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勇 《兽医导刊》2016,(2):154-154
弓首蛔虫病主要是由犬弓首蛔虫和猫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科和猫科动物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调查,世界各地犬的弓首蛔虫感/染率为5.5~64.7%,猫的弓首蛔虫感染率在25.2%~66.2%。弓首蛔虫感染可使幼犬和小猫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犬和猫的死亡。犬弓首蛔虫和猫弓首蛔虫还可以感染其他多种动物和人,引起幼虫移行症。人弓首蛔虫病以儿童多见,都是因为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至。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是人弓首蛔虫病的主要表现,严重者多个器官受损、眼睛失明等。调查显示,人血清中抗弓首蛔虫抗体阳性率在1.6~37%。因此该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重要的人与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2.
犬蛔虫病是犬的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其病原包括犬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主要寄生于犬及犬科动物的小肠中。犬蛔虫感染常导致犬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呕吐、下痢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013年12月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动物房饲养的1只中华田园犬出现消瘦、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经诊断为犬弓首蛔虫与狮弓蛔虫混合感染。1病原弓首蛔虫,雄虫长50-110 mm,  相似文献   

3.
<正>犬蛔虫病是犬的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其病原包括犬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主要寄生于犬及犬科动物的小肠中。犬蛔虫感染常导致犬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呕吐、下痢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013年12月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动物房饲养的1只中华田园犬出现消瘦、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经诊断为犬弓首蛔虫与狮弓蛔虫混合感染。1病原弓首蛔虫,雄虫长50~110 mm,雌虫长90~  相似文献   

4.
正蛔虫病主要发生于幼年动物,是寄生于畜禽小肠、盲肠的一种线虫病的总称。不同的畜禽各有其不同的蛔虫,并引起特有的蛔虫病。就甘肃省范围来说已发现的蛔虫有:猪蛔虫、寄生于猪;马副蛔虫寄生于马类动物;鸡蛔虫和鸽蛔虫寄生于鸡、鸭;羊蛔虫寄生于羊;另外,还有寄生于犬的狮弓蛔虫。本病可抑制畜禽,特别是幼龄畜禽的生长发育,但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对发展畜牧业造成危害很大。本文仅对猪蛔虫病的  相似文献   

5.
猪蛔虫病免疫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蛔虫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乃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寄生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蛔虫可感染几乎所有的常见动物,包括一些野生动物。猪蛔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型线虫,  相似文献   

6.
蛔虫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乃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寄生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蛔虫可感染几乎所有的常见动物,包括一些野生动物。猪蛔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型线虫,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东北亚种、棕熊西藏亚种、黑熊四川亚种、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同源性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8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长度均分别为393和582bp,其中大熊猫与小熊猫及4种熊科动物蛔虫COXⅠ和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5.0%和94.9%~95.5%;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8%和99.5%。分子系统树(NJ/MP/ML)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Baylisascaris)蛔虫;而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的蛔虫应为蛔属(Ascaris)蛔虫。同时,分析结果也揭示了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邱启官  张浪  武娜  吴希有  严霞晖  宋平 《兽医导刊》2020,(6):209-210,221
本研究主要针对采自长沙生态动物园和长沙市天心区希有动物驯养中心的4个黑熊蛔虫样本进行线粒体DNA中细胞色素Ⅰ(cox1)基因序列通过PCR方法扩增,利用DNA分析软件DNASTar 5.0将测得的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登录的蛔虫序列和本地其他野生动物蛔虫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来自长沙生态动物园和长沙市天心区希有动物驯养中心的蛔虫cox1基本一致,长度约为400~414 bp;与采自荷兰株登录号KC543477.1贝氏蛔虫同源性最高达96.3~97.5%;4个黑熊蛔虫样本与KC543477.1贝氏蛔虫在同一分枝上。结果表明:采自长沙生态动物和长沙市天心区希有动物驯养中心黑熊蛔虫与熊贝氏蛔虫同源性最大,为熊贝氏蛔虫;pcox1序列在本研究中表现种间差异大,种内相对保守,说明cox1基因可以作为熊贝氏蛔虫和狮弓蛔虫的分子分类学及种群遗传关系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马属动物幼驹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幼驹小肠一种线虫病。本病的特征为:幼驹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异嗜,腹泻,小肠黏膜缺损、出血、溃疡、发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8种杂食动物粪样20份,经麦克马斯特漂浮法检验发现3种杂食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8种,分别是棕熊感染线虫、蛔虫2种寄生虫;小熊猫感染贝蛔虫、类圆线虫和短膜壳绦虫3种寄生虫;豪猪感染蛲虫、鞭虫和球虫3种寄生虫。杂食动物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5%(3/8),感染强度最高者为小熊猫贝蛔虫卵,高达12 210个/g。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大多成群饲养,感染寄生虫的动物多属于寄生虫混合感染,驱虫工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11.
<正>犬弓首蛔虫病是犬的常见寄生虫病,是因犬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犬常表现为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贫血,严重时本病可导致死亡。1流行病学犬弓首蛔虫(又名犬蛔虫)是导致本病的病原,虫体呈淡黄白色,雄虫长50~100mm,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mm,尾端直。犬弓首蛔虫前端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上有粗的横纹,食道与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全国各动物园里的珍稀野生动物不断受到蛔虫病的重复侵袭,如上海动物园动物蛔虫病在寄生虫病总数中占55.74%,成都动物园为42%,黔灵公园的肉食动物蛔虫病患病率为100%.大熊猫的18种寄生虫中熊猫蛔虫对大熊猫的危害占第1位,感染率为100%,更为严重的是胆道蛔虫和蛔虫引起的肠梗阻直接导致一部份珍稀濒危动物的死亡.为减少或彻底根治蛔虫病的重复侵袭,周忠勇等1993年曾用DF在实验室里对狮弓蛔虫卵作过杀灭试验,以后又对感染狮弓蛔虫动物的笼舍场地作了蛔虫卵杀灭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培养健康的幼驹,就要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在影响幼驹生长发育的病害种类中,马副蛔虫病常见多发,本病是由马副蛔虫(又名马蛔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小肠中引起的一种线虫病。本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危害性较大,已引起养殖户主对此病的高度重视。1流行病学目前,幼驹蛔虫病,各地均有发生。马蛔虫广泛寄生马属动物小肠内,雌虫在小场内与雄虫交配后,能产生大量的虫卵。研究证实:每昼夜生成数量在20万个,成形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外界条件适宜的话,经1~2周的时间,能在卵内发育形成幼  相似文献   

