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分离方法及发病地区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组织分离法是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采用此方法分离到病原菌的成功率达86.7%。1997年-1998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呼兰县、牡丹江市、东宁县、密山市、穆棱市、佳木斯市、集贤县、吉林省舒兰市的大豆田中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长松 《大豆科学》1993,12(2):165-171
  相似文献   

3.
孙欣  刘丽君  李莉 《大豆科学》2007,26(2):287-289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在对海南省儋州市的木薯病害调查中发现一种根腐病。经致病性评价,分离获得病原菌。显微观察发现,菌丝无分隔,孢囊梗呈简单合轴分枝,孢子囊多顶生,倒梨形,厚垣孢子大量产生,球形、顶生。形态观察结果初步表明,其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ITS序列分析表明,其和几株棕榈疫霉(HQ237481,HQ237478和HQ237477)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OA或CMA培养基、26~30℃、pH 5、D-木糖醇、乙酸铵、光暗交替是病菌生长最适条件,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毒素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 浓度为0.0897 mg·mL-1)处理后,抗病大豆品种根、茎和叶中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都有升高,并且根中比茎叶中的POD反应更敏感;感病品种虽然在某些病程阶段POD活性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它阶段POD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 mg·mL-1)处理后抗感品种根、茎和叶中POD活性的变化较稀释100倍浓度毒素幅度小.  相似文献   

6.
对2008~2009年从黑龙江北部、东部、中部、南部等大豆产区采集的典型大豆疫霉根腐病株和病土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4个大豆疫霉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毒力测定,将病原菌划分为10个毒力类型,在不同来源的发病样本范围内明确了不同菌株的毒力类型和分布.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鉴定了73个大豆品种对不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有29个品种抗4个以上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占鉴定总数的39.7%;在被鉴定的新品系中抗性表现最好的是07-1-1,它对1、3、11、21、24分离物均表现为抗病.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诱导下SSH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研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疫霉菌诱导的大豆抗病品种绥农10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共筛选到2 067个阳性克隆,PCR鉴定插入片段大部分集中在100~800 bp之间,利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获得有功能的EST375个,分析表明这些EST功能涉及大豆的抑制病原菌生长、细胞自身保护、信号传导、系统获得抗性、蛋白质合成、呼吸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9.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利用7个具有不同毒力公式的大豆疫霉菌株,对黄淮夏大豆产区的96个大豆品种(系)进行接种鉴定,96个大豆品种(系)对7个大豆疫霉菌株共产生38种反应型,有4种反应型分别与单个抗病基因的反应型一致,有10种反应型与2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有5种反应型与3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其它反应型为新的类型.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7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a,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b,有1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c,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Rps7,有一些品种可能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以相似系数0.691聚类,96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8类.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疫霉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病野生大豆接种后叶中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高于感病野生大豆,同时高于未接种植株;而根和茎中的POD酶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传播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带菌土壤、病残体进行病试验,研究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种子带菌条件及带菌种子传病情况,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科后都可有效地传播大豆疫霉根霉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不原和传播途径。人工接种可以导致大豆种子力,但只在有病资助以豆荚才有这种结果,幼荚期接种豆荚可以使荚内的豆粒严重发病,豆粒被一层菌丝包裹,这些豆粒虽然本身不能萌发,但能作为接种体导致邻近的健康植株发病。作者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12.
甜菜根腐病的生物和化学控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小区和大区对比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探讨了生物和化学药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后种子重量的0.8%拌种、荧光假单胞菌100倍液浸种24h、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浸种24h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种子重量0.8%拌种(对照)比较,防治甜菜根腐病效果均达50%以上,差异显著,并且具有兼防甜菜立枯病和明显的增产增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疫霉根腐病(Soybean Phytophthora Root Rot)是我国一类检疫对象。近年,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检验技术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土壤检测、病植检测、种子检测等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腐病是油梨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害为害根部,引起根部变黑腐烂,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从发病典型的植株根部分离、纯化菌株,并开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ITS、LSU和COXⅡ)系统发育树分析相结合的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海南油梨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还研...  相似文献   

15.
由大豆疫霉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利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对疫霉菌株的抗性分为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抗性和由多基因控制的部分抗性两种。以对多个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大豆品种郑97196作为抗性亲本与大豆感病品系X242003杂交构建F_(2∶3)重组自交家系群体,用大豆疫霉菌株He N35对亲本及F_(2∶3)群体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并利用SSR技术对郑97196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郑97196对大豆疫霉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再用9种毒力公式不同的疫霉菌株分别接种郑97196和14个国内外公认的含有单个抗病基因的大豆品种(鉴别寄主),观察并记录抗性反应类型,结果显示郑97196的抗性反应类型与14个鉴别寄主有所不同,推测其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暂命名为Rps Zheng。通过SSR分子作图分析,该基因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N连锁群上satt485和satt584之间,与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1和3.7cM。  相似文献   

16.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初报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马淑梅  李宝英 《大豆科学》1999,18(2):151-153
本研究采用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标准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采自三江平原大豆田的10凤霉病进行测定,其中有7个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是一致的,都对Harosoy表现感病,对其它寄主表现抗病,重复鉴定结果一致,与标准生理一种鉴定结果对照,认定是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7.
大豆菌核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探讨病原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20~25℃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酸性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中性条件菌丝生长缓慢,碱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N越低,菌丝的生长速度越快;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1996年,在大豆苗期和成株期,对黑龙江省部分大豆产区的48个乡镇进行了调查。共采集435份标样,在选择培养基上分离,共得到18个疫霉菌株。接种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对不同大豆品种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对小豆、菜豆和蔬菜均不侵染。同时筛选出对大豆疫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瑞毒霉,0.2%的瑞毒霉拌种,盆栽的防效为75%~80%。利用生物活性物质C95防治疫霉病,盆栽防效达62.3%。  相似文献   

19.
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适宜pH 6~8;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为甘蔗赤腐病的合理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