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试验,比较了不预防、浸苗盘法、淋茎灌根法和药土围根法4种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不预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基腐病预防率最低,达21.82%,淋茎灌根法和浸苗盘法分别为81.27%和73.45%;不同配方处理的药土围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预防效果不同,使用35%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配制的药土,药土比在(1∶150)~(1∶175)内预防率达到99.99%,对番茄苗不产生药害;药土比高于1∶150时,预防率虽高(100%),但对番茄苗会产生药害,药害率达6.1%~35.3%;药土比低于1∶175时,预防率降低,达82.5%~97.04%。因此,药土比在(1∶150)~(1∶175)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最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番茄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和发生不定根的能力,采用番茄植株上的健壮侧枝培育壮苗,不仅节省育苗时间,减少种子费用,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而且番茄苗茎粗、叶大、花序出现早,第一穗果大,产量高,此项技术在番茄生产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菜农王春阁在不用任何生根粉的情况下扦插育苗,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现介绍如下。一、选材选择高抗病毒病、早晚疫病、灰霉病的健壮番茄植株留杈(番茄植株一般每20天左右可取7~8个侧枝)。二、取材节间短、粗壮、生长发育旺盛的第一花序下的侧枝最适扦插,当杈长到6~8片真叶时,轻轻将健壮的番茄杈掰掉,浸入7…  相似文献   

3.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遮阳网覆盖、穴盘基质育苗、药肥和生物菌肥灌根、土壤处理等防治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大棚秋番茄覆盖遮阳网,晴天遮阳率比对照大棚下降49.89%,白天地表温度平均降低5.58℃,地温平均降低约1℃。覆盖大棚内小气候的改善促进了秋番茄的茁壮生长,降低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达64.32%,使秋番茄第1穗果实产量比对照棚的提高23.30%。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可使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47.95%。采用"可立克"药肥对秋番茄秧苗喷灌根,促进秋番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使番茄第1果穗产量提高40.84%,且茎基腐病发病率为0;而冲施"968"生物菌肥会加重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春番茄秸秆还田对大棚秋番茄前期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使秋番茄前期结果率和产量下降,且有利于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棉隆处理大棚土壤抑制秋番茄前期的生长,使番茄第1穗果实膨大受到抑制,单果质量明显降低,而且对秋番茄茎基腐病无抑制作用;而"棉隆+生物菌"处理土壤可使秋番茄第1果穗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和棉隆处理,降低茎基腐病发病率达79.62%。综上,遮阳网覆盖大棚、穴盘基质育苗、"可立克"药肥喷灌根及"棉隆+生物菌"处理土壤均是防治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分布广而深,移植后,因主根被切断,侧根发育,主要根群分布在20~30cm耕层范围内。茎多为半直立,侧枝发芽能力强,在茎节上易发生不定根。根系在定植前生  相似文献   

5.
番茄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个番茄品种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观测表明,同一番茄品种内茎维管束距表皮的细胞层数、茎维管束间细胞层数和茎无维管束分化部位单位面积(mm2)细胞数3个解剖学参数基本相同,3个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小。在对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番茄幼苗茎发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番茄茎枯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茎枯病主要危害番茄的茎和果实,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此,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河南商丘地区番茄茎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致病性,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番茄茎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苹果链格孢菌(A.alternate)的ITS序列同源性为100%,与链格孢属的其他小孢子种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上.番茄茎枯病病原菌的鉴定为该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钙镁对番茄根茎叶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番茄根茎叶解剖结构的观察,发生在缺钙缺镁条件下,番茄植株根、茎、叶的内皮层和输导组织细胞结构不正常;髓部细胞变小,木质部导管木化程度深,薄壁细胞少,细胞壁变厚,细个体变小,细胞组织变形,叶片变薄,叶片上下产生较多的表皮毛。  相似文献   

