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洲称猪瘟为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尽管芬兰、丹麦、瑞典、英国和美国等20多个国家于1917-1992年陆续宣布HC在其国内已被消灭,但目前仍有44个国家和地区在流行。由于HC造成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年1—12月采自冀南地区10个市县规模化猪场的421份血清分别进行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61.82%(251/406)、90.15%(293/325)、40.25%(128/318),提示猪伪狂犬病的抗体总合格率较高,而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阳性率均较低,应加强对其的监测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常军帅  李娜  王紫阳  屈勇刚  梁晏  赵玉  陈宁 《养猪》2022,(6):107-109
为了解2019—2020年新疆部分地区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自6家规模化猪场不同类别猪群的1 238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CSF)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5.70%(1 061/1 238),高于国家规定标准(70%)。在各猪场中,B场的平均阻断率最高,为70.26%,D场的平均阻断率最低,为61.00%;D猪场的平均阻断率与A、B、C、E场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类别猪群中,繁殖母猪的平均阻断率最高,为74.05%,保育猪的平均阻断率最低,为50.91%;肥育猪的平均阻断率与哺乳仔猪、保育猪、后备猪、繁殖母猪、种公猪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6个猪场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70%),但哺乳仔猪、保育猪、肥育猪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020年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本试验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18个规模化猪场的1 085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FV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3.59%(907/1 085),高于国家规定标准(70%),平均阻断率为(66.99±25.09)%。A、B、C、D、E地区间猪瘟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各规模猪场猪群抗体合格率在70%~87%之间,并且差异显著。此次检测结果表明,6个不同地区平均抗体合格率中,A、B、C、F地区抗体水平整齐度良好,E地区抗体水平偏低,变异系数偏大,抗体整体水平较差。大型规模养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普遍高于中、小型规模养猪场,说明大型规模养猪场在猪瘟的防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结果可为新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4年初以来,杭州地区的几个规模化猪场陆续发生仔猪腹泻、保育猪呼吸困难的疾病,剖检见肺部呈橡皮样,全身淋巴结水肿,部分猪脾脏边缘梗死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设计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或PCR检测;运用伪狂犬病(PR)鉴别试剂盒检测PR,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猪瘟(HC),并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全面检查认为,这几个猪场发生了猪瘟合并猪PRRSV、PCV2感染。  相似文献   

6.
2019年亚欧地区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5 253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亚洲12个,报告疫情528起,欧洲11个,报告疫情4 725起。疫情主要集中在东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月报告疫情数最多(652起),4月最少(267起),但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欧洲疫情以野猪感染为主,疫情数占欧洲总数的74.23%(3 517/4 725),亚洲疫情以家猪感染为主,疫情数占亚洲总数的90.34%(477/528)。总体而言,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对亚欧地区影响巨大,共计扑杀生猪210多万头;疫情传播迅速,1年内就从亚洲北部扩散至最南部的东帝汶,而且还有继续扩散的风险;随着疫情在野猪圈蔓延,以及亚洲地区猪存栏量大、生物安全条件差等因素的存在,亚欧地区非洲猪瘟防控任重道远。针对目前的非洲猪瘟疫情形势,需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进行全面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7.
国内猪瘟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猪瘟研究概况孟晓芹,郑明(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猪瘟是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猪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是养猪业的大敌。根据1994年7~9月世界动物疫情记载,世界范围包括我国在内有23个国家和地区仍有猪...  相似文献   

8.
改生猪春秋防疫为常年防疫蔡景赛福鼎县点头镇兽医站1986年省农业厅《农业信息》第19期曾以“猪瘟盛行,猪贩得利”为题报道了我镇猪瘟流行情况。为此,笔者曾深入农村及种源地区调查春秋防疫情况,发现发生猪瘟流行的原因是春秋防疫间隔时间太长(5—6个月),其...  相似文献   

