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兴市的东江水库,南北长150公里,面积约24万亩,可养水库面积12万多亩,蓄水量约为洞庭湖的一半。1986年8月关闸蓄水以来,改革渔业经营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服务,分级开发,开放经营的办法,发动群众,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开发水库渔业,初步形成了国营渔业为龙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冯家山水库近十年净水渔业的状况。冯家山水库是陕西省大型灌溉水利工程之一,水库环境适宜,拥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资源,近年来主管部门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为提高水库渔业效益,注重水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协调发展,水库渔业养殖模式从网箱养鱼转变为生态养殖。调查显示,水库水域内有12种鱼类和2种虾类。其中,滤食性鱼类如鲢和鳙能够有效利用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为食,并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库每年的渔产品种类主要包括鲢、鳙和大银鱼。水质方面,近十年来水库的溶氧、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均有所变化,整体水质有所改善。研究还对碳汇渔业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库中的滤食性鱼类可以作为碳汇,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4.
白龟山水库是平顶山市一座大型水库,位于昭平台水库下游沙河主干上,而且临近市区,交通、水产品销售和能源供应都十分方便。该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基本竣工,1963年进行续建,1966年建成。白龟山水库汇流面积1380平方公里,库容6.4亿立方米,可养鱼水面7.78万亩,主坝长1.46公里,顺河坝长16.2公里。水库左岸是山,右岸是堤(顺河坝),水面广阔,具有平原型水库的特征。是防洪、灌溉、供水、养鱼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5.
1986年8月2日.东江水库关闸畜水,首次放鱼.据统计,先后共投放各种鱼种2000万尾,计重8万公斤.目前,鱼类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桃源县小型水库“人放无养”,产量低,效益差的实际,依靠科学技术开展小型水库生态渔业示范研究,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配套开发的措施,改变了落后的渔业经营状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1991-1995年,鸡、猪、鱼总产值417.59万元,利润100.85万元,节约饲料7.55万kg,节省开支8.56万元。渔业总产量40.16kg产值279.91万元,利润69.19万元。  相似文献   

8.
罗正才 《内陆水产》1997,22(4):12-13
攸县有小(Ⅰ、Ⅱ)型水库161座,总面积894.2hm2,占全县总可养面积的24.7%、长期以来,这些水库绝大多数由于缺肥、缺饵、缺钱,单位面积产量只有50多kg,经济效益仅300余元。为了挖掘这些水库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年在本县两个过去产量较低的南星水库和长岭拗水库进行试点。试验表明,以渔为主,实行渔一农一牧结合的综合开发,由单一的水库渔业发展为水陆复合生态渔业,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易被农民所接受和运用。现将生态渔业技术在小型水库应用的两种类型浅析如下:l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分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碳汇和碳源的解释和水生植物固碳特点,对2010年提出的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的定义进行修订,强调了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水生植物在渔业碳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释了通过水生藻类养殖、滤食性贝类和鱼类等养殖、渔业生物群体捕捞和增殖等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移出和储存”CO2等温室气体的过程和机制。分析了贝类养殖在不需要投放饵料的前提下,通过滤食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等颗粒有机物大量使用水体中CO2的过程及机制,从能量收支层面论述了使用碳、移出碳、储存碳和释放碳4个碳库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进而证实贝类养殖提升了水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碳汇而不是碳源。贝藻养殖碳汇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养殖生产持续发展,近20年我国近海贝藻养殖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总碳汇量从2001年394万t增加到2020年659万t,其中近三年(2018—2020)平均总碳汇量为648万t (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87万hm2);净碳汇量从2001年255万t增加到2020年430万t,近三年(2018—2020)平均净碳汇量为422万t (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56万hm2)。最后,提出了健康持续、深入发展碳汇渔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碳汇渔业是碳汇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碳汇渔业的表现形式,发展渔业低碳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靳  姚仕喜 《河北渔业》2016,(11):46-51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维持渔业资源动态平衡的条件。通过建立渔业生态足迹模型,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广东海洋渔业生态足迹和渔业生态承载力都呈下降趋势,渔业生态足迹值均高于渔业资源生态承载力,广东海洋渔业资源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针对生态超载累积效应所引起的渔业资源衰退问题,本文结合广东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补偿实践,提出实现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政府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政府最优的激励强度应是阝= λ^2/λ^2+tpq^2,政府的激励强度与养殖者的努力程度系数λ成正比。政府会根据观察到的养殖者行为确定相应的激励强度,进而设立激励合同 ,引导养殖者按照政府的期望进行养殖,使养殖者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政府追求的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得出2012年的激励合同为4 864.86万元。最后提出了包括供求激励机制的构建、融资激励机制的构建、养殖技术激励机制的构建、国际合作激励机制的构建的政府激励机制的构建办法。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水库湿地及水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高原水库湿地的基本状况.针对水库湿地区域水土流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调配、土著生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污染、湿地管理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和投资保障体系)以加强水库湿地保护,加强"三大"管理(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管理)以改善和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青海高原水库湿地的基本状况。针对水库湿地区域水土流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调配、土著生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污染、湿地管理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和投资保障体系)以加强水库湿地保护,加强三大管理(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管理)以改善和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厦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曾是厦门和金门渔民传统的生产渔场。近年来随着两地经济的发展,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的损害逐步加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大损害。显然,两岸携手进行该海域的海洋生态养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该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厦门和金门多年来开展的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及其效果,提出两岸携手养护厦金海域渔业资源的合作机制,并建议合作开展海洋环境质量调查,渔业生产现状调查,增殖放流,鱼类栖地再造,划设渔业资源保护区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钝缀锦蛤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洋  杜涛  杨世平 《水产科学》2008,27(4):175-178
试验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潮下带及浅海3~15 cm的沙泥至泥沙底质中。海水的适宜温度为12~30℃,相对密度1.012~1.030,pH 4.43~10.08。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雌雄异体,繁殖期在3—6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依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原则,计算并分析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澧县王家厂水库13个生态因子(透明度、水深、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电导率、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氮磷比、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关联度,南河关联序结果为:氮磷比〉总氮〉硝酸氮〉氨氮〉浮游植物〉浮游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