8.
百脉根单株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而分枝叶柄长度(X5)、侧枝叶柄长度(X10)则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1.121 6)>分枝节间数(0.346 3)>侧枝长度(0.114 6)>分枝数(0.106 4)>分枝茎粗(0.084 6)>侧枝节间数(0.034 2)>侧枝茎粗(0.028 9)>侧枝数(0.021 6)>侧枝叶柄长度(-0.043 6)>分枝叶柄长度(-0.065 4)>自然高度(-0.748 2).  相似文献   

9.
番茄离体扦插快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侧枝及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不加任何激素的灭菌石英砂、蛭石及育苗基质为培养基,分别置于8、12、24h光照下培养。结果显示:番茄侧枝及带腋芽茎段在灭菌育苗基质中,24h光照条件下,生根快速,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可达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茎分离力,为实现新疆番茄机械化收获和设计番茄分离装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目前新疆大规模种植的加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大小、种类、成熟度的加工番茄,测量果实与茎秆之间的分离力,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拟合分析。[结果]不同番茄品种的果茎分离力不同,但差距不是很明显,番茄果茎分离力的大小在5~30 N;番茄果茎分离力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小,随着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番茄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红熟、青熟和黄熟状态下,番茄果茎分离力与其形状(X1番茄长度,X2番茄直径,X3番茄果重)的非线性关系表达式分别为Y=-38.7241731-0.27559725920X1+2.819463816 8X2-0.03235854887X22+0.0010193646933X32,F=2.0469,P=0.0193;Y=-6.68274010+0.455089173 7X1+0.13487296906X2+0.15154803407X3-0.005066287946X1X2-0.004933150370X1X3+0.004653746236X2X3,F=3.3805,P=0.0042;Y=105.9280328-8.830147147X1+7.367868154X2-0.4662475430X3+0.07264795154X12-0.07142562800X22+0.003594294685X32,F=2.2976,P=0.0117。[结论]该研究可为番茄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一)茎腐病茎腐病又称烂腰病、倒秧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花生苗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腐烂,而后侵染茎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后扩展成黑褐色大型斑块,形成绕茎环形病斑,地上部失水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时,主茎和侧枝均可感病枯死。(二)根腐病根腐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根部。感病植株生长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叶柄下垂,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花生连作、田间积水、长期干旱无雨或雨后骤晴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双根双蔓整枝栽培方法,适合种植无限生长型的任何一个品种. 1.育壮苗定植,确保主枝根深叶茂第1穗花序下的侧枝选一健壮枝留下,其它的全部抹去,留下的这一侧枝待生长到50厘米以上,就可深埋生根.具体做法是:揭起地膜,在株距40厘米的两株番茄中间平行地挖两条20厘米长,10厘米宽,3厘米深的倒立抛物线型的沟槽.将两株番茄侧枝(50厘米)轻轻地压入沟底,侧枝顶尖各自向对面另一株支架(吊绳)下,然后浇水,待水下渗后覆土,轻轻用手拍平,盖地膜.新根半月左右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番茄脐腐病的发病机制,通过对5个品种(梦玉、秀玉、墨玉、美玉、苏粉11)的番茄植株(患病植株和无病植株)的组织器官(根、茎、叶、果实)中的6种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磷(P)、锌(Zn)]进行研究,并测定这5个品种番茄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上述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患病番茄和无病番茄的根际土、非根际土中各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可以排除土壤中以上元素对番茄生长状况的影响;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否与番茄植株各器官中的含钙量都无明显的相关性,但5个品种中属未见发病番茄品种梦玉的果实与茎、叶之间钙含量比最高。综上结果表明,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钙元素在果实、茎和叶中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番茄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是目前国内外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为建立准确有效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本研究采用5种不同的人工接种方式(剪顶法、喷雾法、复叶柄注射法、茎顶端注射法和茎基部注射法)对番茄植株进行接种,比较和分析了接种后各群体植株起始发病时间、平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死株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剪顶法和茎部注射法接种病原菌致病效果最好,发病率达到100.0%,病情指数>75.0,但是剪顶法接种后植株死亡率很高,接种40 d时死亡率高达96.7%,不利于后续的遗传分析及留种;进一步分析发现茎基部注射接种时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传播速度更快;用5份抗感性不同的番茄材料及2个遗传分离群体共计742株番茄进行茎基部注射接种,结果表明该法接种后可以准确区分番茄材料的抗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茎基部注射法接种适用于番茄材料抗溃疡病评价及遗传分析,为抗溃疡病番茄材料的筛选及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番茄主要病害防治 1、番茄疫霉根腐病:发病初期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地区性部逐渐枯萎.茎基部及根部导管深褐色,不长新根. 防治方法:(1)要于非茄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倒茬.(2)选用排水好的地块.(3)加强田间管理,定植期遇低温不易浇水过多,缩短每次浇水时间.(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0%乙磷铝2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杀毒矾500倍液,50%甲霜铜600倍液及时喷洒果实及地表.  相似文献   

