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将NS-1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羊型布鲁氏菌M23菌种免疫的Bal B/C鼠脾细胞融合,获得一株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M2B 1D_2C-1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为87~104,平均为97±3.4。分泌物以ELISA法检测,滴度在1:30,000以上。抗体经ProteJnA Sepharose-CL4B亲和层析法提纯,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泳出一条区带。抗体用2-ME还原后出现两条区带,显示了抗M28的McAb均来自免疫鼠脾细胞的重链和轻链,是均一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本抗体与抗鼠IgG_3标准血清免疫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杂交瘤细胞连续传代所产生的抗体,滴度稳定,将为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问题提供了方便试剂。  相似文献   

3.
4.
试验旨在考查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基因缺失疫苗株YZ-2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对YZ-2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变异检查试验、毒力、遗传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免疫小鼠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进行试验,并与其亲本株S19进行比较。结果显示,YZ-2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同亲本株S19相一致,但变异检查试验结果显示YZ-2由亲本株的光滑型变为粗糙型;毒力试验证实YZ-2的毒力与亲本株S19显著减弱,且YZ-2遗传稳定性良好。免疫原性试验证实,布鲁氏菌YZ-2在整体上具有与亲本株相似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基因缺失疫苗株YZ-2的安全性较S19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好,且具有与亲本株相近的免疫原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猪2号菌苗自研制成功至今已历时近30年,特别是近17年来,每年我国大量生产并广泛用于大面积的布病防疫,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发生任何由于菌苗应用造成的不良后果,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1985年,本菌苗经 FAO/WHO 布病专家委员会向世界各国推荐以来,声誉倍增,鉴于此,为严格把握菌苗质量,我们对地处华北、西北、东北、西南等五个厂家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旨在测定此前从断奶前仔猪粪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C6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该噬菌体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利用电镜形态观察和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类,用点滴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其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宿主谱,通过噬菌斑形态、最佳感染复数(MOI)、成斑率(EOP)、吸附率、一步生长曲线以及抑菌曲线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湖羊经布鲁氏菌S2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25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00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50亿CFU(1.5倍剂量)3种免疫方法,对试验湖羊进行S2疫苗接种。在免疫前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皮下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出现抗体,21 d达到峰值,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400,RBT和SAT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120 d,RBT、SAT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240 d。1.5倍剂量口服组免疫后21 d,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3%,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230.9,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50 d。正常剂量口服免疫组在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21 d的抗体阳性率最高,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57%,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1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20 d。[结论 ]布鲁氏菌S2疫苗皮下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但可能存在免疫副反应;1.5倍剂量口服优于正常剂量口服。  相似文献   

8.
Brucellosis caused by Brucella is a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 and not only the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but also to human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security that exist a lot of threats.To the curr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nimal vaccina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multiple weak vaccines, each vaccin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 is no vaccine for human currently, the laboratorys have used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to actively develop new vaccines, such as recombinant attenuated vaccines and marker vaccines, DNA vaccines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new vaccines.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有着巨大的威胁。布鲁氏菌Rev.1疫苗研制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并在欧洲、中东和蒙古等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小反刍动物布病的防控,一度被认为是防控小反刍动物布病最为有效的疫苗。但是,由于Rev.1疫苗存在毒力偏强及毒力不稳定等现象,其安全性仍值得关注。本文主要从Rev.1疫苗背景及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疫苗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Rev.1疫苗的应用和布鲁氏菌相关疫苗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不同商品化布鲁氏菌疫苗对小尾寒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3月龄~6月龄的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布鲁氏菌疫苗S2口服组(70只)、A19皮下注射组(30只)、M5皮下注射组(70只)、M5口服组(70只)和对照组(30只),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持续期的变化趋势,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实验羊均未检测到抗体,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的IgM抗体水平最高的是A19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14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M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45 d~60 d。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IgG抗体水平最高的是M5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28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G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60 d以上。M5皮下注射组、A19皮下注射组、M5口服组和S2口服组羊在免疫7 d~14 d内抗体转阳率均达到最大值:采用RBPT方法检测抗体转阳率分别为67%、56%、41%和45%,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转阳率分别为71%、56%、37%和38%,其抗体水平持续时间约为150 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19疫苗可以用于羊布鲁氏菌病的免疫,M5疫苗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效果最好,口服S2的疫苗免疫效果要优于口服M5疫苗。本研究为制定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安徽某鸭场的400份鸭粪样品离心,微孔滤器过滤后提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均匀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O157ATCC43889滴定,6 h后初步鉴定噬菌体。将疑似存在噬菌体的上清液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一步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株噬菌体,命名为EC43889-30。3次纯化后得到直径约为2 mm的噬菌斑,富集得到纯培养物。电镜观察,噬菌体粒子无尾,为直径50 nm左右的正六边形,形态与复层病毒科(Tectiviridae)的成员相似。将纯培养物稀释至107 pfu/mL,每隔10 min(至50 min)分别测其在50℃,60℃和70℃时噬菌体存活数,热稳定曲线显示,50℃时存活率均在70%左右,60℃时存活率明显下降,70℃时完全失活。宿主谱检测结果显示,其宿主范围较窄,对测试的42株鸭源大肠杆菌无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Using double-layer plate method, a phage against Salmonella enteritidis was isolated from sewage water, an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The plaques of isolated phage were transparent with clear boundary, and were about 2 mm in diameter at 12 h.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phage were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showed that the phage had an isometric polyhedral no-enveloped head with diameter of about 54 nm, and a long noncontractile tail with size of about 110 nm. The test of 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showed when MOI equaled 2, the number of phage offspring was higher. One-step growth kinetics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ne-step growth experiment, which showed that the latent period was about 10 min, the rise period was about 100 min, and the average bust size was about 61. The phage against S.enteritidis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the sewage water in this study, which would provide materials for the further biological control researches of S.enteritidis using corresponding phage.  相似文献   

