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荣和 《福建农业》2004,(12):13-13
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尤溪县农技站2002年引进在西城镇麻洋村作再生稻试验,2003年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表现适应性广、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再生力强,适宜在再生稻区推  相似文献   

2.
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开始在沙县、泰宁、永安、建瓯等地试种示范,在尤溪作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2004年开始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该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稳产性好等优点。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4006)。  相似文献   

3.
Ⅱ优1273系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福建省种植业管理局确定为超级稻的主推品种。2004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5—2006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晚稻种植,表现植株形态好。抗性强,丰产性好,增产、增收显著,每亩产量600-700公斤,高的超过750公斤。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1273来源于多系1号/明恢86的后代,经过多代抗稻瘟病鉴定筛选育成。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Ⅱ优1273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高产、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三系超级稻新品种,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5年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种植,连续3年百亩示范片头季稻产量每667 m2超过800 kg,2005年以最高产量587·6 kg创再生季高产纪录[1]。2006年沙县承担福建省农业厅超级稻核心示范片项目,在夏茂松林、俞邦两个行政村安排作连作晚稻示范种植66·7 hm2,10月26日经省市县有关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平均每667 m2产量达713 kg。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6.
Ⅱ优62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福恢623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19)。2008~2009年尤溪县承担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Ⅱ优623作再生稻百亩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示范基地设在联合乡惠州村,现将Ⅱ优623作再生稻栽培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产业化”项目由三明市农科所与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共同承担,于2001年立项,我所至今已育成3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九丰A、明3A并于2003年9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育成2个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389和Ⅱ优1273,其中Ⅱ优1273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黄廷钰 《北京农业》2012,(27):27-28
宜优115是南平市农科所用自行选育的恢复系南恢115与宜香1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突出,适宜福建省稻区种植。作再生稻种植具有头季稻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再生稻高产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在进行品比试验的基础上,筛选适宜当地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品种“Ⅱ优3301”.总结了Ⅱ优3301作“早播中稻-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05,(2):14-15
D奇宝优527系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共同选育的晚汕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品种来源于D奇宝优A×蜀恢527)。属基本营养型,早中晚稻兼用。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尤溪县2003年引进作单季稻和烟后稻示范,2004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进行了百亩再生稻高产  相似文献   

11.
郭华 《福建农业》2006,(3):9-11
杂交稻“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中晚熟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4-2005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烟后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种植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仙游县运用天优3301作早稻种植,后留桩进行再生稻高产示范种植。本文总结了天优3301作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蜀恢527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福建省种子总站与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联合引进。2001年通过福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于2002年引进该组合在星村镇黄村村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和示范0.28hm2,表现突出;2003年以后逐年扩大栽培示范,到2006年该组合栽培示范面积扩大到70.5hm2,均表现出米质好、丰产性好、抗性强等特点。现将D优527组合在武夷山市作再生稻栽培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佳辐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旱籼稻品种。该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开始引入福清市试种,至今已种植8年,累计推广面积8万亩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作为老品种的新应用,目前在闽南、闽北及福州地区作再生稻种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深受当地农民喜爱。自2009年起,作再生稻栽培,一股头季稻亩产400--4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475公斤;再生季一般亩产220—2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340公斤以上。由于该品种低节位分蘖力强,非常适合机收低留桩再生栽培.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肥、省药等特点,是目前我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再生稻优质品种。现将试种结果和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多系1号/明恢86的后代)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05年连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县良种场)与连江县种子公司联合引进该组合,并在丹阳、潘渡、敖江等乡镇进行多点试种,普遍反映该组合表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6.
Ⅱ优沈98是福建省三明市种子站和福建省尤溪县活水种子有限公司合作,用Ⅱ-32A与沈恢98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3)。  相似文献   

17.
“Ⅱ优1273”在福建省推广种植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为夺高产,其高产栽培技术为稀播以培育适龄壮秧,插足基本苗,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18.
陵两优268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入汉寿县作早稻种植,2017-2022年连续6年开展直播再生稻种植。根据汉寿县气候条件,笔者总结了陵两优268直播再生稻在汉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陵两优268直播再生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荣优华占是用荣丰A与华占(SC2-S6测恢系选)杂交选配的晚稻杂交组合。2012年通过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12016),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作再生稻全生育期200天左右。南昌县种子管理站从2012年开始,以荣优华占为材料,开展机收蓄留再生稻试验示范,掌握了头季和再生季荣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和生育进程,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并总结了一套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博Ⅱ优270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于1993年用博ⅡA与恢复系玉270配制而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05年起,博Ⅱ优270先后在漳州市的漳浦、龙海等十个县试种,一般栽培水平下单产可达7500 kg.hm-2,表现出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特点,适合漳州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