14.
猪体内各种寄生虫病中,以蛔虫病最为普通和重要,它是造成养猪业损失较大的寄生虫病之一。从我们肉检中,蛔虫病之检出率近两年都达到21.03%。据文献记载,人蛔虫与猪蛔虫不是同一种,相互交叉感染未获成功;又称,人蛔虫的寄生,除人外,还有猪、犬等十多种动物,而猪蛔虫却很难寄生于人。为弄清上述问题,我们作了探索,用  相似文献   

15.
据资料介绍,盐酸左旋咪唑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驱虫药物。为了证实盐酸左旋咪唑对犬蛔虫的驱虫效果,于1991年7月至8月,我们对和龙县和龙镇某个体养犬户自然感染蛔虫的犬进行了驱除试验,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和龙县和龙镇某个体养犬户饲养一群由  相似文献   

16.
犬蛔虫病是幼犬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周~5月龄的幼犬,感染率在5%~80%之间,直接影响着幼犬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成年犬很少感染。寄生于犬的蛔虫主要有两种,一是犬弓首蛔虫,该蛔虫是幼犬寄生的主要蛔虫。二是狮弓首蛔虫,常发生于成年犬。但成年犬两种蛔虫均为终末宿主。另一种在犬很少寄生的蛔虫为猫弓首蛔虫。蛔虫病之所以广泛流行,主要是因为蛔虫的生活史简单及虫卵的抵抗力强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华南虎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线粒体基因的分子特性,对来源于4只华南虎的狮弓蛔虫的pcox1、pnad1和pnad4三种线粒体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DNAStar和MEGA5.05软件对所获序列,以及Gen Bank中公布的狮弓蛔虫等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只华南虎的狮弓蛔虫扩增的pcox1、pnad1、pnad4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393、366、399 bp,3段基因序列种内变异明显低于种间变异。系统进化树中,狮弓蛔虫可分为猫科和犬科动物两大分支,其中4只华南虎的狮弓蛔虫与已报道的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非洲狮、猞猁的狮弓蛔虫聚为一支;另外狼和犬的狮弓蛔虫聚为一支;以pnad1、pnad4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虎源狮弓蛔虫又单独聚为一支,表明狮弓蛔虫在不同虎类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该研究为狮弓蛔虫的分子鉴定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蛔虫病是由鸡蛔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感染蛔虫后,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成年鸡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量会下降,饲料报酬降低。1病原学鸡蛔虫是大型线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蛔虫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产生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发育10~12d即可产生致病力,虫卵被鸡啄食后,在小肠粘膜中生长发育,2~3周后重返小肠内寄生。蛔虫卵对消毒剂抵抗力很强,但是在干燥和高温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9.
普氏野马幼驹马副蛔虫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副蛔虫病是马属动物 (特别是幼驹 )常见的一种蠕虫病 ,病原体是马副蛔虫 ,主要寄生于小肠 ,有时可见胃内。移行中的马副蛔虫 ,对马体呈现机械性损伤 ,能引起肠炎 ,肠壁溃疡 ,甚至继发腹膜炎 ,还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及蛔性肝炎、肺水肿 ,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肠管堵塞 ,导致肠破裂、肠套叠 ,马副蛔虫分泌的毒素还会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 ,造成严重后果。 2 0 0 0年度新疆野马中心发生了 3例幼驹马副蛔虫感染病例 ,其中一例死亡 ,两例治愈。现介绍有关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如下。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3匹发病的幼驹分别是准噶尔 1…  相似文献   

20.
分离到湖南长沙生态动物园白狮和猎豹的两种野生动物蛔虫样本,对这两种蛔虫线粒体DNA(rDNA)中细胞色素I(cox1)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与Gen Bank中收录的猫弓首蛔虫、狸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猪蛔虫cox1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来自长沙生态动物园的白狮和猎豹蛔虫cox1序列长度均为415 bp;与Gen Bank收录JF780951. 1(狮弓蛔虫)序列用Blast软件比较,发现极少数的碱基置换、颠换、缺失及无差异。利用DNAStar 5. 0的MegAlign软件差异性分析显示,白狮蛔虫(WL1、WL2)基因序列和猎豹蛔虫(CH1、CH2)基因序列与JF780951. 1(狮弓蛔虫)序列的平均差异分别为4. 05%和2. 5%。而样品序列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在10. 1%以上。因此,这2种动物4个蛔虫样品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大,同是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