9.
对5例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1594-1680变异株)RT—PCR检测、猪瘟病毒抗原检测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结果4例疫情为猪瘟,仅1例疫情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及PCR技术,对广西梧州市7个县(市、区)屠宰场2015—2016年送检的1 304份猪组织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猪瘟病毒(CSFV)核酸检测,对7个规模场送检的70份病死猪组织病料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HPRRSV、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PC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技术,对梧州市7个县(市、区)送检的8 572份血清检测猪瘟免疫抗体,对2 066份血清检测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结果显示:HPRRSV、CSF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规模场病死猪组织病料的PRV核酸阳性率为14.3%,PCV为57.1%;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0.41%,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48%。监测结果表明:梧州市流行的生猪高热病主要涉及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2种病毒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有效控制了该地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给养猪业造成损失最直接和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2005年余广海、何明清、董清华等人报道,四川省某猪场发生猪瘟,10日龄内和断奶前后仔猪(15-60日龄)发病率较高,育肥猪发病较少,怀孕母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欧美的许多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猪瘟的防制和根除计划,已经成功消灭了猪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泰州地区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发病情况,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2012年1—12月间泰州地区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采集的肝脏、脾脏、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0%,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7.2%;CSF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9.0%,阳性场8个,场阳性率22.2%;PR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4%,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0%。表明泰州地区规模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给泰州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流行情况,2010—2013年,课题组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1295个规模猪场进行了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114个发病猪群的肠道或粪便样品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毒(PRV)和蓝耳病病毒(PRRSV)的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3年,河北省猪场腹泻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9.19%、52.82%、63.04%和33.53%,发病猪群主要以仔猪为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19%和72.03%,空间分布显示腹泻疫情从河北南部开始发生,逐渐向北部地区扩散,最后全省趋于平稳。样品中PEDV、TGEV、CSFV、PCV-2和PRV的检出率分别为68.42%、10.53%、13.16 %、21.05%和21.93%。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方法对温州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乐清市、鹿城区等5个县(市、区)的9个规模发病猪场进行了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猪瘟检出率为25.45%,表明猪瘟在这些地区严重存在,并且某地区的阳性率高达42.11%;猪伪狂犬病阳性率较低,但也普遍存在于以上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猪瘟(CSF)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养猪业的传染病,最早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被发现,距今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为了预防猪瘟,我国于1925年着手研发免疫血清,并将其作为重点防治措施。尽管少数国家或地区已经成功消灭了猪瘟,但大多数国家仍然存在猪瘟的威胁。近年来,我国猪群的病死率已高达8%,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黔西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制定科学防治对策,降低此类疫病给规模养猪业带来的风险,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2日 —2009年1月15日对我县3个规模化猪场的90头猪进行了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猪细小病毒(PP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乙型脑炎、弓形体、猪支原体肺炎(Mhyo)、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的血清学检测。现将血清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猪业》2012,(5):71-71
典型猪瘟病毒(CSFV)在猪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典型猪瘟病毒(CSFV)LOM株是1956年从日本分离的低毒力Miyagi株的致弱株毒。用RT—PCR获得了LOM株CSFV基因组的8个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8.
应用抗体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条对昆明地区12个集约化猪场的236份血清进行了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病的威胁,在所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的(1:16-1:128)占27.4%(68/236);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1:40-1:320),分别占30.13%(66/208)、41.46%(86/212)和56.0%(44/84)。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猪场不重视免疫,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其中猪瘟、猪伪狂犬病仍然是昆明地区的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应加强对这2种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猪业》2012,(2):71-72
猪瘟弱毒苗对于防控猪瘟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猪瘟弱毒苗在很多猪瘟流行地区广泛地应用。这个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是否影响兔化猪瘟疫苗(LPC)的免疫效果。实验用18只6周龄的猪,这些猪全部通过剖腹产方式产出且出生后不能吃初乳,这些猪被随机分为四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12—2014年贵州省猪瘟免疫防控情况,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随机采集我省9个市(州)11 390个场点113 342份经过猪瘟疫苗免疫后的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0.92%;2012—2014年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8.79%、82.48%、82.37%,连续3年均达到国家免疫合格标准70%以上,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且2013、2014年样品免疫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2012年;按照不同季度、不同场点、不同地区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样品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均达到7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近3年猪瘟免疫防控工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