15.
从水貂粪便中分离并纯化1株绿脓杆菌噬菌体,为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从水貂场采集粪便,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对分离到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裂解谱、效价、最佳感染复数、温度和pH值敏感性以及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从水貂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绿脓杆菌噬菌体,命名为phage30。电镜形态特征表明,该噬菌体头部为二十面体的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为60 nm,尾部长180 nm,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裂解率为29.63%(8/27);在宿主菌中增殖的效价为4.3×10~(10 ) PFU/mL。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在pH值5~11、温度40℃以下裂解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最佳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潜伏期约为60 min,暴发期约120 min,裂解量约为156。表明从水貂粪便分离到这1株绿脓杆菌噬菌体,属长尾噬菌体科,具有宿主谱宽、裂解性能高、pH值和热稳定性好的特征,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制牛种布鲁氏菌A因子血清和羊种布鲁氏菌M因子血清,用于光滑型布鲁氏菌特异性种属鉴定。将灭活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及羊种布鲁氏菌16M株免疫1.5~2 kg家兔各5只制备高免血清。对高免血清采用抗原交叉吸附的方法,制得A、M因子血清,分装冻干后置-20℃保存。微量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研制的A因子血清对16M抗原在1∶2.5时无凝集现象,对2308抗原凝集价为1∶320;研制的M因子血清对2308抗原在1∶2.5时无凝集现象,对16M抗原凝集价为1∶160。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显示:研制的A、M因子血清对异种抗原无凝集现象。试验表明,研制的A、M因子血清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的特点,可辅助光滑型布鲁氏菌特异性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17.
噬菌体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制剂是利用噬菌体溶解细胞的特性而用于治疗动物的病原菌的临床感染。早在20世纪初,噬菌体治疗就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目前传统抗生素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时易产生耐药性,而噬菌体制剂则表现出许多突出的优越性。从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噬菌体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制剂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SPA菌体协同凝集试验简称COA是检定病原菌的敏感、快速、简便的方法,但用于检查组织和血液中的病原菌由于它能和某些血清及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而出现非特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缺失疫苗株△S19-2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自杀质粒,用定向同源重组的方法,把改造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 NF^+替换布鲁氏菌S19疫苗株Bp26基因部分片段,构建出布鲁氏菌Bp26基因缺失突变株△S19-1。在此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敲除△S19-1上的毒力基因Bmp18,构建成△S19-2。用PCR与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在布鲁氏菌中表达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p26基因与Bmp18基因改造成功,△S19-2具有Bp26基因分子标记、Bmp18毒力基因缺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克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2b(Omp2b)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布鲁氏菌M5-90株外膜蛋白Omp2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布鲁氏菌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Omp2b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将此片段连接入pMD20-T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菌提取质粒后,送公司测序。将该片段亚克隆入pET28a载体,构建pET28a-Omp2b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其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此蛋白。运用DNAMAN、BioEdit等各种工具软件对Omp2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Omp2b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041 bp,编码347个氨基酸;构建了pET28a-Omp2b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Omp2b基因,表达蛋白约38 ku;Omp2b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伸展链、β-折叠和无规卷曲分别占20.17%、26.22%、5.76%和47.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