总结与表彰工作等工科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眼下,关注民生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而关注民生不应是政府和社会在特定时期,针对一定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也不应当是政府的临时政策.关注民生就是关注人民福祉.现代国家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让个人获得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9.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应和农民持续增收,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光地礼学在继承儒家礼学传统的基础上,主张顺应社会形势,合于人情,同时保存古礼精神,回归“缘情制礼”、“礼以义起”的礼学思维。李光地不仅阐发“礼义”,而且注重礼器之用,这表现在他的个人伦理道德修养上,也体现在他的社会教化活动中,由此真正将“天道性命”落到了实处。这样,李光地礼学兼顾了礼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