16.
观察3个不同的番茄品种在4个不同EC值的营养液栽培条件下,EC值对株高、茎的直茎的生长、穗数、单株的鲜果重、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B1(EC值为2.0)对3个番茄品种的平均株高、平均茎粗、平均穗数、平均单株果实鲜重、平均根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平均单株鲜果重及单株茎叶的鲜重与番茄品种有关;B3(EC值为10.0)对番茄各品种的平均根数明显多于其他3个处理,根长及平均单株根重与各个处理无关。  相似文献   

17.
香菊  高举 《农家顾问》2002,(12):23-24
番茄易生不定根,茎的分枝能力强,花序下的侧枝生长特别旺盛.利用番茄这种特性,可进行再生栽培.……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主要环境参数对番茄本体长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缺乏理论支撑,环境信息监测利用难,作物长势难量化的问题,以北京市春夏季日光温室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农业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室主要环境参数(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CO_2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和番茄本体长势参数(番茄茎直径微变化、果实直径微变化和叶面温度),借助Matlab 2014a平台建立模型,对温室中主要环境参数对番茄本体长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幼苗期各环境参数对番茄茎直径微变化的影响回归模型和结果期各环境参数对茎直径微变化、果实直径微变化、叶面温度的影响回归模型可以反映出不同环境参数对番茄茎直径微变化、果实直径微变化和叶面温度的影响程度;2)建立的番茄果实直径预测模型,训练集相关系数达到0.92,测试集相关系数达到0.88,满足预测需求;3)试验分析得到的幼苗期和结果期各主要环境参数的合理控制范围符合番茄实际生长环境要求。该研究可为春夏季日光温室番茄的生产环境调控提供参考,也为环境数据监测与环境调控机构的智能化关联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对右江河谷高产区大果番茄空茎现象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右江河谷地区大果番茄空茎现象的现状,分析可能造成番茄空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茎分离力,为实现新疆番茄机械化收获和设计番茄分离装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目前新疆大规模种植的加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大小、种类、成熟度的加工番茄,测量果实与茎秆之间的分离力,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拟合分析.[结果]不同番茄品种的果茎分离力不同,但差距不是很明显,番茄果茎分离力的大小在5 ~30 N;番茄果茎分离力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小,随着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番茄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红熟、青熟和黄熟状态下,番茄果茎分离力与其形状(X1番茄长度,X2番茄直径,X3番茄果重)的非线性关系表达式分别为Y=- 38.724 173 1 -0.275 597 259 20X1+2.819 463 816 8X2-0.032 358 548 87X22+0.001 019 364 693 3X32,F=2.046 9,P =0.019 3;Y=-6.682 740 10 +0.455 089 173 7X1+0.134 872 969 06X2 +0.151 548 034 07X3 - 0.005 066 287 946X1X2 -0.004 933 150 370X1 X3 +0.004 653 746 236X2X3,F=3.380 5,P=0.004 2;Y=105.928 032 8 -8.830 147 147X1+7.367 868 154X2 -0.466 247 543 0X3+0.072 647 951 54X12-0.071 425 628 00X22+0.003 594 294 685X32,F=2.2976,P=0.011 7.[结论]该研究可为番茄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